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科幻小说 > 家有美妻好种田 > 正文 贪玩丢江山
    皇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在拥有整个王朝的最高权利和地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迷失自我,放纵天性的情况。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伴随而来的也基本上就是国力衰弱甚至是亡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皇帝都爱玩,但是有两个比较有名的皇帝却把江山给玩没了。

    唐玄宗李隆基,在王朝重新走向正轨并且日趋繁荣的时候,便开始逐渐满足,从此就沉溺于玩乐之中,无法自拔。最后,也就导致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另外一个有名的贪玩皇帝,那便是鼎鼎有名的宋徽宗赵佶了。这位皇帝,可以说是什么都爱玩。

    游山玩水,书法绘画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他的乐趣,著名的“瘦金体”便是这位皇帝创造出来的。

    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是毫无心思与斗志,对天下百姓也是置之不顾。靖康元年,金军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最后竟直接把这位宋徽宗给掳走了,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

    说完几位因为贪玩而弄丢江山的皇帝,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明朝了。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贪玩,然而就有这么五位,那是玩也玩得了,守也守得住。

    蛐蛐皇帝——朱瞻基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生共有四子四女。徐达死后,长子被囚,二子善终,三子早卒,四子被杀。长女做了皇后,次女和四女做了王妃,三女出家为尼。

    徐家子女,之所以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局,主要是和历史上那场靖难之役有关。

    徐达出身底层,少年时就和朱元璋相识,而且关系极好。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便开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朱元璋从一个起义军小头领,逐渐发展成江南最大的割据政权,直到统一整个江南,建立明朝。而徐达则成为朱元璋麾下最得力的大将,替朱元璋打赢了很多艰难的战事。明朝开国的时候,徐达被评为武将中的第一功臣。

    再之后,徐达又率领明军进行北伐,逼得元顺帝不得不逃出大都。这一仗,不光确立了明朝大一统王朝的正统地位,同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果徐达输了,明朝政权最多只是一个地方政权,和当年的东晋朝廷一样,偏安一隅。中国说不定又会延续上百年的南北对峙局面,那样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更为难得的是,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不仅做到了功成,还做到了身退。

    徐达虽然功劳极高,却从不自傲,也不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小山头。再加上徐达是从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又是一路拼杀过来的,所以朱元璋对徐达是极其的信任。哪怕后来朱元璋大肆杀戮朝中官员,但对徐达却始终信任如初。

    这里要多说一句,朱元璋在历史上虽然一直是嗜血的形象,尤其是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当中,朱元璋更是株连了大量的明朝官员,搞得那时候当官是个风险更大的工作。但实际上,朱元璋每次杀人,背后其实都有很深的政治原因。

    比如空印案,是当时朱元璋为了治理贪腐,清理前朝官员。因为明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文官特别少。尤其是徐达北伐的时候,打下来的地盘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文官去治理。所以当时朱元璋没办法,只能继续任用前朝官员。但是在这些前朝官员心中,明朝只是一个外来户,元朝才是正统。这些官员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而且这些元朝官员,深受前朝的腐败影响。到了明朝之后,贪腐的习气仍是十分严重。所以等到后来明朝先后举行了几次科举,有了足够的文人做官以后,朱元璋就开始对他们大下杀手了。

    至于郭桓案,其实原因也大致差不多,都是为了治理贪腐。

    而胡惟庸案,则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清理相权。蓝玉案则是为了清理军中积弊,给后来的朱允炆铺路。

    从本质上来说,朱元璋其实并不是个嗜杀之人,只是因为没办法才不得不杀人。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徐达则是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徐达追随他的时间够久,又不在朝中、军中搞山头主义,同时还很懂做人,懂得放权。这样的徐达,朱元璋实在是没理由去杀他。

    而且,为了巩固群众,朱元璋还和很多开国功臣结亲。作为开国武将之首的徐达,自然更是朱元璋重点结亲的对象。徐达的大女儿,在洪武九年的时候,嫁给了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次女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桂。三女据说被朱棣所仰慕,但是因为不想和姐姐抢位置,所以主动出家了。四女则是嫁给了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朱楹。

    至于四个儿子,朱元璋也是极力地提拔栽培,甚至比老徐自己对孩子的前途还要上心。

    在看到自己的子女都过得不错之后,徐达终于彻底放下了心。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朱元璋追赠中山王,赐葬钟山。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在野史当中,徐达是被老朱给弄死的。野史传说,徐达征战北平时得了背疽,后来这个病一直就没有去根。老朱当时很忌惮徐达,所以特意赐徐达烤鹅。背疽这个病是不能吃烤鹅的,所以徐达一看到烤鹅,就知道朱元璋是想自己现在马上死。所以徐达为了后代,当下吃了烤鹅,病发身亡。

    但这件事,一直都只记载于野史当中,可信度极低。史学界对于徐达死因的判断,还是以自然病死为主。不过,不管怎么说,徐达死后,老朱对徐家的子女还是很不错的,也算对得起徐达。

    所有的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徐家不争权,老朱很放心,以后两家可以世代交好,徐家可以福泽绵延。

    但是。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这一年,太子朱标死了。

    朱标的死,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朱标在世的时候,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太子特别满意,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后备人选。而且朱标又是暴毙,老朱此时又年事已高。所以继承人这个问题,就瞬间凸显出来了。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有两种选择。一是选儿子做继承人,二是选孙子做继承人。除了朱标之外,老朱还有二十多个儿子。而且这些儿子当中,大多数也都比较有才能,不至于后继无人。但老朱大概是太过喜欢朱标,所以最后,老朱破天荒的决定,直接跳过自己的儿子,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

    但这样一来,另外一个问题就又来了。

    朱允炆实在是太过年幼,也没什么资历。就算老朱愿意把皇位传给他,能不能坐得稳,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开国老臣,朱元璋很担心未来朱允炆上位以后,难以压制他们,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

    既然没有万全之策,那就继续杀人吧。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为名,将大将蓝玉处死,并且牵连了大量的军中武将,包括很多开国功臣。被株连处死的总人数,超过1.5万人!

    毫不客气地说,当时明朝军界,所有擅长进攻的武将,几乎都被朱元璋给杀空了。然后,老朱又把所有的儿子全都派往边疆,去替朱允炆站岗。

    老朱本以为,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朱允炆坐稳皇位。殊不知恰恰是他的这个做法,最后害了朱允炆。

    不久之后,朱元璋病逝,朱允炆上位。

    朱允炆登基之后,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面,所以朱允炆只能开始削藩。但朱允炆这个人,想法很好,能力却有限。结果最后削藩削到一半,就搞得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直接起兵造反了。

    然后,就是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当中,因为老朱先前已经杀光了武将,导致朱允炆基本无人可用。兵虽多,但却无将,所以最后也就没打过朱棣。最终,朱棣打进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

    这场靖难之役,对于徐家的四子四女来说,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徐达的长子徐辉祖,继承了老爹徐达的爵位,在军中颇有声望。靖难之役开始后,徐辉祖作为朱允炆手下极少数勉强还能打仗的将军之一,一直在最前线和朱棣战斗。后来朱棣打进南京,活捉了徐辉祖。因为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而且算是朱棣的大舅哥,所以朱棣没有杀他,但也将他囚禁在私宅当中。五年之后,徐辉祖病逝,也有人说是朱棣令他自裁而死。

    徐达的次子徐膺绪,受老爹余荫,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在靖难之役当中,徐膺绪选择了退避,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既没有帮朱允炆,也没有帮朱棣。最后,徐膺绪成了徐达四子中,唯一一个善终之人。

    徐达三子徐添福早卒,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记载。

    最惨的是老四徐增寿。靖难之役的时候,徐增寿也在朱允炆这边做官,但却心向朱棣,所以经常向朱棣传递情报。可惜的是,徐增寿这种行为,最后被朱允炆发现了,结果被朱允炆当廷亲手诛杀。

    相比四个男丁,徐达的四个女儿就比较幸运了。徐达长女因为嫁给了朱棣做世子妃,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徐氏也就成了皇后。后来徐氏所生的嫡长子朱高炽,在朱棣死后还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的明仁宗。

    徐家在靖难之役后能够保存下来,大抵也是徐皇后的功劳。

    徐达次女嫁给代王朱桂,夫妇二人皆善终,

    三女徐妙锦,因为不想和姐姐争宠,出家为尼,善终。

    四女嫁给安王朱楹,无子嗣,但同样善终。

    徐家的四子四女,结局各有不同。他们的经历,可以说是完全被当时的时代大潮所裹挟。不过最终,徐家的结局还是不错的。长子虽然被囚禁致死,但爵位却传了下去。而四子因为曾经帮助朱棣,被朱允炆当廷诛杀,最后也被朱棣封了公爵。

    在整个明朝,徐家是唯一一个一门两公爵的家族。而且后来的皇帝身上,也都有徐家的血脉。这个结局,已经算是极好了。

    这第一位明王朝爱玩的皇帝,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不可了。在接过自己老爹明仁宗朱高炽的皇位交接棒之后,朱瞻基可以说是满怀治国大志,实行各种爱民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整个国家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百姓安居乐业,与他老爹开创了“仁宣之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开创盛世的明君,却痴迷于斗蛐蛐。这也导致民间的蛐蛐市场迅速发展,甚至出现了“盲盒蛐蛐”。

    不过话说回来,斗蛐蛐确实是朱瞻基的一大爱好,但是,总体来说朱瞻基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也是能力出众。

    最值得说道的就是他的打仗实力确实一流,在面对北边瓦剌部落的侵扰时也是毫不手软。

    总的来说,在治理国家中,朱瞻基是贪玩的,但是他的能力太过出众,就使得既把国家给治理好了,自己的娱乐也不耽误。

    好战的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而提到明朝爱打仗的皇帝,就不得不说到明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从小就颇为聪明,但是武宗小时候就已经即为成为了皇帝。

    由于年纪还小,加上自己宠爱的宦官“八虎”肆意妄为,拿各种美色和新奇玩意去诱惑武宗,导致自己学业荒废,还建了“豹房”用来整日沉溺于女色之中。

    不过,虽说明武宗朱厚照是个随心所欲,不理政事的皇帝,但是他对打仗这件事却表现得十分兴奋。

    在听说蒙古王子伯颜带兵来袭时,他甚至是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亲自出征。在这场战役里,朱厚照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军事天赋,击退了小王子,从而使得北边变得安定起来,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应州大捷”。

    武宗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对国家政事撒手不管的,他的时间基本上就是用来玩乐以及寻找打仗的机会。

    当江西的宁王叛乱,他高兴地亲自带兵想去剿灭叛乱时却传来了王阳明已经将宁王活捉了。感觉到很没有面子的朱厚照便要求把宁王给放了,自己再抓一次,真是随心所欲到了极致。

    总的来说,朱厚照虽然贪玩、爱打仗,但是不得不说,他对当时明朝的边境的稳定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并且当时明朝的士兵大部分还是很拥护他的,毕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抛下面子和士兵同吃同住……

    修仙炼丹做神仙

    说完两位打仗能力出众的皇帝之后,咱们就得提到这第三位明朝爱玩的皇帝了——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我们看得比较多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在位前期可以说还是很不错的,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家也是日趋繁荣。

    不过,在其后期,便开始将精力都放在修仙炼丹上。

    朱厚熜在位时,极力推崇道教,听信道士邵元杰等人的话,让他们为其修炼丹药。

    不仅如此,朱厚熜还给自己以及父母自封道号,以此来神化自己。也就是因为这样,痴迷于炼丹的朱厚熜需要宫女为其牺牲,从而发生了史称“壬寅宫变”的丑闻。

    几个宫女,联合起来,将在熟睡的朱厚熜差点勒死。这样的笑话真是前所未有,如此痴迷于得道的皇帝,在面对沿海商业的日益发展时,加强了海禁。最终导致沿海倭寇猖獗等一系列的反应。

    不过倭寇的猖獗最终还是被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人荡平。嘉靖王朝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28年不上朝,最懒皇帝朱翊钧

    喜欢在宫廷里面玩乐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嘉靖皇帝之外,还有一个,那便是有名的明万历皇帝,朱翊钧。

    小时候的朱翊钧便成功继位成为皇帝,但是由于太过年幼,朝政也是已经被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把持着。在张居正的治理之下,明朝实现了中兴。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成年的朱翊钧便开始收回皇权,清算张居正。

    在清算过程中,朱翊钧开始敛财,收做自己的内帑。在这之后,朱翊钧便开始托管朝政,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记录。在这期间,朱翊钧更是随心所欲,长期迷恋酒色,最终病重而亡。

    虽说万历皇帝创下了最长时间不上朝的记录,但是三大征却让他也是吸粉不少。在面对倭寇大举进攻朝鲜妄图大明领土时,万历皇帝也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出兵正面刚。

    在面对外敌侵扰时,万历皇帝显得还是非常的果断且强悍。在短短八年时间内,明朝三战三胜——西北宁夏战役、西南播州战役,东北朝鲜战役。

    不过,由于长时间的不理朝政,国家开始出现严重问题时,萨尔浒战役失败后,也是宣告明朝进入晚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就凭借万历28年不上朝,明朝依然不倒,这是很多君王比不了了。

    爱做木工活的皇帝

    在面对外敌的强势侵扰,万历皇帝终归是病逝,然而谁也没想到,刚即位一个多月的新皇帝朱常洛,因为一颗红丸便一命呜呼了。

    朱由校在错综复杂的皇宫争端里面,也是成功即位。在面对辽东的紧张局势时,朱由校也是派兵遣将,袁崇焕、毛文龙、熊廷弼等人都是他十分重视的将领。

    这几人的战斗力就不容多说了吧,尤其是袁崇焕。他为明朝镇在南京朱元璋明孝陵的东面,还有一座“帝陵”:明东陵。虽然明东陵的主人朱标生前只是皇太子,然而根据考古发掘,这座陵寝却是按照皇陵的规制进行设计。事实上朱标确实短暂地被追尊为皇帝,但在明朝后二百四十年的历史中,他的身份始终只是懿文皇太子。

    朱标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随着他皇帝身份被褫夺,自己的陵园竟然会成为小儿子的栖身之所。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朱允熙,是什么样的变故让他只能住到父亲的陵园之中呢?

    明东陵位置图

    徐王:一个奇怪的封号

    朱允熙,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标第五子,生母太子继妃吕氏,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十三孙。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首任皇太子,也被称为史上权力最大、最受皇帝信任的皇太子。

    然而朱标和朱允熙之间的父子情缘并没有延续多久,朱允熙刚两个月大的时候,朱标启程巡视陕西。这一去就是小半年,直到当年年底太子才重回南京,随即一病不起。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终年38岁,赐谥曰懿文。

    朱标的死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极其痛苦,但更痛苦的是如何挑选新一任的接班人。最终老朱册封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个决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朱标一共有5个儿子,但他们嫡庶身份的变化却很有意思。从已知史料判断,太子妃常氏生长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太子继妃吕氏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

    朱标剧照

    常氏是开国第二武臣追封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儿,吕氏的父亲吕本只是个太常寺卿。所以当朱允炆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只是太子次妃,他本人的身份则是庶子。但是等到常氏和朱雄英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以及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相继去世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吕氏从太子次妃变成了太子继妃,朱允炆也从太子庶次子变成了嫡长子,这一点同时得到了朱元璋本人的确认。日后朱棣造反成功后修改史书,抹去了很多朱允炆的记录。但是在明初太原晋王府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还是保留了册封皇太孙的诏书,里面朱允炆的身份是朱元璋亲自背书的“嫡孙”。

    二十八日,监生唐辅、张默钦赍诏书前来开读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曩古列圣相继驭宇者,首建储君。朕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于今二十九年矣。前者抚将练兵,平天下乱,偃天下兵,奠生民于田里,用心多矣。及统一以来,除奸贪,去强豪,亦用心多矣。迩来苍颜皓首,储嗣为重。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祇以安黎庶。告尔臣民想宜知悉。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

    朱棣剧照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新天子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封诸弟为亲王,其中朱允熥封吴王,朱允熞封衡王,朱允熙则封徐王。

    朱允熥作为兴宗皇帝元嫡,原本应该是皇太孙的第一人选。只是他的舅舅开国公常升、舅公凉国公蓝玉在军中势力太强,让他的皇祖父担心是否会出现外戚干政、权臣夺位的局面。最终朱元璋不但选了朱允炆,还将蓝玉、常升等人全部处死。作为弥补,朱允炆登基后将吴王封给了朱允熥,要知道朱元璋称帝前就是吴王。

    如果说朱允熥封吴王还算事出有因,那朱允熙的徐王是怎么回事呢?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追尊高祖父为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父为恒皇帝,庙号懿祖;祖父为裕皇帝,庙号熙祖;生父为淳皇帝,庙号仁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又追封外祖父为扬王,岳父为徐王。

    是月,诏追封皇外祖考为扬王,妣为扬王夫人。皇外舅为徐王,外姑为徐王夫人。并建庙于太庙之东,以时奉祀。—《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二》

    朱允炆剧照

    这里略作解释,所谓的“外舅”就是指岳父,“外姑”则是指岳母,即马皇后的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旨每年的春秋二季都要在徐王庙举行祭祀仪式。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又设立礼祭所,专门负责徐王墓园的祭祀典礼。墓园守坟户还有一项特权,就是不需要再服额外的徭役。既然如此,朱允熙作为马皇后的孙辈,怎么能和马公的封号相同呢,这难道不算大不敬吗?围绕在朱允炆身边的一干文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就没有人觉得有问题吗?无法理解。

    皇兄失国:宿命的大火

    朱允熙封徐王的时候年仅9岁,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他还要在皇宫中跟着太后住到成年,然后去自己的封国就藩。即使他在封王当年听说四叔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想必也没什么感觉,毕竟他连这位四叔长什么样可能都记不清楚。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经过三年的苦战,朱棣率领的叛军竟然打到了南京城外。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允熙的十九叔谷王朱橞和表哥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将燕王大军放进了城内。

    朱棣剧照

    12岁的徐王朱允熙听着皇宫外震天的杀声,看着皇宫内四散奔逃的太监、宫女,心中一片茫然。随即奉天殿内冒出一股浓烟,皇兄朱允炆、皇嫂马氏在大火中悲壮殉国。六月十七日,四叔朱棣在奉天殿即位,朱家天下换了新主人。9天后,朱标皇帝的身份被褫夺,神主牌也从太庙重新迁回了懿文陵。

    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迁其主于陵园。盖建文初尊谥懿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升祭于太庙。致是礼官言考之古典,于礼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园,仍旧谥号曰懿文皇太子,岁时致祭如常仪。—《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皇太子嫡长子封皇太孙,其余诸子封郡王。现在朱标的身份恢复成了懿文皇太子,那么朱允熙兄弟三人的亲王还能继续保持吗?七月十二日,答案来了。吴王朱允熥降封广泽王,出居福建漳州府。衡王朱允熞降封怀恩王,出居江西建昌府。徐王朱允熙降封敷惠王,随母吕氏出居懿文陵园。顺便提一句,朱标既然不算皇帝了,吕氏自然也不再是太后,她现在的身份是皇嫂懿文皇太子妃。

    懿文陵遗址

    话说朱棣真够狠的,也不给大嫂和侄子另外找所宅子,竟然让她们娘俩搬去墓园居住。而且《实录》中还有句话:“以是日行”,也就是连收拾行李的时间都没有。不过相比两个哥哥,敷惠王朱允熙还算是幸运的。

    在朝局渐渐稳定之后,朱棣在当年九月召广泽王朱允熥和怀恩王朱允熞回京。十一月二人回到南京,随即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理由被废为庶人。之所以朱允熙能逃过一劫,是因为他只有12岁,朱棣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把朱允熥和朱允熞的罪名加到这位敷惠王头上 。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三月初一日,14岁的敷惠王朱允熙行冠礼。三月二十六日朱棣做了个决定,改封朱允熙为瓯宁王,奉懿文皇太子之祀。换句话说,朱棣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朱允熙离开南京到地方上去就藩。

    朕长兄懿文皇太子降年弗永,厥子嗣立。崇信奸回,颠覆旧章。戕害骨肉,遂及于朕。举兵相向,必欲咸刈。天下荡然,社稷几坠。朕惟祖宗积德之勤,父皇母后创难。不得已遵承祖训,将除君侧之恶。以几周公之辅,成王之义。赖天与祖宗之佑,遂至京师。而少主自绝于天,阖宫赴火。诸王、臣民合辞劝进。朕以宗社之重,勉狥舆情,祇承大宝。长兄诸子允熥、允爁、允熙并锡王封。不意允熥、允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怼。朕以至亲之故,不忍谴责。免为庶人,用保全之重。惟长兄未有承祀。其第四子允熙生十四矣,器资端重。今改封瓯宁王,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九》

    朱棣剧照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瓯宁王府突然发生火灾,朱允熙惊惧得病。虽经过御医救治,仍然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不幸去世,年仅16岁,赐谥曰哀简。史书上的记载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朱允熙封瓯宁王之后,应该是从懿文陵搬出有了自己的府邸,因为《实录》上的记述是“邸第不戒于火”。而且陵园地面开阔,着火并且惊吓到朱允熙的可能性并不高。其二朱允熙虽然在火灾中摔倒,但是“久而始苏”,说明当时并无生命危险,反而是经过御医治疗后却不幸离世。由于朱允熙无嗣,朱标一系终于没有一个有爵位的后代了。

    结语:从徐王到敷惠王再到瓯宁王,朱允熙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三个封号,显示了时局的诡谲。那么朱允熙的死,到底和朱棣有没有关系呢?《实录》中对这位瓯宁哀简王的评价是“聪慧端谨”,说明他既聪明伶俐又谨慎小心。朱允熙的想法我们很能理解,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可惜他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最终一场宿命般的大火,让朱允熙的死,和他的兄长朱允炆一样成为了一桩谜案。个人认为,朱棣脱不了干系。东北,抵抗后金的侵入,就连努尔哈赤的死也是袁崇焕间接造成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做起了他的木工活。他重用宦官魏忠贤,以此来制衡东林党人,这也就导致了宦官乱政的局面。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名木工,朱由校是个十分优秀的木匠,他的木工手艺可以说是一流水平。

    在沉溺于木匠的生活里,朱由校纵容乳母客氏,任凭其陷害忠良都不管不顾。就是这样一个痴迷木匠的皇帝,在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时却仍旧守住了国家。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也没有如果。仔细想想,明朝爱玩的皇帝这么多,却都守住了国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明朝的一项制度,那就是内阁制。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导致后面的皇帝都可以去托管国家,因为会有人为他去治理国家,会有人去为他解决麻烦。

    回顾明王朝,其实在权利斗争来看,无非就是皇权、文官、宦官之间的争斗罢了。有时候,皇帝的作用竟然是出来平衡一下文官和宦官直接的利益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