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 国殇 > 正文 第 17 部分
    睹物伤情,蒋介石慨然长叹。他忽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竟暗暗祈祷国父孙中山在天之灵,能使南京城转危为安,使自己逢凶化吉。

    他太留恋这座城市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古都的美丽和繁华。蒋介石确实很喜欢这个江南古城的韵味,紫金山的秀丽,秦淮河的妩媚,总使他回想起家乡溪口的山山水水。

    其实,蒋介石最看中的还是这座六朝古都虎踞龙盘的附王之气。这里,东接蒋介石发迹的上海滩,东南是商埠云集、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北接广阔的中原大地,西联中国的内陆纵深。滚滚长江从这里奔腾东去,南京城就好似这条巨龙的心脏。他蒋介石就好比是一个真龙天子。他是在南京取得国民党最高领导权的,也是从这里开始东征西讨,打败了各路军阀,一统天下的。南京城是蒋介石人生中最辉煌的圣殿。想不到如今竟落到这步田地,真应了古人那句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蒋介石不觉一阵心酸,他带着随从走遍了富贵山、尧化门、仙鹤门、孝陵卫和下关各处的防御工事和阵地。他实在有点舍不得离开南京。

    可是,他深知日本人不会放过他。日军几次都差点儿要了他的命。不久前的淞沪会战期间,他和李宗仁乘专列去上海前线视察,结果半路上碰到敌机空袭,差点儿送了命。宋美龄乘汽车去上海,途中也步了他的后尘,侥幸得以脱险。日军攻势如潮,南京势在必得,留在南京无异于坐以待毙。

    其实,蒋介石不是真的不想走,他早已命人在武汉做好了设立大本营的准备,军委会作战组的人也已经先期撤离了。

    蒋介石不走是要给国内外人士做个样子,他蒋介石堂堂一国之领袖何惧生死。同时,也是给守城将士吃一颗定心丸。

    其实,蒋介石不走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他要在南京等德国大使陶德曼。现在,英美是指望不上了。有人报告,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发现有美国造字样,有消息说,美国一批军火正在装船驶往日本。蒋介石痛苦地意识到。这两个昔日的“铁哥们”把他甩了。如今,蒋介石唯一的希望,就是乞盼着这位德国大使能给他带回一个救命符。由日本的盟友德国出面调停,很有希望与日本进行和谈,这样一来,南京不就有救了吗?

    几天以后的12月2日,蒋介石日思夜盼的陶德曼终于来到了南京,他给蒋介石带来了一根带刺的橄榄枝。

    陶德曼的开场白让蒋介石听得很顺耳: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礼应是兄弟手足,本不该干戈相见。在这场冲突中受害的是中国和日本,而高兴的是英美和苏俄。英美希望你们两败俱伤,好做他们的殖民地;苏俄希望乘机推行赤化政策。他们都在坐山观虎斗,我想这一点贵国是明白的。”

    “是的!”陶德曼的话戳到蒋介石的痛处。

    “所以,我们认为对中日两国来说,真正利国利民之道,莫过于及早停止冲突。长期打下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对!对!我们一直希望停战言和”蒋介石觉得这下求和有门儿了。

    陶德曼卖了半天关子,这才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微笑地面对侧耳恭听的蒋介石朗声念道:

    “这些是东京方面的意见。我们元首也认为可行,请委员长考虑:

    第一,承认满洲国和内蒙独立;

    第二,扩大《何梅协定》,规定华北为不驻兵区域;

    第三,扩大、《淞沪协定》非武装区……”

    娘希匹,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蒋介石心里骂着,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第四,中日经济合作;

    第五,中日共同防共;

    第六,根绝反日运动。……”

    这6项条件,简直跟当年的“21条”差不多了。这么大的事,蒋介石不敢当面一口应承下来。

    “好吧,这么大的事,容我们商量一下,再和大使详谈吧。”

    陶德曼一走,蒋介石把张群、陈立夫、宋子文、白崇禧、顾祝同、徐永昌、唐生智、王宠惠都找来了。对日本停战议和条件,张群和陈立夫首先表示同意。宋子文和孔祥熙咬了一阵耳朵后说道:

    “我看不但条件太苛刻,而且陶德曼的用意也有挑拨离间的嫌疑。这个条件要好好考虑考虑再说。”        蒋介石不理睬宋子文的话,转身问秘书陈布雷“阎锡山有没有回电?”

    陈布雷回答:“阎长官表示同意,并且特意说:夹着尾巴做人也还是人,总比死了的好。”

    蒋介石一听来了情绪。有阎锡山这票,他更硬起来,让在座的人一一表态。“如果只是这几项条件,也未尝不可”老j巨滑的徐永昌看透了蒋介石乞和的急迫心情,马上随声附和。顾祝同也连说“可以答应”。

    问到唐生智,他起初不作声。唐生智一直主张持久抗日,内心委实不愿和日本讲和。蒋介石再三追问,他只推说:“我还没考虑好!”

    只有白崇禧不含糊:

    “要是这个条件,那我们为什么打仗?”

    一句话弄得蒋介石好不尴尬。

    “事情已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陶德曼出面斡旋总是好事,条件如何,还可以商量,总比这样战乱下去为好。我再派人交涉就是!”

    蒋介石确实早已派人交涉了。生性圆滑多疑的蒋介石不想在陶德曼这一棵树上吊死,在此之前,他就已秘密跟日本联系,商求妥协条件。11月19日,让孔祥熙致电日本政界要人山本提出停战反共的要求:

    ……中日为唇齿之国,亟应协力合作,以图共有共荣,年来与矶谷、喜多诸君晤叙,均以此相勉。此次东还,原拟绕道日本与日朝野会晤,不料旅次即闻平、津、沪战事讯,只得作罢。现在情势愈恶,真可慨叹,此后结果实堪忧虑,倘日方不急悬崖勒马,必致两败俱伤,坐使渔人得利。此次战起使中国民气日益激烈,沪战及太原之战双方损失皆巨,而现在日本已获相当面子,倘再事续进则胜负无常。我方步步为营拼死抵御,虽日军有犀利之武器,然以中国之大,若深入内地何能立获胜利。代价既巨,消耗必多,现在日本已处孤立,列强猜忌日甚,一旦有事恐无力应付。年来日人口唱中日共存共荣,而行事乃共荣共枯,近来又盛倡反共,而行为反为造共。倘再不悔悟,恐不仅自耗防共之国力,且促使中国联共赤化,后患无穷。唇亡齿寒之意甚望日本明达之士注意及之……

    蒋介石对这封近乎乞怜的求和电报到底能否收到效果毫无把握。而陶德曼的调停能否奏效,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蒋介石想起一句古话,“善战者,求之于势”。他要设法造成一个形势,迫使日本讲和。19日这封电报发出后,蒋介石又从汪精卫的建议中受到启发,于是想出一招:发个迁都宣言,以示抗战到底之决心,这样也许可以迫使日本“知难而退”。

    蒋介石随后又决定南京防守要拉开架势,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南京。进攻南京就是甘冒付出巨大代价的风险。他一改原来只以少量部队象征性地防守南京的计划,决定以重兵死守南京。可是兵从何来呢、蒋介石的嫡系主力陈诚的部队开往江西了,胡宗南的部队去了陕西。再说,这两支部队就是近在眼前,蒋介石也不会让他们再去抵挡锐气正盛的日军。他要留着这点家底。但是,如果兵力少了,没等谈判有结果,日军就可能占领南京,这样我方在谈判桌上必然只能甘居下风。因此,要保证坚持一定时间,以利谈判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

    蒋介石盘算着,只有将上海撤退的部队先顶上去再说,另外,还有以改编奉系军阀张宗昌的部队为主的第2军团,让他们星夜兼程驰援南京。这么一算,南京防守的兵力就差不多了。

    这些部队多半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当然不心疼。不过,蒋介石还是忍疼出了点血,把桂永清教导总队留下来守南京。教导总队一式的德式装备,由德国顾问训练,蒋介石刻意模仿希特勒,把这支部队当作自己的“铁卫军”,在守南京的部队中,数教导总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11月5日,蒋介石又会见陶德曼,蒋介石一再要求陶德曼保证调停之事要好事做到底,陶德曼也信誓旦旦。

    11月6日,外交部报告蒋介石:德意日三国在罗马签定了共同防共条约。

    “娘希匹,老子被出卖了。”蒋介石预感到和谈希望破灭了。

    日军隆隆的枪炮声日日近南京。日军统帅部原先曾规定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域为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并未授权日军继续西进。但是,当日军势如破竹于11月19日各部队进抵该线时,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对这纸命令却置之不理。淞沪之战大胜中国军队,使这个骄横的日军统帅更加不可一世。他要让日军统帅部和整个世界大吃一惊,他要亲率部队把太阳旗一举c到敌国的首都南京城头,到时候,全日本都会为他而骄傲的。

    于是,松井石根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命令部队乘中国军队溃败混乱之机向西追击。松井石根挺直了腰板,一双小眼睛,像发现了猎物的野兽一样闪闪发光,大声地对着他的部下们吼道:“你们的目标就是攻击!攻击!把大日本帝国的旗帜c上南京城头!”

    11月20日,日本参谋部接到华中方面军关于决定向南京追击的报告后非常震惊,在日本军人看来,胆敢违抗军令是罪不能恕的。松井石根身为大将统帅,违抗军令该当何罪呢?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日本参谋部4e但没有丝毫指责,反而迅速认可了松井石根的决定。

    参谋部原先没想到战局进展如此顺利,深谙中国兵法的日军参谋部的高官们当然知道“擒贼擒王”、“一鼓作气”对战争胜败所起的关键作用。何况日军侵略中国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一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占领中国。

    于是,日军参谋部于11月24日正式废除原作战地域的规定。

    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新的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命令,命令新的华中方面军由原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组成,方面军司令官仍然是松井石根。大本营同时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和谈的希望破灭了,日军重兵已经突破了中国军队的最后一道防线——锡澄线,眼看就是兵临南京城下,这下,蒋介石可真慌了手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12月6日,南京郊外炮声隆隆,中日两军已在郊外接火。这天晚上,在唐生智公馆兼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蒋介石召集少将以上守城将领训话。

    蒋介石一身戎装,看上去容光焕发,旁边的宋美龄还是那么雍容华贵。在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钩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在场的军官齐刷刷地立正,皮靴上的马刺碰撞声刺耳地齐声响起。过后,大厅里变得鸦雀无声。自淞沪会战失利以来,蒋介石讲话从来没有今天这么慷慨激昂:“各位,南京是总理的陵墓所在地,全国的至诚瞻仰在这里!全世界翘首切盼付与最大的注意力,也是在这里,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今日,首都已是一个围城,我愿意和大家共同负起守卫的责任。但是,现在各方面的战争形势都在继续发展,我不能偏于一偶。所以,责任着我离开。今天,我把保卫首都的责任交给唐生智将军。唐将军是身经百战,智勇兼备的将领,他必定能秉承我的意旨负起责任,大家服从唐将军,正像服从我一样。我在外面,自当调动部队前来策应首都。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云南等几方面的部队已经在向南京开进了。”蒋介石越讲越激动。

    “万一有什么不幸,那也是成了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人谁不死?我们要看死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能做这件不平凡的工作,是何等光荣!”

    接着是唐生智发言,他以悲壮的语气表示愿与请将领共负守城的责任,誓与南京共存亡。

    散会后,唐生智送蒋介石夫妇上汽车,蒋介石拉着唐生智的手久久不放:

    “孟潇,我对你见危受命深表钦佩,这才是患难见交情啊!你一定注意多保重身体。”

    唐生智冷静地回答:“我还是要重复以前对你说的话,我可以做到‘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撤退。”

    次日凌晨5点多钟,趁敌机尚未出动的间隙,从城内明故宫机场乘上美龄号专机。蒋介石要专机在南京城上空盘旋一圈。望着下面若隐若现的南京城垣,蒋介石黯然神伤,他挥了挥手,飞机穿过云层向西飞去。美龄号在一小分队飞机的保护下,飞往江西庐山,经湖南衡山到达武汉。

    蒋介石在临行前一天的一大早,率领唐生智、罗卓英、桂永清、钱大钧等人去晋谒孙中山陵墓。

    十几辆小轿车鱼贯驶出黄埔路的官,向郊外急驰。初冬的晨霾未散,散满枯枝落叶的大道上看不见行人,只有荷枪实弹的武装部队。车队出了中山门,没有直接驶往中山陵,而是先绕经陵园新村、灵谷寺,车队辗着铺满路面的法国梧桐的落叶,就像一队灵车一样缓缓前行。

    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沉重,他特意指示车队放慢车速,好让他再好好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望见了美龄宫r白色的墙壁,这里珍藏着他魂系梦萦的金陵春梦。一座座人去楼空的别墅厅堂,孤零零地立在初冬的寒风中,令人唏嘘不已。蒋介石黯然神伤。片刻,他打起精神吩咐;“去看看阵地。”

    望着紫金山连绵的山峦和脚下星罗棋布的钢筋水泥工事,蒋介石的脸上忽然有了笑容:“南京依山傍水,自古为帝王之都,就是因为它是个天然要塞。加上重兵把守和坚固的工事,至少能守两三个月吧!”

    其实,跟随蒋介石的这些军政大员们心里都清楚,南京处在长江的弯曲部,西北两面背水,正是兵家所谓的“背水一战”的“绝地”。在冷兵器时代,高山大江皆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如今火器时代完全倒过来了,高山大江成了守军的死地。可是,在这种时候,大家谁也不敢说。

    唐生智最害怕蒋介石提这个问题,可偏偏蒋介石就提出来了。唐生智一时无言以对。他不愧是久经战阵饱读兵书的大将,沉默了片刻,唐生智不慌不忙地说:

    “兵法说’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胜可知而不可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今我将士用命,上下同仇敌忾,以逸待劳。敌人钝兵挫锐,曝师于坚城之下,屈力殚货,其弊可乘,如果指挥得当,可以持久。”

    蒋介石听得出唐生智特意强调的“指挥得当”,当然也包括他蒋介石在内。可唐生智这段引经据典的回答,既附合蒋介石的意,又为自己留有余地,实在巧妙,这回轮到蒋介石无言以对了。

    临离开南京前的一天晚上,蒋介石叫来了自己卫士队的区队长,命他率两个班的卫士穿军装留在南京,主要任务是看守两条停泊在下关三头的小兵舰。第2天,守城的官兵看见蒋介石的卫士们在看守着兵舰,知道他们的蒋委员长还在南京。有委员长亲自坐阵,官兵们士气顿增,磨拳擦掌,准备和日寇决一死战。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此刻,蒋介石早已带着夫人宋美龄在守城官兵的眼皮底下远走高飞了。

    

    司令官炮声中悠然品香茗

    蒋介石一走,唐生智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好心人不解地问唐生智:

    “你一个聪明人,怎么会做这等蠢事?”

    唐生智淡淡地回了一句:“世界上有些事也是要蠢人办的。”

    自从临危受命以后,唐生智有时也在想,自己也许真的很蠢,在危难之中以抱病之躯替蒋介石卖命,值得吗?可是,这种偏差又一次次被他自己否定了。自己在国家民族危难之中挺身而出,守的是我堂堂中华民国的首都,为的是为国家尽忠守节,岂是为他蒋介石一人卖命。每每想到这些,唐生智的心就十分的坦然,一股热血在周身激荡。

    11月27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上将公开会见国内外新闻记者,在频频闪动的镁光灯下,唐生智清瘦的脸上充满自信。

    “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替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必死决心,唐生智要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之间的渡轮停开,并下令所有军用民用大小船只一律交由宋希濂的36师严加看管。包括长官部在内,不准留有一条船,违令者以军法论处。伺时,还命令驻防江北的胡宗南的第1军,凡由南京向北方渡江的任何部队或者军人,一律制止,如不听从制止者,格杀勿论。此令一出,守城官兵一看退路已绝,只有抱定必死决心。唐生智的这道命令一下,顿时江面上空空荡荡,看不见一条船影,守城官兵个个坚守岗位不敢懈怠。就因这道命令,后来南京城破撤退之时,连唐生智自己也差点为找不到船而跑不出去。

    唐生智决定固守南京以后,一改他过去只派少量部队守南京的主张,一再要求增加兵力。对此,蒋介石尽力

    满足,几乎把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包括从淞沪会战撤下来尚未休整补充的部队,都调去防守南京。南京防守的兵力越来越多,最后多达11万余人。

    由蒋介石签署的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命令下达之后,紧接着又宣布了刘兴、罗卓英为副司令长官,周斓为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余念慈为副参谋长。

    刘兴和周斓部是唐生智多年的老部下,曾经同生死共患难,唐生智特意推荐他们2人做自己的副手,蒋介石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尽力满足唐生智的要求。

    刘兴号铁夫,湖南祁阳人,与唐生智是同乡。远在1916年唐生智任湖南督军署警卫团第3营营长的时候,就在唐生智手下当连长。后经唐生智提拔,从连长一步一步升任军长。抗战前原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在中日关系紧张时出任江防军总司令,江y失守后退到南京。

    周斓也是唐生智的同乡。唐生智任湘军第4师师长的时候,周斓曾任师参谋长、警备旅长,北伐以后,唐部扩编,周斓也一步步升到了军长。他和刘兴2人经历颇相似,此前,和刘兴一同在军事参议院任上将参议。

    至于罗卓英又该另当别论了。他是陈诚的副手,陈诚是蒋介石的心腹,罗卓英自然也成了蒋介石的亲信。蒋介石把他安c在唐生智身边,不言自明,是用他来牵制唐生智。

    余念慈是何应钦的人,此前任中将参议。

    唐生智的卫戍司令长官部的几位正副长官们形成了一个“三国四方”的局面。唐生智心想,这仗还没打,就给我身边c了钉子,老蒋可真是秉性难移呀。

    接下来,唐生智受命组织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他很想找些老部下与他再共患难,可是今不如昔,明眼人谁还看不出来,以南京孤城抗击凶悍的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各个自顾不暇,谁还愿留在南京,甚至一些与唐生智亲近的人,关键时刻也各奔前程了。

    此情此景,令唐生智不禁慨然长叹,倍感凄凉,这时候,他才真的体会到什么是孤家寡人的滋味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唐生智勉强把司令长官部组织起来了。

    11月1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日作战大本营发布南京卫戍部队战斗序列。

    长官部下辖防守南京的部队为:桂永清的教导总队,第78军宋希濂的36师,第10军徐源泉的41、48师,第71军王敬久的87师、傈72军孙元良的8了师,以及宪兵的两个团,炮兵第8团的一个营。

    后来,自淞沪担任掩护撤退的第74军、第66军、第83军还有第2军团的徐源泉部也先后秦令参加防守南京。

    中国军队重兵集结,准备拼死固守,日军昼夜兼程气势汹汹,南京志在必得。

    日军华中方面军兵分五路合围南京。1路是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经丹阳、镇江、句容西进;第2路是第3、第9师团由金坛直扑南京;第3路是第10军第师团沿宜兴、溧阳、溧水公路前进;第4路第6、第18师团沿宁国、芜湖公路进攻芜湖,包抄中国军队沿江西去的后路;第5路国琦支队从广德经朗溪、太平渡江,攻占浦口,切断南京守军渡江北去的退路。南京已处在日军四面包围之中。

    这边唐生智也在调兵遣将,加紧设防。他把南京的防守阵地分为复廊阵地与外围阵地。复廊阵地在城外一线。唐生智把装备粮良战斗力强、号称蒋介石的“铁卫队”的教导总队放在中央;防守紫金山及城垣东部。左边是宋希濂的36师,防守红山、幕府山及城北地区;右边是孙元良的第88师,负责防守雨花台及城南地区。宪兵部队守卫清凉山。外围阵地由第2军团,第74军、第66军占领乌龙山炮台、栖霞山、句容、淳化、牛首山一线,构成半环形外围防御阵地。

    12月7日凌晨,蒋介石的飞机飞走以后不久,天一大亮,涂着血红的太阳旗的日军飞机就出现在南京上空,一时间南京城炸弹横飞,火光冲天。敌机越来越猛烈的轰炸告诉人们,一场血战就要来临了。

    唐生智的卫戍司令长官部就设在他自己百子亭的公馆里。昔日幽静的公馆现在充满了战时气氛,院子里挖了许多防空d,四五门高s炮的炮口黑dd的直指天空。

    白天,敌机整日狂轰滥炸,唐公馆的高s炮和全城各点的高炮一样不停地对空s击。长官部官兵简直分不清哪是炮声哪是炸弹爆炸声。人人都在紧张忙碌,大战来临之前的工作千头万绪,谁也顾不上管头上的敌机了。

    突然一声巨响,震得整个公馆都似乎跳了起来。一颗炸弹不偏不倚落在公馆的房顶上,把一间办公室炸坏了一个角。幸好没伤着人。历经战阵的官兵们知道,这是敌机盲目投弹,大家并不惊慌,收拾一下又继续埋头工作。

    日军飞机一般都是天一亮就来,一拨接一拨地狂轰滥炸,直到天黑以前才离去。

    12月8日晚上11时左右,夜空中突然响起了凄厉的警报,警报声还没落,就听见日机的轰呜,紧接着就响起了炸弹爆炸声。正在彻夜工作的长官部官兵们觉得这次轰炸有点儿不对劲,炸弹接二连三准确地落在唐公馆的周伺,巨大的爆炸声把玻璃震得粉碎,桌上的物品在空中乱飞。敌机扔完炸弹走了,不一会儿,几架飞机又接连在公馆附近上空盘旋侦察。参谋处第一科科长谭道平立即向仍在若无其事伏案工作的唐生智报告:“长官,我们的办公地点被日机发现了。”

    唐生智抬起头来脸不变色地说:我不能为日本的几颗炸弹搬出这屋子。如嫌办公狭窄,你们可以迁移到铁道部地下室去办公。我不能离开这里。罗卓英、刘兴两位副长官和我留在此地好了。”于是,第二天,长官部大部分人员就都迁到铁道部地下室办公了。唐生智却仍然留在公馆里。

    外围阵地已经和日军接上了火。南京城内都可以远远地听到激烈的枪炮声。

    南京附近的外围工事,战前就已经由参谋部城塞组在外围沿大胜关——牛首山一方山——淳化镇——汤山——龙潭一线构筑有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设有轻重机枪掩体和观察所、指挥所、掩蔽部。淞沪会战开始后,日军侵略中国的野心毕露。于是,蒋介石赶紧责成南京警备司令部拟定南京防御计划,以备万一。

    南京管备司令由宪兵司令谷正伦兼任。司令部没几个人,手底下实际能够指挥的只有两个宪兵团。接受任务以后,就以决战防御的目的,选定原参谋本部城塞组既设永久工事一线作为主阵地,也就是外围阵地。以雨花台、紫金山、银孔山、杨坊山、红土山、幕府山、乌龙山一线作为预备阵地,也称为复廊阵地。计划使用的兵力为5个军,其中一线阵地为3个军,预备队1个军,江北岸浦口1个军,总兵力为5个军共15个师。

    这个计划经过军委会执行部请示大本营核准后,即由南京警备司令部制定阵地编成、火力配置及工事构筑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才发现原来参谋本部城塞组构筑的既设永久工事,大部分根本没按纵深配备和侧s、斜s的火网要求构筑的。工事位置未注意隐蔽,大都选在山顶部或棱线部分,也没有一个阵地编成计划和要图,仅有一个工事位置图供参考。

    “他妈的,参谋部这帮家伙简直是白痴!”警备司令部的参谋们气得大骂不止。没办法,这些花费巨大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成了摆设。除部分工事可作为观测、指挥所使用外,大多数都用不上,只好重新选定位置,另行构筑。但参谋处人手太少,派不出人到现地普遍侦察,只由主管作战的参谋凭着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标定位置。结果,这个事关南京存亡的南京防御计划中的阵地编成和火力配置,成了名符其实的纸上谈兵。

    10月份,南京警备司令部改编为首都警卫军,谷正伦任军长,但是人员编制依旧,只是由军校分来几个毕业生到司令部担任绘图和兵力登记等工作。

    南京防御计划虽已制定出来了,但大本营并未指派防守使用的部队。结果,谷正伦的首都警卫军实际上是个空架子。

    南京城决战迫在眉睫的时候,谷正伦突然向蒋介石请求辞去首都警卫军军长的职务,原因是他的老毛病胃溃疡又犯了。结果,谷正伦带着他的宪兵司令部一起撤退到湖南去“养病”了。

    原警卫军司令部参谋处人员编入了卫戍司令长官部。唐生智在决战前夕,把参谋等一干人召集起来,和大家推心置腹地说:“谷司令有病到后方休养,防守南京的任务,只好由我承担起来了。我是统帅,守土有责,决心与南京共存亡。南京失守,我亦不生。你们是幕僚,和我所处地位不同,我不要求你们和我一道牺牲,万一城破,你们到时候还可以突围出去。我只要求你们在我活着的时候,坚持工作到底。”

    唐生智的讲话声音虽然很低,却字字沉重,幕僚们听得真真切切。

    “长官,我们愿和你一起战斗到底!”

    唐生智和部下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南京外围阵地的战况很糟,纸上谈兵的阵地编成和火力配宜加上仓促修筑,其作战效用大打折扣,加上外围阵地的守军多是从上海败退的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过训练,战斗力很差。有的新兵刚刚学会放枪没两天就上了战场,手榴弹不拉火就扔了出去,要不就是扔在阵地上,反倒炸伤了自己人。但是守军们仍然顽强抵抗,最后终于不支。到12月8日,日军攻破了外围阵地,直扑南京近郊,古城的城墙已经遥遥在望了。

    唐生智急命部队退守复廊阵地。伺时把部队重新部署:右侧支队,固守板桥镇大山一线;

    第74军的第51师、第58师固守牛首一带据点和河定桥一线;

    第88师固守雨花台;

    第71军的第87师固守河定桥至孩子里江南铁路北一线;

    教导总队固守紫金山。

    第2军团守杨坊山及乌龙山一线及乌龙山要塞;

    第36师固守红山、幕府山一带;

    第66军至大水关附近集结待命;

    第83军的第156师及第36师一个团在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撤退。又命在镇江的第103师、第112师向南京急进。

    10几个师10多万人马齐集南京。除挹江门外,南京城门都紧闭,并用多层沙袋加固城门工事,守城部队严阵以待。中国军队在南京城四周收拢成一只巨大的拳头,就等着日军往这只铁拳上撞了。

    12月9日,南京复廊战正式开始。

    清晨,六七十架日机掩护着地面部队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日军的炮弹炸弹铺天盖地在中国守军阵地和南京城内外炸响。

    日军的一架飞机飞临南京城上空,盘旋一圈以后,投下了一包东西。奇怪,这东西落地以后并没炸,守城士兵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空投袋,上书“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收”。于是,赶紧送交司令长官部。

    唐生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投降劝告书”几个大字。下面写道:

    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有百害而无一利。惟江宁之地乃中部古城、民国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迹名胜猬集,颇具东亚文化精髓之感。日军对抵抗者虽极为峻烈而弗宽恕,然于无辜民众及无敌意中国军队,则以宽大处之,不加侵害;至于东亚文化,尤存保护之热心。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是使千载文化尽为灰烬,10年经营终成泡沫。故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当和平开放南京城,然后按下办法处置。

    大日本陆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

    对本劝告的答复,当于12月10日正牛交至中山路句容道上的步哨线。若贵军派遣代表司令官的责任者时,本司令官亦准备派代表在该处于贵方签订有关南京城接收问题的必要协定。如果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得不到任何答复,日军不得已将开始对南京城的进攻。

    唐生智看罢冷笑一声,把劝降书撕得粉碎:“传我的命令,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各部队要与阵地共存亡,擅自撤退者按连坐法严惩不怠!”

    日军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向南京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一时间,南京城外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天昏地暗,日月无光。10万中国军队与强大的日军展开了抗战以来绝无仅有的殊死搏斗。城外,两军厮杀,血流成河。城内,唐生智沉着镇定,一如平日。

    在隆隆的枪炮声中,唐生智照例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侍从身背大暖瓶,手捧茶壶和三炮台跟在后面服侍。每隔几分钟,唐生智就要用热毛巾擦擦脸,轻轻地品一口香茗,然后又不紧不慢地吐出一串串烟圈,那副悠然自得旁若无人的模样,仿佛这场血战根本就没有发生。

    回天无力,饶国华将军杀身成仁

    日军兵分3路气势汹汹奔南京杀来。一路上攻城掠地,阳光下的太阳旗像一张张开的血盆大口,一座又一座中国城池成了这张贪婪大口中的肥r。东路日军沿沪宁铁路一鼓作气攻取镇江;中路日军沿宜兴、溧阳、句容直南京,12月4日攻陷句容,6日进犯淳化镇、汤水镇,7日进栖霞山;南路日军进犯长兴、文德、泗安,直取芜湖,企图截断南京退路。

    “占领敌国首都,迫使中国屈服”松井石根对大本营的战略企图心领神会。他现在的任务,早已经由上海会战时的所谓“保护侨民”变成了“挫败敌人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争的机会。”

    战事一开,大日本皇军所向披靡,再不需要师出有名,为下一步的行动寻找借口了。松井石根毫不掩饰这场战争的目的。这位熟知中国历史的敌酋,在日记中写道:“余须谨奉大命,全察圣旨所存,惟仁惟威,举所谓破邪显正之宝剑诛杀马谡。”这个法西斯侵略头目居然自诩为挥泪斩马谡的诸葛亮。他杀气腾腾地叫嚣:“降魔的利剑现在已经出鞘,正将发挥它的神威。”强盗闯进别人家里杀人放火,还要贼喊捉贼。好一个强盗逻辑。

    眼下,松井石根知道南路部队所攻掠的各地均在蒋介石预先设防的国防线之外,广德属安徽,泗安属浙江,长兴属江苏,均在太湖之西、南京以南。如果该路部队迅速挺进,抢先占领位于南京侧后方的芜湖,就可以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南京垂手可得。于是,他命令第18师团牛岛部队越过太湖,迅猛攻击,直取芜湖。在这条防线上防守的是川军刘湘所属第23集团军。身为总司令的刘湘称病未到前方,在第一线指挥的是集团军副司令兼21军军长唐式遵。        淞沪会战败阵以后,蒋介石无兵可调,捉襟见时,这才命刘湘所属2个军共5个师、2个旅去守广德、泗安、长兴一线。郭勋祺的144师任左翼,向长兴推进;饶国华率145师,刘兆藜率146师任右翼,固守广德;杨国桢的147师和陈鸣谦的148师共守泗安;独立13旅和独立14旅配守广德。

    苏州、常州已相继失守,退下来的部队秩序混乱,士气低落。日军牛岛师团在南路进展神速,军情紧急。可唐式遵总司令还没到任,潘文华副司令只好先紧急召集各师师长开会。

    川军是杂牌军,装备极差,一个连还配不了一挺机枪,一个师才有几门小炮,步枪大多是满清留下来的“老毛瑟”。不过,最差的是“四川造”,打上几十发子弹,就拉不开栓了。川军士兵身背斗笠,脚蹬草鞋,手拿老掉牙的步枪,看着那些装备德国造步枪、机枪、大炮的中央军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心里能不犯嘀咕吗?

    “中央军那样好的武器都抵不过日本鬼子,我们这些破铜烂铁,咋个得行嘛。”

    潘文华一听这话来了气:

    “委员长命令我们抗击敌人,不是要我们发牢s。有牢s等打败敌人再发不迟。日本人不是铁打的,我们的枪虽然不好,可我们的子弹照样可以打穿日本鬼子的脑壳!”

    大个子郭勋祺跳起来用毛笔写了六个大字:“胜则生,败则死”,高高举在众人面前,然后,他跳到会场中央,瞪大眼睛大声喊道:

    “有种的,就要下这样的决心,跟敌人拼个高低。敢么?”

    “敢!”一时间,会场上群情激奋。

    日军开始进攻了,空中有飞机掩护,陆上有炮火支援,144师郭勋祺的部队却凭着步枪手榴弹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正打得兴起,军部来了紧急命令:“立即后撤到广德。”

    原来,日军牛岛部队一部进攻长兴、宜兴、泗安,另一部进攻广德。潘文华军长、饶国华师长和田兴五旅长率部顽强抵抗,敌人寸步难行。

    饶国华的145师担任正面阻击,能否顶住事关全线大局。潘文华给饶国华下了死命令:”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坚持到底。”饶国华的回答只有五个字:“人在阵地在。”

    日军数十架飞机和重炮向145师阵地狂轰滥炸,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饶国华的指挥所也被炸塌了。他伏在弹坑里继续指挥战斗。

    正在双方激战时,一股敌人蜂拥冲破了阵地的一角,一下子冲垮了防线,潘文华只好下令全线撤退,广德又落入日军之手。饶国华悲愤交加,他恨不得亲手宰了团长牛汝泽,要不是他不听指挥,擅自撤退,广德不会丢。按军法该把牛汝泽就地正法。可是,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