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六零之走进四合院 > 正文 第241页
    乌桃:我还有事,先走了。

    王亚湘忙点头:好!

    乌桃开着车,想着王亚湘说的话,不过心里并没太在意,她只是不太愿意听到他家里的事而已。

    她相信,以自己今天的能力,不会去在意他们家如何。

    她也相信,今天三十岁的叶蕴年,有足够的能力维护两个人的感情。

    ************

    下午时候,叶静来了,不同于周日的悠闲,今天的她穿着简洁的女士西装,看上去非常专业优雅。

    乌桃亲自下楼过去接她,到了三楼高管办公层,陈通听说消息,也迎了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过去办公室详谈。

    叶静自然感觉到了三合公司对她的重视,也颇为欣慰,大家算是坦诚相待,聊了三合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也聊了以后财务管理方面的想法,当然陈通也简单了解了叶静以前的背景,双方聊得相当投机,乌桃大概能感觉到,陈通是想不惜一切代价留住叶静了。

    临别前,陈通郑重地和叶静握手,亲自送出办公室,又让乌桃要好好招待叶静,带着叶静在办公室各处参观参观:得让叶女士了解一下我们三合科技的公司文化。

    乌桃:这个放心好了,我今天就是专职导游。

    大家一听,都笑起来。

    一时两个人走出办公区,来到了旁边的落地玻璃窗前,看着外面的风景,乌桃亲自端了咖啡给叶静。

    叶静谢过了,笑着说:你们陈总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乌桃:陈总这是求贤若渴,前天晚上我一回来就和他提了,他恨不得马上和你谈。

    看得出,叶静并不是那种会要挟着要价的人,所以她也不惜说出这些,让人家看到自己公司对人才的诚意。

    叶静颔首:这样的一个好老板,我如果错过,未免太可惜了。

    乌桃听着,有些激动:太好了,看来我们有机会成为同事了。

    叶静也笑了:应该说,以后你也是我的老板了,我还得请你多多关照。

    乌桃噗地笑了:什么老板不老板的,时候长了你就知道了,像我们这种公司,其实比较没大没小,你看我在公司里,高兴的时候叫通哥,不高兴的时候就陈通陈通,没那么多讲究。

    叶静:这也是我欣赏的一点,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是体制观念太重了,我进去后,估计受不了。

    这么说开后,相对于第一次见面的试探和了解,这次两个人都放松下来,是抱着以后可以做成朋友和同事想法的。

    说着间,话题就渐渐地转入了私人方面,乌桃也就问起来叶蕴年:叶姐和蕴年认识几年了吧?

    叶静点头:算了算,大概得有十年了吧。

    乌桃听了,笑着说:十年前,他什么样,估计和现在差不多吧。

    叶静:十年前啊,他可没现在这么轻松,他欠了一屁股债要还。

    乌桃:这样?

    叶静点头:那时候他在靶场做兼职教练,我恰好去靶场玩,请他当教练才认识的。

    叶静想起过去,笑起来:他枪法好,冷峻帅气得一塌糊涂,我当时还想逗逗他,谁知道人家正眼都不看我,后来我就遇上我家先生,怀孕生子,他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和他认识了三四年,才慢慢熟起来。

    乌桃轻笑:竟然是这样。

    叶静笑望着乌桃:其实他找上我的时候,我很惊讶,特别是当我知道这是他女友的时候,我更惊讶,我一直以为他要做清心寡欲做和尚,没想到回国就交了女朋友,更没想到

    叶静叹道:他简直是太沉迷了,这就是完全 fall in love,他已经被你迷得神魂颠倒!天哪,我都怀疑,这真得是以前那个年轻冷酷的靶场教练YunNian Ye吗?

    她到底在美国多年,说话用词和国内风格不太一样。

    乌桃面上微红,笑着道:我们以前就认识,从小认识,只不过他出国才断了联系。

    叶静这才恍然:怪不得,难道你就是他的初恋?他的未婚妻?

    乌桃想起那戒指:未婚妻不是我,也许另有其人,不过不管怎么样,他回来了,我们算是再续前缘。

    叶静摊手:这就奇怪了,也许吧。

    乌桃:叶姐,你说他欠了一些债,是在国外读书上学欠下的吧。

    叶静:这就不知道了,很大一笔,我听着非常惊人。

    乌桃听这意思,也问不出什么来,当下也就不再问了。

    送走了叶静后,乌桃安静地站在窗户前,看着熙熙攘攘的中关村。

    如果他不说,他这辈子不会细问了,但其实心里还是忍不住猜测。

    猜测他在美国的经历,为什么欠下那么一笔债,那个未婚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那些所谓的不光彩是什么。

    她深吸了口气,下意识想拿起大哥大给他打个电话。

    不过想到他出差了,今天早上的飞机,去德国了,大哥大去了国外显然没信号的,当下也就只能算了。

    第83章 豪车

    陈通是爽快人,叶静做事也痛快,没几天功夫,她就入职了三合科技,之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熟悉财务部门工作,才几天功夫,陈通和乌桃就发现了,她做事麻利,一边熟悉一边整理,整理过程中时不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那都是基于多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