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嫩芽露出青翠,一声清脆鸟啼打破久寒冬日的宁静,仿佛是一个开头,万物经过短暂沉寂,争先恐后的齐声高歌,积雪融化,绿色在大地上急速扩张,寒冷沉寂远去不见,温暖春朝柔抚整个世界。
一骑快马疾驰奔进京师,他背后背着一杆红色令旗,证明他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消息,而眼下还有什么消息会比春收更为重要呢?
骑士带着情报直接来到皇城,魏忠贤早早的等在大门口,从骑士手中接过奏报,双手托举,在身边无数人众星捧月下,视线随着奏报穿过条条长廊,跨过道道高门,最终来到恢宏大殿,在帝国治理者们的亲切注视下,呈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高坐金碧辉煌的龙椅,伸出右手将奏报拿到面前,明黄色的龙袍高贵不凡,整个大殿安静之极,只有皇帝翻看奏报的轻微沙沙声,而这个沙沙声却又传满大殿,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格外清楚,大殿…是真的安静极了!
崇祯看了半响,将奏报递给一旁伺候的魏忠贤,并交给下方大臣们传阅,大臣们互相翻看,很快对今年冬小麦的收获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崇祯见众人都看的差不多了,缓缓开口:
“去年冬小麦收成出来了,大家也都看了,不知都有何看法?”
大臣们看完收获都眉头微皱,作为温体仁管辖内的事情,他只好主动站了出来:
“回禀陛下,去年冬小麦收成实言说来并非喜事,虽然农业部大力扶持,朝廷也出了不少钱新修水利,奈何年年灾祸,去年冬小麦先后大面积遭受干旱、蝗虫、雪灾、严寒等影响,收获实在是聊胜于无!”
钱谦益也站出来附议:
“是的陛下,民间富有传言:种地十亩、收得半亩;劳苦百日、尚不饱腹!可见去年冬小麦确实并不喜人”
两个朝堂派别领袖都对去年冬小麦的收获表示不尽人意,崇祯又何尝不是?只见他坐在高位,慢慢说道:
“去年我们打赢了建奴,听说建奴大败而归后又因为冬天冻饿而死了数万人,对于这个冬天,我们还拍手称快,可转眼间属于我们的恶果也转眼而至,不仅仅是冬小麦越来越少,就连海产也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今年北方对粮食的需求,至少有一半需要南方供应,可今年南方各地也开始出现洪涝灾害,虽然不大,但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财政收入朝廷倒是提增了起来,可这粮食却越来越少…”
崇祯说道这里终于闭上了嘴,但温体仁和大臣们却是哭喊着突然跪在了地上,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国,对于中国而言,没有什么会比农业发展受挫而更能打击帝国统治者们了,崇祯方才的一番话语多多少少都有些失落,这对于温体仁这些大臣们来说,简直就是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表态。
只见温体仁带着哭腔说道:
“陛下,全是臣无能,才置陛下于不易啊!臣万死末辞啊!”
先不说温体仁这话到底是不是真心,但的确在整个朝堂上掀起了一番悲壮的气息,大臣们跪倒一片,崇祯却有些生气的拍了拍桌子!
“都起来,朕找你们来不是听你们哭的,都说说当下这个局面都有什么法子能够改善?”
崇祯发话,大臣们又都站了起来,然后面面相窥,低头苦想对策,大家想了半天,终于开始有人尝试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陛下,臣觉得倒是可以鼓励大户们出捐,这几年虽然灾祸日盛,但毕竟民间还有不少存粮,或许可以让大户们出来填补空缺!”
“不可,此事绝非良策,先不说这些大户出捐对于需求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那些粮食得来,也非长久之策!”
一人提议,立马就有有一人反对,而有了开头,大家的意见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但说来说去大家都不是很满意,直到一个人带着犹豫的提出了意见:
“臣听闻海外倭人能在山坡种地,还善捕鱼,或许我们可以想办法从倭人哪里购进大批粮食!”
‘买粮食?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一想到可以买粮食,大家都是眼前一亮,大明并非农业不发达,只是这几年灾祸连连,搞得农业几近瘫痪而已,若是能够通过购买粮食来度过危机,那到是一个极为不错的主意。
可崇祯却在上面微微摇头,若真的只有这几年粮食有些危机的话倒也无不可,可问题是这场小冰河期会一直持续十几年,直到清朝建立后才会平息,崇祯可不想将自己的命脉交到外国人手里,尤其这个国家还是日本。
于是崇祯直接反对:
“不可,从外地买粮等于将我大明命脉交至他人之手,若非到了万不得已,不可轻用此策!”
崇祯的态度很重要,直接的反对就是不允许,大臣们一时间都不再开口,因为确实想不到其他办法了,崇祯见大臣们不再说话,心底微叹一口气,自己的步子还是迈的大了点。
大臣们倒是都转为了实学,可在实学之外,甚至在17时机最重要的领域,几乎就是一张白板!
崇祯终于不再等待,直接开口说道:
“朕听闻极东南雨水充沛、河流密布,而且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在哪里种地可一年三熟,而且地理面积广大,若是稍加开发必可保我大明衣食无忧!”
崇祯的话语带着**裸的侵略性,大臣们却听了一愣,其中一个有些呆萌的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要去哪里买粮食???”
崇祯被这句话打的一愣,倒是钱谦益突然站出来支持:
“陛下的意思应该是要将哪里伏归王化,此事臣看来倒是可行!”
钱谦益的支持让崇祯有些意外,毕竟钱谦益属于保守派,对于战争和刀兵比较排斥,可现在却第一个展出支持自己,有了钱谦益带头,温体仁也出来支持:
“陛下所言之地臣倒也有耳闻,历史上我中央王朝还成在哪里设置郡县,此番回归也是顺应天命,臣看这‘安南’,还是尽早收回较好!”
面对两个理学士子的支持,崇祯第一次对这些所谓的保守派有了一个新的认适,看来这个保守也要视情况而定,眼下大明农业饱受挫折,当这些彬彬有礼的士子得知有一个宝地居然能一年三熟时…
不好意思,是否能请您滚开呢?!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