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我的大明朝 > 第五十八章:这里是宁锦
    晋商被连根拔起,接下来自然就是崇祯最喜爱的抄家阶段,整个晋商的资金和不动产被彻底清查,这一查不要紧,居然让崇祯发现了自己眼皮下居然会有如此大的一个商业团体存在,整个清算的各类财富换算成银两,居然高达三千多万两,比的上整个经济改革初见成效后的大明两年的全国税收!

    这笔意外横财崇祯很是惊喜,但眼下各项预算都已经铺出去了,短时间内也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崇祯也就把钱暂时留了下来,留作预备资金。

    正所谓手中有钱心底不慌!

    原本只留了六百万两预备金的崇祯瞬间变得如此阔绰,在某些必要支出上也就大气了一些,先是再加练五营新军,并投入了一大笔钱到道路建设上,至少在人员密集发展层度较高的地区,先一步将泥土路升级为石子路!

    1629年的上半年除了晋商之案外,整个大明居然安然无事,这般宁静一直持续到了秋收!

    …

    …

    “陛下,今年秋收南北两地均是粮食大幅增产,北地粮食虽然颇受天灾影响,但也极大减轻了对南方粮食的依赖,而南方作为农业发展重点区,今年风调雨顺,加之水利工程发展得力,粮食增长喜人,今年乃至明年一年半内,都无需再对粮食担忧!”

    温体仁拿着这几日最重要的农业收获报告在朝堂上高声报告,崇祯和其他大臣们听的很是认真,第一次朝堂上所有派别同时露出笑容。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强国!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古代一直保持全球绝对领先,就是每朝每代都将发展农业定为国家最高国策,中国农业的领先不仅仅是人力、政府重视,更是生产制度和生产科技的绝对领先。

    但是明末农业早已脆弱不堪,严峻的小冰河期摧毁了明朝几乎最为重要的北方农业,即便是在明末,北方依然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核心区域,可这里的崩溃,却已经愈演愈烈,并在去年激起了浩大的民变。

    说实话,大明国内几乎所有人都不重视关外满清,但对国内越发严峻的农业局势格外上心,今年农业终于发生了转变,第一次做到了盈余,这种变化如何不让他们开心?

    但整个太和殿内,却有一个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开心,他就是崇祯。

    崇祯只是默默看着大殿外的天空,秋收刚刚结束,秋天的气息便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空气中只有寒冷的季风,挂的人衣袍飞舞,这才刚刚入八月,却仿佛已入寒冬。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点点白光,这些白光零零散散,布满整个天空,这一幕看起来极美,魏忠贤跑到门口看了看,又快步跑回来对着崇祯说道:

    “陛下,下雪了!”

    下雪了!1629年的8月,下雪了!

    大臣们看见雪花嘴角微微抖动,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来,此时下雪往往意味着明年又将是一个干旱年,而今年的雪…

    “今年的雪,来的更早了!”

    …

    …

    京师的北边,群山在这里蔓延,长城如同巨龙婉转其间!烽火台上有些士兵身影,一骑探马纵马飞驰在山下一望无际的草原。

    寒风凛冽,雪花密集落下,很快铺满整个大地,士兵们穿上冬衣,伸手捉雪,好奇抬头讨论着这八月飞雪,今年的雪,的确来的早了些!

    一名中年书生在陡峭山崖间艰难跋涉,寸草不生的干旱大地上满是割手的碎石,也许是爬的累了,他口中呼出的热气源源不断弥漫在他的头顶。

    翻过最后一个山头,他终于站在了这里的最高处,眼前是辽阔大地,两边悬崖间有一条旷阔山道,这里万里无人烟,只有每半月来一次的探马会在这里匆忙打马经过,荒芜草地仿佛没有尽头,白雪皑皑为他穿上了银装,这片世界仿佛是在异界,除了空中呼啸的刺骨寒风,这里几乎一无所有!

    书生就站在这里,这个中年书生倒也不像个书生,他没拿羽扇,反而挎着一柄长剑,刚刚爬到山顶,身后又出现了三两个披盔带甲的将军,而在他们山下,数百精锐骑士静静站立!

    书生挥挥手,一杆单筒望远镜便送到了他的手中。

    借着望远镜细心观察周围,看了半响书生才叹气说道:

    “此地真如陛下所说,是个绝佳的突破口!”

    随从们面面相窥,一个参谋说道:

    “袁帅,此地为何突破口?”

    不错,这书生模样的人,便是袁崇焕!

    袁崇焕呼出几口热气,又观察了一会,才喘着粗气放下望远镜,在山顶呼啸寒风中说道:

    “当然是关外的突破口。”

    关外?参谋们瞬间反应过来。

    “袁帅,您的意思是说关外建奴会选这里为突破口作为下次进关选择?”

    参谋询问,袁崇焕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他为何会知道这里?因为这是崇祯告诉他的,并且斩钉截铁的告诉他,这里会是满清新任奴酋:皇太极的入关通道。

    而皇帝的理由,是因为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东事锦衣卫送来的情报,对于这一点袁崇焕没有反驳,也不想反驳,因为如果锦衣卫真的强悍于斯,大明何至于衰弱到这般田地?

    可是面对皇帝斩钉截铁,甚至是硬性命令的消息,袁崇焕却无论如何也反对不了。

    ‘或许,真的是锦衣卫起作用了一次把!’

    只能如此安慰自己的袁崇焕在山顶慢慢渡步,并不断伸出手在大地上勾勾画画,参谋们知道,这是袁崇焕已经在模拟推演了,几个参谋终于还是出于本分提醒:

    “袁帅,您是如何确定关外建奴会从此处入关?”

    “是啊,袁帅,而且就算建奴真的从此处入关,我们绝大部分主力都在宁锦,此地该如何防守?难道要把所有人都调过来?”

    面对疑问,袁崇焕没有回头,依然推演着可能的战局,只是背对着他们回到:

    “若是消息确足,建奴真的从此地入关,其他地方还需要我们浪费兵力防守吗?”

    这句话说的参谋们无言以对,袁崇焕说完这句话突然抬起头看向眼前大地,仿佛自言自语,也仿佛是在回答问题:

    “而且哪里才是宁锦?不是那些砖石,而是有我大明军人的地方才是宁锦!”

    “这里,就是宁锦!”

    这里,是大安口,是皇太极第一次入关时,三路兵力中最为雄厚的入关大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