第二书包网辣文 > 科幻小说 > 我全家都穿成了反派 > 正文 第443章:新方向
    “其实可以不做的,可不做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脑袋里的知识。”

    万红梅从建立女子医馆就确定了这一点,他们本可以顺应这个世界的一切规律,生活在普通人中间,凭借着自己的所学的本事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富贵闲人。

    自己顾着自己可以活得很好,不操心其他人的死活。

    可从前所生活的环境教会他们的道理并非如此。

    人既是个单独的个体,更是群居生物,所以她得做。

    “我本来想着制出了青霉素,能救更多的病人。现在看来,还是我不行。”万红梅说道。

    “我就是个普通大夫,我握着手术刀紧张的时候会手抖,就接生过几十次,开膛破肚做手术我做不来。现在只会开些简单药方,高深的剂量我还学不来……”

    “说到底还是本事不够,要多学!学到老,活到老啊!”万红梅叹气道。

    “娘,其实除开了青霉素,还有其他药,你要不要来试试?”云桃早有准备道。

    一开始帮万红梅找资料时,云桃便翻阅过了大量的文献。

    哪怕万红梅的青霉素很快成功制成了,也得考虑产量,使用方法及保质期。

    云桃甚至翻找到了一批战争时期的资料,医护人员在一穷二白的情况研制青霉素。这份资料中囊括了许多的失败案例记录,让云桃惊喜的是,还有后代研究员的点评。

    点评中介绍了其他同类型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一种在染料中发现的抗生素,可以人工合成。

    譬如乙酰苯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早期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因为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早被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淘汰了。用来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流脑、鼠疫等就是一件大杀器。

    至于副作用的带来的呼吸系统刺激、头晕皮肤过敏,肾功能一定损害等,就不值一提了。

    胺类药物好保存,保质期长。

    只要原材料齐全,不仅比青霉素简单,而且产量还大。唯一的问题在于,做这个要学化学。

    云桃想了想已经交给她爹的化学书,不禁对她娘道,“娘,你可以跟我一起学化学,互相督促。”

    云桃给万红梅介绍了胺类药物后,万红梅也回忆起了早些年代用的胺类药,确实是因为淘汰而很少见了。

    “可以试一试!”万红梅点点头道。

    “我年纪大了,笨了些,学起来可能慢一点儿。”

    云桃:“娘,活到老,学到老的,您别急!”

    在云桃的忽悠下,夫妻俩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学校的那段时光,一起抱着化学书学新知识,甚至督促彼此背书。

    云桃这个老师当得并不容易,想晚上偷偷摸摸给两人一起上课基本不行,只能白天偶尔抽空轮流补习。

    云桃似乎也体会到了当年小学时候父母辅导子女功课的感觉。

    对此,云桃只能表示,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

    自从万红梅开始学化学以后,就把医馆里的瓶瓶罐罐收了起来,带回家里,准备日后再用。

    医馆里的女医们好奇了一阵,但并未多言。

    那妇人也好了起来,退烧以后逐渐恢复了精神,痊愈回家。

    而万红梅依旧跟往日一样看病,向医馆里的其他大夫请教知识,教导女医,再回家抱孙子,学习新知识。

    京城,某个深宅里。

    一个身着棠色的女子跪在地上,轻轻啜泣着,浑身发抖。

    “药呢?”男子低沉不悦的声音问道。

    “师傅……师傅把所有药都带走了,连玻璃瓶一个都没留……”

    “主人给了你荣华富贵,你就是这么回报主人的?”声音中的怒气更重了。

    接着,一只枯老的手抚上她的脖子。

    随着一声砰然倒地的闷响,宅院又变得静悄悄。

    第二日早上,医馆里年纪稍大的女大夫向万红梅汇报,说医馆里的一个女医打算嫁人了,家里人把她的在医馆穿的大夫服送了过来。

    万红梅听罢点点头,“知道了。”

    这不是第一个嫁人离开医馆嫁人的医女了,不是什么大事。

    留在医馆不愿嫁人的年轻女子大有人在,人各有各的选择,万红梅并不强求。

    在和煦的春风中,会试已见分晓。

    相对于往年的科举来说,家中为官的年轻举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官宦人家的子弟有父辈祖辈的帮忙,加上家中请来的名师,考上科举往往要比寻常人家的百姓容易不少。

    但是今年,不少官宦子弟在会试上翻车了。

    无他,因为这最后的题目是长孙衔本人出的。据这考过的学子来说,这题目出的极为刁钻。

    是一道策论题,讲的还不是京城本地的百姓民生,反而是剔除了京城讲其他州府的。

    这让一些在京城土生土长的学子力不从心。

    哪怕高门大户讲究游学,会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四方去游历。

    可游学又不会让自己孩子吃苦,哪里会对民计民生有仔细深入了解?

    而且陛下要求这次考卷要送到她手上审核,如此,更剔除了许多只会读书做文章的学子。

    虽然官二代看起来少了不少,但也有优质官二代,禁得住长孙衔的考验,成功进入了殿试。

    殿试,顾名思义是就大殿之上写文章。

    经过了会试那一遭,还未进入朝堂的年轻举子们想着长孙衔那不按常理出牌的架势,有些愁白了头发。

    要是陛下再弄一些刁钻的题目如何?要怎么写?

    一时间,连小酌一杯都不敢,赶忙去书馆翻阅各地县志风俗人情,还有的,甚至去街头找起了说书先生跟他们讲起了京城之外的故事。

    直到殿堂那一天,不少人心中都是忐忑不已。

    外面对长孙衔的评价很多,有的人觉得她是女子为帝不如男子,有的说她胜于男子,比其他帝王更体恤百姓。

    从目前的朝堂上来看,这位年轻的帝王有权有势,对高门世家已有隐隐打压之意。自女帝登基后,斩过的贪官污吏比前面两任加起来都多。

    有人说这朝堂日后会更好,也有人对此不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