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读书人无一人出声,倒不是说不敢应对挑战,而是李默太过狂妄,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这时李默又是加了一个要求,所作诗作必须是千古绝句,可以流芳百世的诗作,而不是一些随随便便的打油诗。
于是刚想出声的一些人当即止住了嘴。千古绝句岂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出来的?
便有一些人出言嘲讽道:“世子殿下好大的口气,听这话的意思是殿下随随便便就可以作出此等佳句。莫非殿下是诗仙转世?”
太宗笑吟吟的看着殿内的争执,也不出言阻止。如今神牧国繁荣昌盛,不同于立国初期或者是战争时期,虽说神牧国以武立国,所以如今国民虽说也多崇尚武艺,但是也多是兴文的迹象。
奈何国内读书人确实经典大家比不过之前的王朝,而且即使吸收了之前几大王朝的读书人,但是奈何一些老辈读书人的心不在神牧国。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国内在尚文,但是仍是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如果此时有一个神牧国本土的人能够带领文坛,甚至是把这些旧王朝踩在脚下的话,无疑会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而且这个刺激李默本就是安排好的事情,为的就是测试李默的心性胆识。如今看来这完全就是意外之喜。
就在太宗心思百转千回之时,这边的李默眼见还是无人出声,轻轻笑道:“原来我爹说你们都是怂包是真的。”
顿了一下,又是满带讥讽的语气说道:“那不如你们每人各自出题,若是我有一首作不出来那便我输如何?”
听到李默说完这话,当即便有人立即开口,好似生怕李默反悔一般。
而太宗跟神牧国本土的文臣士子则是微微皱眉,觉得李默莫不是喝多了。
毕竟之前要求的千古名句不是经常会有,如今殿内今晚能出两首就算是天大的惊喜了,所以若是按照先前的约定的话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立于不败之地,很有可能双方都没有诗作传出平手。
而平手的话传出去就是李默与旧王朝的读书人于诗词一道分庭抗礼不落下风。本来还想称赞李默的胆识心性还有智谋都是上上之选,这突然的一记无理手,让得众人纷纷印象骤降,这种分明就是匹夫之勇。
虽然这种方式胜了到后面声威更盛,但是这可能吗?殿内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不可能,一个一题意味着一晚上要作出几十首的千古名句,能够流传下去的绝世之作。
这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嘛,能做到这点的除了谪仙人以外真的想不到有谁能办到。
神牧国众人也没有半点办法,毕竟这是李默自己进场,别人也帮不了。
旧王朝的人也是看清了这点,所以这会儿有恃无恐。
其实李默这会儿心里也有点想掌嘴,喝了点酒就口嗨,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够不够,毕竟真的作诗可作不出来那么多。好在自己还是个文科生,加上一些前世网上看到网友作的诗,只要不是特别特别偏僻的题应该问题不会太大。
这时一名文人便站了起来,说道:“既然殿下有如此信心,那小子便先给殿下出个简单的题,思乡,殿下请吧”
这个简单,李默瞬间便有了答案,但是也是假装思索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众人纷纷吃惊,真的有这么快吗,前后就一杯酒的功夫就作出来。而诗作好不好,一听便知。不过一想到思乡题材自古有之,或许是以前写好的也不一定。
于是,也纷纷安心下来。
接下来也是分别是不同的题目,而李默也是依靠着肚子里的知识储备一一应对。
随着人数越来越少,旧王朝的读书人内心则是越来越焦灼。心里都是开始担忧,难道说真要被李默给成功了?
那样子的话,李沐父子两个人真的是把这些读书人的脊梁给彻底踏碎了。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神牧国的本土读书人也是不禁腹诽道,难道说李默真的是诗仙转世不成?
转眼间就只剩下越明哲这位大儒,如果李默真的连这个也过了的话,那就真的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而且就算过不了,那也是把这些人的脸面狠狠地踩在了地上。
虽然说现在过不过都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了,但是所有人都是不禁暗暗期待,今夜过后。神牧国李默的诗仙之名终会传遍中原大地。
与此同时,因为李默的表现,越明哲的心里也是被暗暗折服,文人重气节,虽然说今夜过后自己会成为整个天下的笑柄,但是见识到了一位诗仙的冉冉升起,对于整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都会与有荣焉。
越明哲思考了一阵说道:
“今日得见诗仙出世,谪仙人下凡,我等凡夫俗子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不如殿下便以我此刻的心情作诗一首如何?”
李默知道对方这是被自己折服了,虽说这个并非自己的真才实学,但是要是真的自己作不出,那今夜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想到自己老爹本就得罪了太多的人,自己若是也揪着不放这样世人对自己父子的名声就真的烂大街了。而且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在哪个年代都通用。于是思考了一下,说道: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哈哈,好一句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老夫受教。”说完这位大儒便是对李默作揖。
下方的众人也是神色各异。
这时只见太宗带头站起身来带头鼓掌,于是众人也是纷纷反应过来。
一位诗仙当得起殿内众人的尊敬。
这时李默也好像是彻底喝醉了一般向后倒去,嘴里还喃喃了一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