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修真小说 > 醉道红尘 > 正文 第八十七章造福地方
    湘阴新县也算是中等县城,随着商贸日益兴盛,时鲜蔬菜瓜果等价钱,非但没有随着大量输入而降价,反而因为城中市井平民强大的购买和消费能力水涨船高地涨价,普通人逐渐感受到居大不易的压力。

    大南门螺蛳巷的破落户陆阿大年近三十,因为家境贫寒,至今没有娶妻,想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孤零零地一个人走了,断了香烟祭祀,到了地下可是无颜见祖宗。

    好在,他最近听说小南门出了件新鲜事,赫赫有名的白先生弄出了放贷借款的行当,很有不少人凭着听话得到指点,赚了不少钱,日子逐渐过地越来越好,不由地心痒难当,有些向往。

    为了赚钱讨上一房媳妇传宗接代,陆阿大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室,顿时把心一横,将家中所有值钱物什全部典当了,又请了相熟的邻居做保人,前去小南门拜见白先生。

    因为他有几百文的本钱,白先生借款的数额相当大,只不过钱银是没有的,而是一条条硬如铁石的咸鱼,以及成捆的薄铁片,都是山里最需要的硬通货。

    这些货物统统来自白先生名下的产业,一摞摞地堆叠在手推独轮车两侧,甚至贴心地在两侧把手处,额外添加了一条可以搭在肩膀上的皮带。

    南北货的掌柜嘱咐道:“陆郎君这是头一次走山路,在下建议你往北乡走,最近在白先生主持下,北乡各个村子都修通了路,再则北乡一带地势平缓,独轮车比较好走。如何?”

    陆阿大也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对于现如今四通八达的山路毫无所觉,简直就是一头雾水,他是愿意听从别人的指点。

    于是,陆阿大连连点头,忙不迭道:“大掌柜特意指点,我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自作主张!”

    南北货掌柜笑着点点头:“你能这么想着,也不错!好罢,我就与你仔细分说一番……也是最近这几日,进山的独轮车多了些,距离县城较近的十几条村子,都有人铺货过去,大致来说,你走他们的路进山,很可能白跑一趟。因此在下建议,你稍微走远一点,譬如这里……”

    陆阿大听着大掌柜的提点,知道可以避免许多弯路,不会白费力气,心里自然是惊喜莫名,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都不带重复,可见他真是跑单帮进山的好料子。

    最后,南北货掌柜交待了一句:“既然你能得先生的赏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只要通过了这次考验……还有,独轮车上可以插一支我家的号旗,可以免去进山路上,逢河过桥的一文过路钱。”

    说完,大掌柜伸手从袖子里,掏出一面巴掌大的青色三角旗,上面有一个硕大无比的“白”字,继续指点道:“凭着号旗,你可以去小南门街头,那间粥粉油器店,领两个老面馒头,一个咸鸭蛋,一壶兑过水的花雕酒,味道是寡淡了点,却能存放很久。你去吧!”

    陆阿大一下子听了这许多指点,脑子迷迷糊糊的有点乱,所幸的是大致经过步骤却不会忘记,再次拜谢南北货的掌柜后,直接钻进独轮手推车后面,双手抓住把手,把头穿过皮带,就像用牛角架辕挑起犁铧耕田的老牛,引来附近走过的路人嗤嗤乱笑。

    尽管他第一次用独轮手推车,有些不熟悉的生疏,可是陆阿大为了攒钱讨老婆,学这新鲜玩意很用心,没过多久就像是熟练的老手,迳自一人推着载满硬货的独轮手推车,向小南门街头那间粥粉油器店走去。

    双花红棍牛蓝山前后打退了几波泼皮混混,又因为衙门三班六房里有人照应,屁大的一点事都没有,于是被好事者戏称为小南门坐地虎。

    他瞧着一辆半新半旧的独轮手推车靠近过来,锐利如刀的目光扫到车头号旗,晓得这是恩师白先生的买卖,伸手一招,就有机灵的伙计快步过来,单手提一支网兜套着的酒葫芦、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口袋。

    店里吃茶用点心的常客不小心看到这一幕,羡慕嫉妒地瞄着门外的陆阿大,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得到白先生的赏识。

    有知道些许底细的食客笑道:“白先生雅量恢宏,得他看中进山的跑单帮,大多数是身无分文的破落户。他们呐,都想借白先生的这股好风,试图重振家声。你们还别不以为然,往北乡走的那十几个跑单帮,可都是发了大财。”

    另一个食客也是个多管闲事的包打听,笑道:“可不是吗?那些地瓜烧、包谷酒,都是紧俏好卖的山货。上好的苦竹纸、黄藤纸,白先生自己就大笔吃进,市面上根本看不到,不知道用在何处。”

    邻桌的食客冷不丁来了一句:“薄薄的苦竹纸,可以用来制作冥镪!我曾经听人说过,白先生亲自挑着两大箩筐的冥镪银宝,在乱葬岗上,给那些没钱买棺材落葬,只有一领草席卷起,随随便便葬下的生人,烧香点蜡烛,口颂道经,超度亡魂哩。”

    如此义举,此前不曾风闻于人,听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不过以白先生的个人品行,应该是真有此事居多。

    食客们纷纷拱手,朝着小南门尽头方向揖了一礼,尤其是那位包打听,直言道:“白先生高义,真是大德之人!”

    这时候,陆阿大推着独轮手推车离开大南门,出了县城主道,踏上了南北货大掌柜指点的进山商路。

    没走多远,一河之隔的虎头山悠然在望,以前过河须得等船工撑船过去,现如今河面上多出一条九孔石桥,并排可走四个壮汉,可以说相当宽敞。

    原本陆阿大还以为老船工一家会失了营生,没想到他们一家就在桥头桥尾守着,过往路人都要缴一文过桥钱。

    有人不愿缴这冤枉钱,船工就会指着附近的墙板,让他去看看县里的各位官爷联名下的告示。

    “兹有乌龙山人士白额侯,心怀良善,捐钱捐粮,招募雇工,建成大桥,虎头山一河之隔顿成坦途。按子路受牛之前例,凡通行大桥者,必缴一文钱,以奖掖建桥首倡人……”

    老船工听完这人读过告示,振振有词道:“白先生的钱粮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风刮过来的。再说了,白先生有言在先,这条九孔大桥,他只收三年的过桥钱,三年过后就会归还给县衙。若是连一文钱都不愿缴,你还是涉水过河罢!”

    陆阿大目睹前后经过,看着那人满脸涨红,却不得不缴钱过河,心里暗暗吃惊:“白先生这等手笔,活人无数,造福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