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明末达人秀 > 章节目录 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协”
    一时间,崇祯再也没有了那种稳坐钓鱼的风采,不得不面对现实,被现实压得不得不低头,就算是不愿意,也不得不接受周道登的“忠实劝告”,而非是怀疑他别有用心。

    忽然间,就在众人以为,皇上已经改变了主意,不得不收回这种想法,周道登已经成功之时,崇祯的眸子里闪现烁烁光芒,整个人也变得轻松起来,再次恢复了那种从容不迫而自信的神 态,隐隐有着兴奋之意。

    “周阁老,你说得不错,撇开财力不讲,以大明目前的财政收入,可以勉强支撑这么多官员的薪俸,单单是朝廷的人才储备,若是实行这种吏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根本就满足不了职位的需求。”

    侃侃而谈之间,崇祯表现地愈发自信,看似是在让步,有着收回这种想法的意思 ,但气势却是越来越强,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更使得周道登这些内阁成员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尤其是,随着崇祯的话风一转,他们的心里顿时就是咯噔一下,这种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不过嘛,问题虽然棘手,却也很好解决,关于吏制改革这件事情,完全可以仿照当初的土地改革,先在某个地方推行,进行试验,稳妥的同时,又能总结经验,可以给其他地方带来参考资料。”

    “就比如说,新的行政区划分好之后,可以在某个省,或者哪两三个省之内,进行小范围的试点,推行这种吏治制度,如此一来,就成功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而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这样进行试点的话,也着实可以降低许多风险,可以检验这种吏治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对百姓有利,能否安定天下。”

    ......

    有着前车之鉴,土地改革的事实摆在那里,众人一点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崇祯这样做,大幅度地缩小吏制改革范围,这种一种妥协。

    他们深深地知道,崇祯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一种缓兵之策,正如当初的土地改革那般,先是在一地进行试验,随着军权的逐渐掌握,皇权不断地得到加强,最后却是将变相的土地改革推向于全国,全面实施。

    关于吏制改革,现在是和当初的情况何其相似?

    说白一点的话,这就是一种步步蚕食之策,凭着这种吏治制度的优势,对于百姓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将会带来极大的实惠,一旦在其他省实行,就会出现一种呼声,一种舆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呼声和舆论,就会愈演愈烈,逼迫的他们这些无法反驳,更不敢去阻止。

    到时候,不得不向现实所低头之人,将是他们!

    而且,这样做的话,小范围的试点,目前来看,像是赢了,皇上不得不做出妥协的举动。

    然而,实际之上,却是于他们不利,对崇祯却有着一大优势,可以借助这么一个缓冲的时间段,培养大量的官员,当这种吏治制度推向于全国之时,就没有了那种人员不足的尴尬处境。

    同时,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大明的财政只会越来越好,要是真得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有资金拮据的尴尬处境,单单是官员的薪俸,就几乎占了大明现在的财政收入的一半。

    这个时候,手中拿着那张架构图纸,众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实在是,最起码是在明面之上,崇祯已经做出了最大让步,所谓的吏治制度改革,只在一个省进行,由原来的二十个缩减到一个,他们又好说什么呢?

    否则的话,就显得有一些得寸进尺,不知进退了。

    毕竟,政治就是如此,在不断地妥协之中,达成一种默契的共识,从而好维持大局上的稳定,不可能某一方永远都占据所有的好处,而没有任何的退让。

    就在众人保持沉默之时,陷入这种纷乱而沉重的思 绪之际,崇祯将姿态摆的更低,声音都带着丝丝的祈求之意,让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更加不好拒绝,也不知道该反驳什么是好。

    “好了,各位爱卿,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关于新的吏治制度,究竟选择在哪个省份进行试点,何时推行,其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就交给你们了,也拜托你们了,朕替全天下的百姓先向你们表达谢意......”

    “臣等不敢,皇上过誉了,折煞臣等了,这是臣等应做之事,何谈拜托二字?”

    纷纷做出回应之时,看到崇祯那副低姿态的模样,众人的脑海里闪现出了同一个念头,以退为进,逼着自己等人不得不立即表带,否则的话,就是枉顾黎民百姓的福祉。

    可以说,借助这种舆论声势,以皇上的行事习性,借助大明日报,在暗中推波助澜,操纵舆论,他们这些人很有可能会被描绘为天下的罪人。

    实在是,对于这样的事情,皇上使用软刀子对付人,先在舆论上打倒对方,搞臭对方,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只是那么想想,就觉得全身发寒,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尽管脸上依旧很是平静,甚至是,隐隐带着几分苦恼与失落之意,但崇祯的心里却是早就乐开了花,高兴不已。

    新的吏治制度,看似受挫,推行的地区大幅度的缩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一种胜利,不仅可以将这种想法付诸于实际,还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至于推行于天下,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毕竟,即便再如何完美的吏治制度,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检验,证实了它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也必须根据国情,进行一定的调整,不可能拿来就能用。

    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大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相比于其他人的神 情凝重,是那么的不自然,周道登却已经恢复了那种沉稳模样,陷入深思 之中,似乎是在思 考着什么事情?

    实在是,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看似天马行空,没有什么关联性,却又是那么的明显,都是和吏制有关。

    而且,事情的发生,前后间隔地还是那么的短暂,久经世事沧桑,老于世故的周道登,由不得他不将这些事情串联在一起,进行一定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