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蔡琰在一旁,守一并没有下太重的手,没有流血,最多就是骨折,至少也是骨折。
对于这些人来说,这辈子就这样了,即使伤好了,也不过废人一个。
守一已经觉得这样已经够仁慈了。
解决那些人,守一让蔡琰坐在脖子上,慢慢的走到何进身前,低着头静静的看着他。
眼前的这只巨兽,如山倒般的压力扑面而来。何进脸皮抽搐着,不住颤抖的双手,透漏着他的不安。
连求饶都忘记了。
“吼~~”看着面前的血盆大口,颓然瘫在地上,随着一阵哆嗦,一切都索然无味……
吓尿了!
守一嫌弃的退后,小眼睛扫了他一眼,走了。
赵云也收起剑,跟了上来。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也不由得咋舌。
(??.??)(??v?v??)
那些人从地上爬起来,紧忙过去把何进扶起来,“使君,使君,可无恙否?”
这时何进也清醒过来,左右看看,颤抖地说:“它……它走了?”
“嗯嗯,进去了!”
“啊~!”何进不知是释放自己刚刚的恐惧,又或是要撂狠话,然后……晕了过去!
……谁又知真假呢?笑
“使君,使君!?”
“快把使君扶上马车!回阳翟。”
(??v?v??)(??.??)
守一拜见过荀爽之后,便去休息了。
末了,荀家的孤本都已经装好了。就放在蔡琰住的屋里。最上面放着一本《荀子》,荀家的先祖荀况的著作。
蔡琰拿起来,看了两眼。
蔡家也有《荀子》一书,不过肯定和荀家的有差别,毕竟自家先祖的著作,肯定一直好好保管,没有遗失过。这本肯定最接近荀子最初的样子。
【你看的是什么?】守一问道。
“《荀子》,听过吗?”
【哦哦,知道!第一篇《劝学》,我师傅最爱看这本书了,你给我读一读吧!】
“好啊!”蔡琰笑着说,难得你有要求,自当尽心尽力。
(??.??)(??v?v??)
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荀子是谁。
颍川荀氏的先祖——荀子,又被称作荀卿,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孔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名的”是重点,要考的!)
著名的弟子有李斯、韩非子,据说蒙恬也是。
荀子是坚定的儒家,先秦儒家集大成者,最后一个大儒,常以孔子的继任者自居。
而他有两个弟子都是法家,特别是韩非子,一代法家宗师,先秦诸子最后一人,法家最后一人。
以至于后来有人抨击荀子不是儒家。
荀子也曾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史载“三为祭酒”。
他的入室弟子只有六个人,一个秦丞相李斯,他就不必多说了;
一个西汉丞相张苍,精通算术,校正了《九章算术》等等……他还有个弟子叫贾谊,“屈贾谊于长沙”的那个贾谊,我们初中还学过他的《过秦论》;
韩非子,也不必多说;
还有一个弟子:毛亨,他就作了一部著作——《毛诗》,后世研究《诗经》,都是研究他的《毛诗》。我们今日所看到的《诗经》,事实就是《毛诗》。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说,“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通俗的说:荀子的弟子,都牛哔——
不止如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跟后来两汉的“儒皮法骨”都是来自荀子的思想。
两汉隋唐时期,荀子地位要比孟子高一点,他两人都被称为“亚圣”,地位上并差不太多。
后来南宋时,把荀子“亚圣”给撸下去了,还诋毁他是法家,以至于现在小儿都知道孟母三迁,而世人却不知荀子。
哼~,在这儿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只有“最牛八零后”式鼓掌。(牛哔——牛哔——)
从宋朝理学开始兴起,一直到朱熹立“四书”,《孟子》成了科举的必学科目,而《荀子》也没有什么人研究了。
我们总说腐儒腐儒,什么时候有腐儒,北宋有吗?从欧阳修、范仲淹到苏轼,哪有几个腐儒。
只有南宋后至明清,满世界的儒士,都是些些什么狗东西:南宋的朱熹,爬灰的货;刚明的东林党,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儒皮”,你问骨呢?
哪有这个东西,都是群没骨头、家里横道貌昂然的烂货。
宋明儒家大部分都是《范进中举》里范进那种东西。
即使有好人,也没有出路,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自古以来,尽皆如此。
腐儒之盛,盛于只尊孔孟,而毁荀圣。
华夏之衰,与舍弃了荀子的思想,成了用孔孟一条腿走路,使得思想极端、极不平衡也不无关系。
后人不喜荀子,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李斯焚书坑儒,而李斯是荀子弟子。
苏轼的《荀卿论》中,就把锅扣在了荀子头上,说荀子高谈异论,导致李斯胆大妄为;而孔孟言论则是“未尝异也”。
大意就是:孔、孟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
现在看来着实可笑!
不得不说,即便是苏轼,也有眼光上的局限性。
荀子在《劝学》中表明了他的思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思想可能是太过超前了吧,没有信的人。
孔孟又如何,凭什么比不上他们,连比都不敢比,那还进步干嘛,都倒退到孔子所推崇的尧舜禹时期好了。
有人说,尧舜时期禅让制,多好的时代啊。我特么的现在把你送过去,你愿意吗?不说禅让的真假,即便真的如此,那它有现代好吗?
草特么差着十万八千里都特么不止!!
…………
荀子于孔孟同而不同!
“同”是三人都是尊崇“儒、礼”。
孔子“礼仁”,孟子“礼义”,而荀子是“礼法”。
目的都是为了结束乱世,让人们过上没有战争的美好的日子。
不同在于荀子是现实主义者,他尊礼,重法;荀子最为后人诟病的恐怕就是“性本恶”说,常拿来与孟子的“性本善”比较。
他认为人的人性是追逐“利欲”的,而“礼”的存在就是为了限制人的“利欲”;当这两者总是冲突时,“礼”必须强硬,这就变成了“法”。
孔孟的“礼”是意识上的“道德感”,荀子的“礼”脱离于人,成了写在纸上的“制度”。
不同在于荀子厚今薄古,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的要比以前的好,且不论什么东西,至少他认识到了世间是在进步的,复古效先贤以求到达尧舜之治是错误的。
在荀子的《儒效》一篇中有记载。
这说的是谁,孔孟之后!
孔孟都是理想主义者,想要建立一个尧舜那样的桃花源、乌托邦世界,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现在看来这种思想也不过时,比如“小康社会”,孔子认为较低的目标,通往“大同社会”的起点。
在乱世之中,孔子见惯了人民的流离失所,在书中发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尧退舜继,舜退禹继,没有争权夺利,美好的大同世界。并把这和他的弟子说了,还是上古好啊!
这就是厚古薄今。
(对了,韩非子说尧舜禅让都是假的,这也可能是后人不喜荀子的原因:你这弟子咋瞎哔哔呢?那能是假的吗?
俩坑师傅的货。)
这就是荀子与孔孟之不同,他们都想要结束这乱世,只是“道不同”。在思想上,没有对错之说。
但是孔孟之道盛行千年,最后还是荀子胜了半筹,当代可是法制社会。
而且,世间万物都是进步的,勿论生物还是社会。
前人也说了“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努力进步吧骚年,不进步连传承者都没有了!
怎么说?
你看现在还有人学习儒家的吗?为什么,它没有过时啊!但两千年还是老样子,竟没有一人可以让儒家进步的存在!
笑,苏轼说的可能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