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科幻小说 > 微弦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虚影
    “第一次出现时的位置呢?”

    “就在天宫二号轨道正上方公里。”

    “从你们的监测情况来看,这个不明航天器是凭空突然出现的?”

    空间监测组负责人点点头,“是的。”

    虫洞?还是某种全隐身技术?盘古科学家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这两种猜测。

    但,“盘古计划”内负责时空的场形态相位研究的小组在该时段并没有发现地球周边空间中发生过什么时空异变,这样一来,如果“虫洞”确实是按人们此前猜想的那种原理发生,那么基本就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至于隐身技术,倒不是不可能,但以对方的技术水平来看,它应该完全没必要,或者说不屑用这种方式抵近人类活动区域。

    在天宫所处轨道,中国的军用太空监测体系对大小如不明飞行物这般的物体一般是不会漏网的,毕竟以往我们的对手所拥有的主力航天器大多在这个尺寸范围,现有的技术力量在国防需要的推动下已对一定空域内的这类太空物件编织起了一张几乎没有漏洞的网。

    至于盘古内部运用了微弦技术的空间观测能力则更上一个量级,可对地球周边万公里内体积不小于.立方米的物体实施全天候无死角监测,更设有异动警报机制,对该空域内新出现或发生异动的太空物体进行全自动跟踪观测。

    两者结合后仍得到现在这种情况,那么就基本可以肯定这不明航天器不是以一般运动方式来到地球的,可是在“虫洞”和“隐身”之外,还有什么可能?那是不是在人类所知范围之外?或者,在那些尚未被证实的科学猜想中能找到某种线索和参考?

    想到这儿,宋嘉的第一反应是微弦论提出的关于时空的“互因内旋镜像”理论,在这种猜想里,时空不再仅仅是物理世界最基本的存在样态、场域和表征,在这之下,它还具有更基本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又让时空在根本意义上失去了最终的实体性,甚至是实在性。

    那是让α振荡得以出现成像前的第一重虚影——在“微弦论”中它被称为“必然之虚影”——而所谓“时空”是这虚影在α振荡出现成像后,两者形成的不可分的互根性场域映射。

    这重虚影及其所承载的成像在根本上说是不具有、也无法被赋予任何“属性”的,因此,在微弦论的描述中,它唯一可能的属性是“不可证性”——一个非属性的属性,由此,它也没有了所谓的“真实性”,而只有“虚拟自回馈”意义上通过不断重复而萃集出的现象性固化。

    另外,只要在“微弦论”所指出的根节处多做一点再理所当然不过的推演,那么,被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花了多少世代、理论和证据所彻底否定的种种古代乃至史前传说和神话,从理论上来说忽然就变得无法再如此轻易被完全否定了。

    就像看似矛盾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在相对论中其实是相容的那样,在微弦论中所谓“物理学”和“神话”也没有了根本上的对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现代科学只是人类所制造出的一场最新“神话”,和以往的那些“神话”一样,在它被信仰时,一切都可以是证明这神话的证据。

    而“微弦论”并不是在否定以往的科学,而只是发现了一个秘密——一切所谓“真实”本身是没有真实性可言的,因此任何“真实”本身都不足以成为否定其他“真实”的理由,而这,不止在看似可认知的时空整体,也在每一个刹那的时空。

    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现实”时空——即便它是绝对真实的——它的“真实性”也不足以成为证否其他“时空”之真实性的证据;而且“微弦论”还发现,时空其实并不是以人们所感知到的那种单线性方式延续和存在的,每一个貌似绵延相续的刹那时空本身其实都不具有使自身存续的任何必然可能。

    时空、以及在其中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其实都是“自湮灭”的,也正因如此,所有时空——一切可能与不可能的时空——才能以一种看似相续的方式永远地发生着。

    一次成像只能、也只可能对其本身负责,没有更多。

    这也同时意味着时空的延续性和时空的多重性在它的根本成像原理中其实是完全相容的。

    二十世纪之前的物理学,给出的还只是物理世界那表象上相续层面的解释图景;相对论,解锁了绝对时空观,由此,它还指向了某种更深的意义,只是尚未被它的发现者和后继者们意识到;而量子力学其实是看到了相续与自湮灭相交接处的一隅。直至“微弦论”的出现,物理学世界才有了一幅更全景的画面——而这幅图景本身也在无意间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边界。

    但“微弦论”在这方面的假说到此前为止还一直无从被验证,因为在这个假说的某种未曾言明而又顺理成章的推论中,这个世界由于某种最表象同时亦是最根本的原因,正在成像模式上——不是成像——变得越来越稳定,而这种“固化”在现有与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改变,也是不可逆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让一切所谓“现代科学”得以成为可能的根本前提之一。

    这个宇宙中那看似存在于一切宏观物理现象中的根本因果性,其实并不是来自于这世界本身,而只在于那成像模式的日渐凝固、稳定...

    而这种“稳定”只对、也只可能对存在于这稳定状态下的意识有效。而在未稳定状态下,所谓的智慧生物也不可能知道有所谓“稳定”状态的存在,由此,也就无所谓“稳定”;而“不稳定”亦然。

    这是关于世界最根本处全景成像层面的假说,这个层面本已超越了一切只有从可比性中才有可能产生的“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切所谓“知识”乃至“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