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科幻小说 > 都市鉴宝 > 正文 第122章 买不起
    徐子青确实有些拿捏不准这幅画的真伪~~~

    因为荆浩的画,流传到现代的实在是太少了。

    一般人只能在一些古籍中了解他!

    而徐子青之所以能够知道他,也仅仅只是前世的时候他跟在他老师身后远远的看到过荆浩的画~~~

    那是徐子青第一次听说荆浩,所以他回去后疯狂的寻找关于荆浩的资料,这才对他有所了解!

    既然没有办法从古画上面鉴定真伪了,徐子青只能从书画所用的材料下手了!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绢和纸的鉴定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

    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

    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

    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

    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

    从各代绢纸的不同特点入手,也是鉴别古书画真假的重要手段。

    唐代的绢具有粗而厚的特点,有独梭,且绢阔四尺。五代的绢比较粗。

    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

    赵子昂、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采用“宓家绢”,绢细而匀净厚密。

    宋代绢在织法上,横竖都是用单丝,而横线比竖线稍宽。

    元代,绢的经纬仍用单丝,但丝线较细,纹理较稀。

    到了明代竖仍为单丝,而横则变为双丝,丝线粗细较均匀,纹理较为密实。

    至清时,竖横都为双丝。绢的尺寸也有一定的时代限制:北宋宣和年前,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大幅画用双拼绢或三撒绢。

    至南宋时,有了面宽超过1米的绢。

    古绢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丝绢性已基本消失,再加上经过现代装裱后,无复坚韧,如果在丝绢上轻轻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皱,有古香,且往往有碎纹,且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发毛,赝品则相反。

    伪作往往色淡并且均匀,有做旧痕迹,且薄者不裂,厚者易碎。

    利用古纸绢作伪有破绽可寻,一般来说,旧绢较难吃墨,新作墨迹常浮而不沉,而真旧作的墨和色,则多渗透得很深。

    明和清早期字画,也因年代较久,纸绢会自然泛黄和有包浆。

    造假古字画,纸绢做旧,往往会有水渍痕,或纸色不匀,而且无包浆。

    明代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

    作伪者若用新绢,由横竖丝的粗细单双,即可辨别出来。

    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纵,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毛,伪作则反之。

    后人虽然能用前代纸绢,但前人却绝不可能用后世的纸绢,这样至少可以辨别出那些用后代纸绢伪造的前人书画。

    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宋绢完全一致。

    所以一般情况下,若是没办法从字画本身看出真伪鉴定师都会从字画的绢纸来找线索~~

    当然从绢纸上最多也就能显现出这幅画的年代,至于是不是本人画的,依旧很难确定!

    但是不管怎么样终究是有了一些线索了。

    比如老太太祖传的这幅画,来历明确,再加上绢纸符合五代十国的年代,尤其还有明英宗做担保。

    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幅松壑会琴图是荆浩所画无误了!

    “老太太您这两件东西想卖多少钱?”

    徐子青一脸笑容的问道。

    “您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我们相信你!”

    老太太并没有说话,而是徐子青之前救的那个老妇人一件肯定的说道,

    听到这话徐子青无奈的笑了笑~~~

    他不能坑骗这两位老人,那幅《松壑会琴图》别说是自己,即使是加上老黄两个人的身家可能也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