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大宋有毒 > 909 人贩子
    查了半天好像得出了结论,南福建省的王雄太不要脸了,他肯定走了王二的门路,与糖厂和附近的甘蔗种植户达成了私下协议,搞得糖厂生产不利、种植户宁愿把甘蔗卖到泉州,也不就近卖给糖厂。

    怎么办?这事儿还真难不住章惇,糖厂虽然不是官府的,不能随便撤换主官,但官府能控制税收。我给甘蔗种植户减税,然后给糖厂加税。糖产量少用税收补,甘蔗外流用产量补,种多了糖厂肯定不缺原料。

    这招管用吗?半年后章惇才发现,真不管用。糖厂还在继续减产,甘蔗倒是外流的少了,可产量也少了。很多合作社一看甘蔗无利可图干脆不种,改种别的东西。

    更有硬气的,十几户十几户的居家迁徙走了,据说在南福建省的清溪、永春、龙岩、漳州种植甘蔗比较划算,而且泉州、漳州也有糖厂建成,当地的甘蔗收购价比福州高的多。

    结果不到两年,福州的甘蔗和制糖产业萎缩了七成还多,连带着造纸厂也纷纷倒闭关张。没有榨糖的废料支撑,造纸厂也没米下锅,改用别的材料成本就会上升,售价一高就失去了竞争力,谁还会大老远跑到福建买纸,除非官府给出运费。

    眼见往年穿梭于港外的商船日渐稀疏,章惇心里也急,请教了当地很多大儒,依旧没搞懂自己是错在哪儿了。去请教隔壁的王高官吧,他肯定知道,但必须不能去,丢不起这个人。想来想去,哎,好像问问摄政王不算丢人,这些玩意都是他的学生建立的,不可能不清楚原委。

    “米贱伤农!子厚莫急,不日有本王学生登门拜访,一切问他皆有解决之道。”

    此时洪涛正在幽州给蒋二郎奔命呢,接到这封信之后,想都没想就提笔写了四个字。然后立刻休书一封给远在荆湖北路的王九,让他把手里的食品厂和米粉连锁店先放放,带人去北福建省给章惇当个参谋。

    帮章惇一把,不是为了要他偿还人情,而是怕寒了当地百姓的心。不管南福建省还是北福建省,都是在新政领导下的特区,要是按照章惇这么搞,不出五年,王二废了十年之功开创的大好局面就全得被荒废,不光起不到正面作用,还会引起当地百姓的敌视。

    他们还分不太清谁是旧派官员,谁是促进社成员,更没习惯什么民选官员与委派官员的差异。大家只知道这是官员,是来收税的,税收走了日子过不好,那就是官员的问题,进而让朝廷也连带着挨骂。

    另外吧,章惇也确实不是瞎搞,更不是给新政捣乱,只是他那一套办法只适用于过去,放在新政里就不太合适了。光有一颗造福天下的心不够,得有相应的办法才成。

    可是以章惇的地位、学识,想让他去培训班里上课,管黄口小儿叫老师,确实不太靠谱。让王雄三兄弟去帮他吧,又容易引发误会。

    王九是个外人,仅仅代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他在江陵府混了这么多年,白手起家开创了偌大的食品帝国,对付旧派官员必须很有一手。有时候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会完全相反。

    其实洪涛很想自己亲自去一趟,一方面是拜会拜会章惇和章家,一方面也是看望看望王浩。他都六十多岁了,在这个年代也算高寿,就算生活条件再优越,也是说走就走的年龄。

    他可以走,但漳州王家不能就此乱套。据说他的儿女也不是啥省油的灯,老爹还活着呢,就已经开始抢夺家业了。别看王浩在外面胆大、果断,办事雷厉风行,可是到里家里,碰上亲生儿女,一样是优柔寡断、是非不分。

    自己去的意思 就是帮他拿拿主意,把王家的未来托付给一个靠谱点的子女,实在不成就从王杉、王敦兄弟俩之中选一个。目前这两个孩子都在明州大宋水师里任职,着手建立第一代大宋海军,也算是事业有成。

    可是吧,短期内还真走不开。高丽是被灭了,金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但不意味着蒋二郎和萧巫纳就能安枕无忧。

    毕竟那也是个人口小二百万的国家,济州岛的居民连日本雇佣兵都算上不过七八万,哪怕百济后裔还有十多万,离二百万这个数字也相差太远。

    咋办呢?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移民。用最缺德、最残忍的方式诱杀了忠于高丽王室的十多万人只是第一步,现在做的是第二步,从幽州境内收拢契丹族人往高丽送,萧巫纳亲自带人进入了金国,同样也是去联络契丹族人,然后再通过各种办法由大宋北方各地入境,转道前往幽州,集体坐船渡海。

    这事儿吧,促进社开会通过了,但朝廷里基本不知道,包括皇帝赵佣。没法明说,从金国来的契丹族人还好解释,可是幽州的契丹族人呢?他们现在都是大宋子民,把大宋子民送到外国去算怎么回事儿啊,不管他们自己乐意不乐意,都没法张嘴,只能悄悄进行。

    能在幽州只手遮天,给这种卖国行为打掩护的只有洪涛自己,他人在,金国兵马就不敢动,幽州当地官府也不敢瞎打听。他人一走,这件事儿几个月之内就得露馅,到时候还得和皇帝解释这么做的用意,就算皇帝通情达理能权衡利弊,可这份隔阂就落下了。

    那两支海东国的船队就是人贩子,二个月之内就已经运走了八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契丹族人,少部分是幽州汉人,还有一部分是其它少数民族。

    为什么有幽州汉人愿意跟着契丹人走呢,洪涛能理解,也支持他们的选择。他们说是汉人,可上百年都和北方游牧民族一起生活,除了血统之外,已经完全变了,不适应汉人的传统生活习惯,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南方迁徙过来的拓荒民发生冲突。

    与其再花费几十年时间把他们硬掰过来,不如就放人家去过想过的生活,强扭的瓜不甜,从而引发的民族问题更麻烦。

    另外洪涛还有点私心,就是怕萧巫纳一家做大,必须也得给蒋二郎增加点筹码。不光现在,以后只要有机会,西南各省的汉人也得往蒋二郎那边塞。

    不管是不是真汉人吧,只要一到陌生环境,数量不占优了,立马就能抱团取暖、一致对外,也不再提谁是真汉人、谁是假汉人。到时候海东国的主体人群依旧是高丽人,但统治阶级是契丹人和汉人,夹杂着耽罗人和日本人,这样就挺好嘛。

    堂堂大宋摄政王、新政的设计师,光窝在幽州给蒋二郎当人贩子?别说耶律诜是儿子,就算是亲爹洪涛也不会心甘情愿,他不是常说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嘛,这次该轮到他自己发挥最大功效了。

    练兵?不用,现在新军的训练完全由兵部负责,不允许再有人私自练兵,哪怕是洪涛也不成。

    修路架桥?也不用,这笔经费全都划入了工部,哪儿该先修、哪儿该缓建有整体规划。民间私人出资也可以,但必须获得审批,以免和整体规划冲突。不是说路修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实用效率,哪怕是民间资本也不允许浪费。

    建厂?哎,这事儿靠谱,幽州路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还是不错的,这些年也正在逐步利用开发。比如说道州石城、奉圣州的文德附近的煤矿,道州望都、卢龙、檀州的铁矿,析津府往南的广阔平原地区,河流纵横水源丰富,除了开垦农田之外,还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