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三.道不远人人自远
天地于人的馈赠,是那样的竭尽全力;
于人的开启,是那样的良苦用心;
而人间又有比之更为真诚的无私付出,更为厚重的相互期许;
生活于中,人又怎能不为感恩五内,相报执着!
但皇天后土,确又有风刀雨剑、裂石崩山的无情无义;
红尘寰宇,还更有世道人心的叵测险恶、卑鄙龌龊;
这叫憧憬完美完满之人,又怎能不有所介怀,有所憎恶?
~~可是、可是那有悟生命至道的曾粲大师,为何却谓“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呢?
人,不欢喜天地的美好,
不在意**的德损,
不憎恶世间的污浊,
不恋著人心的至美,
他又洞然什么,其明明白白又着落在了哪里呢?
想大师言憎言爱之莫,一定不是人于丑恶的漠视,大块美好的漠然吧?
否则,世之木人石心还真就合道了。
是不是那一个莫字,或在无住?
而其洞然,唯一己真心真性而已……
龙生九子,形貌不同秉性各异,但终究都是龙子龙孙。
天下之人,当然有天下之人共同共通的心性,亦有个体独自的本然了。
所以,人生命之性的合道所任,一定有其丰厚的内涵,广大的包容,更一己的必然吧?
因此,百年的任性合道,是不是就在人之为人心性的自觉,己之为己行路的归真呢?
若是这样,人有此自觉,便是合道;有此归真,便是任性了吧?
百年自在,人皆切望,那生命至道,人当然愿求且无不有寄了。
可其中的“绝恼”,
其中的“逍遥”,
又几人能彼岸有达呢?
生命至道,得之实难,可大师“至道无难”之中为何又只轻叹“唯嫌拣择”而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生之人,天生之性,与道相合,当然唯在无所拣择的任性自然了。
所以,至道至远至近,一切就在一己身心吧?
因此,从根本上讲,人于至道是不是就无须拣择,无法拣择,更无从拣择了呢……
可人与万物之别,又恰恰在其于内于外都能且必须要有所拣择的吧~~
百年局促,大千世界五光十色;
生命逆旅,美好美妙天长地久。
满心满眼太多的诱惑,对能有所拣择之人,是不是还真就给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呢?
性灵之人于中的权衡,
于中的纠结,
于中的挣扎,
还真就必须时时处处自己要跟自己较劲了吧?
道不远人人自远,此纷纷扰扰之中,能有求有得自在逍遥之人,又几人走对了方向,更几人能自觉走对方向至始至终且无憾无悔呢?
人为此困惑矛盾或后悔至极时,那道观佛寺念静之处,还真就身心难安难宁所去之地了吧~~今背井离亲求法黄梅,是不是亦在念静之类呢?
人,“不识玄旨,念静徒劳,”自己有识玄旨了吗......
红尘纷扰,人难拣择之中,那道观佛寺,还真能叫五心烦乱之人心静神宁多有寄托,但此静之念,与人生命的自在逍遥又几多关联呢?
人之欲念刻意的压抑更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之静,虽都有一静之因,一静之缘,但根本却是有远逍遥人生、自在生命之求的吧?
而那一切无住,不仅是人面内外纷扰实实之念静,更亦广大视野、幽邃识见的念静之极吧?由此“而生其心”,是不是或能更加接近百年生命至求的玄旨呢……
~~天地之静,天地之间生生不息;
大山之静,大山之中万物滋荣;
其中妙境,还真当一个玄字啊……
望着高天静静的云,四下静静的山,想着山上独自静静却日日辛苦逐水逐草扬鞭牛羊的玄清长老,慧能于崎岖山道更是加快脚步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