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 楚汉孤城 > 正文 第三十二章:狡猾的人特别多
    最重要的粮草问题解决了,现在面临另一个重要议题,那就是大将军的人选问题。

    项羽自从看了谭世云的影像后,也由后世的评价中知道了自己的弱项。而且昨天听了刘邦的“麻烦论”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想把战场的指挥权交给一个适合的人选。

    项羽这议题刚提出,下面的将领便乱了套了,猜想这霸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为什么不象以往那样自己兼任大将军?

    一时间,大殿里闹闹哄哄,乱成一团。楚营的在喊霸王你可不能撒手,也有的在喊霸王不做就由范相国来做,而汉营的则喊着由韩大将军来干。

    其实在项羽心目中,有两个合适人选,范增和韩信。范增应付这情况应该足够有余,但比起韩信,终究是稍逊一筹。韩信当然是最佳人选,问题是他是汉营的,而按范增的脾性,断不会善罢甘休。如果到时候内讧不断,只怕结局凄凉。

    所以刚才决定负责军需的人选时,项羽一直想让范增去做。这样,韩信做大将军便会顺理成章,少许多波折。可谁知最后却弄巧成拙,反而是范增自己推荐萧何去担下重任,也弄得如今又不知如何协调范增与韩信之间的人选问题。

    正当项羽犹豫不决时,范增说话了:“霸王,我举荐韩信将军。我与他交锋多年,我军在人马、城池上一直都占据优势,但他在最恶劣的形势下始终能保持住不败,且越来越强,这是我自愧不如的。如今,我们的情形也是恶劣至极,我想他应付这种情况会比我更游刃有余。所以我举荐他来做大将军。”

    赵国王宫的大殿很气派,两丈高的门扇雕龙画凤,里面打扫得很干净,家具布置得也很精致。

    如今这坐在王座上的项羽也正像这大殿一样,干净、雅致、华丽,却也孤单。

    大殿里摆着大大小小,各种式样的桌椅,桌面上也摆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看来都是最新鲜时令的。

    他看着范增桌面上的葡萄,也不接他话题,却笑着说道:“还是亚父的位子好,你看我这位子前连桌子也没有。”

    范增也笑了,说道:“这容易,你随便找人换个位子就好,我看这大殿之上,愿意坐上去的也不少。”

    项羽笑道:“我看未必,亚父你就不愿意。”

    范增叹了口气,说道:“我有自知之明,就像这大将军之位,我又何尝不想,只是韩将军确实比我适合,我也只能为大局着想,毕竟这关系到所的生死存亡。”

    扯了这么远,还得扯回这事。

    范增退出竞争,本是好事,但这好事来得太突然、太容易,项羽摸不着头脑。所以他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唯有岔开话题给自己点时间思考。

    可范增偏偏不给他思考的时间,又把话题兜了回来。

    项羽虽然还没想明白范增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见范增一再举荐韩信,也清楚他不是以退为进,看来他确实不想干这大将军。

    于是项羽转过身来,微笑着询问韩信:“韩将军,你看连亚父他都举荐你,你意下如何?”

    韩信谋略天下无敌,已无需世人证明,但韩信的人情世故却是不及常人一成。早年在项羽帐下做执戟郎中时,便多次不顾别人脸面,越级反驳将领们的提议,以致遭到众人厌恶。在楚营常年郁郁不得志,唯有转投汉营。

    所谓三岁定八十,韩信在汉营时的德性还是没什么改变,所以遭遇了楚营一样的冷漠,于是也逃离了汉营。

    若不是萧何慧眼识英雄,上演了月下追韩信,只怕这楚汉的历史早已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子。

    当然,成也萧何败萧何,最后韩信还是因萧何而死。不过说到底,要深究起来,他还是死在自己手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韩信听项羽询问,便悠悠然说道:“既然范相国也有这想法,我也却之不恭。说实话,昨日大伙在饮酒聚乐之时,韩信已然开始考虑这迎敌的事情。现在心中已有雏形,待时机成熟,我再与各位详细分析。到时各位听我安排即可。”

    韩信这德性,汉营的将士们已慢慢习惯,况且他也确实用战绩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但楚营的将士们听了可就心里不好受了,龙且第一个便想发作。项羽看在眼里,故意视而不见,继续与韩信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有劳韩将军。如果有需要本王的地方,你也但说无妨,我是无条件支持你的。”

    楚营众将见项羽已这样表态,还能说什么,唯有默默地把气吞回了肚子里。

    此时,反而范增有话要说了:“霸王,我还有一事禀报,请霸王斟酌。”

    项羽道:“亚父请讲。”

    范增说道:“大战將即,大王可想过这天下的百姓该如何安置?”

    范增此话,顿时警醒了项羽。

    所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可不仅仅指的是将士,天下的黎民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更是罄竹难书。

    若在平时,两国交战,输赢的只是土地城池,土地上的百姓虽说也深受其害,但还不至于全部都被处死。毕竟无论那国取胜,都还要依靠百姓渔牧、耕种、经商的嘛。

    但现在这外星军团的入侵可与平时不一样,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时,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项羽忙问范增:“亚父此话,惊醒了本王,你可有何对策?”

    范增道:“百姓是根本,如果没有他们,这仗也无法长久支撑下去,总不能都让军士都去开荒、织布吧?此次敌军来势凶猛,我估计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尽可能的保存百姓。如非战场需要,都尽量迁往后方,远离战场以保留有生力量。而且后方人手充足的话,对军需物资的准备也是很有帮助的。”

    项羽听了,觉得有理,看看刘邦与萧何等人也不住点头称是,于是问范增心中可有计划。

    范增见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索性將心中计划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

    首先,确定彭城做为大后方,因为它有坚固的城池,充盈的库存及庞大的人口,一是作为最后的保障,二来也是方便统筹、存储物资支援前线。

    其次,充分考虑将要进行的战事首先冲击的地区,尽快安排这些地区的百姓迁往大后方。

    最后,还要根据战事需要,大规模准备战争物资,这除涉及材料外,更重要的是必需众多的能工巧匠,现在就要把涉及的人员赶紧撤往彭城,并招募大量人手进行培训,为大规模战事做准备。

    众人听范增所言句句在理,无不点头称是,项羽更是当场拍板此事就由范增来负责。

    范增也不推脱,当即应承下来。但随即提出此事工程浩大,涉及百姓甚多,关键是还涉及迁徙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激怒百姓,引起社会动荡,以致动摇社稷,所以希望能派虞子期带领一些江东的将士协助自己。

    虞子期在遇到项羽之前主要靠卖武器谋生,当时各地起义不断,所以武器供不应求。项羽希望能有专门的人来为他提供武器,所以虞子期就这样跟随了项羽,由最开始商人变成了军人,并一路升至将军。

    项羽细细一想,也是这个道理,而且虞子期对武器也是行家,还能从这方面帮助范增,于是答应并调拨虞子期带领五万江东子弟协助他。

    至此,今日议程已结束,所议事项也安排妥当。

    下朝之后,众人三三两两结伴而去。

    萧何紧追慢赶地终于拉住了张良,要弄清楚为何执意要自己接下这军需的重任,张良也不着急,示意萧何莫要声张,两人边走边说。

    张良为人极为深谋远虑,且眼光锐利,当年鸿门宴便是他跟随刘邦赴宴,宴中通知樊哙进去护着刘邦,最后还安排刘邦借口解手而逃离,谨慎而灵活地保护了刘邦的安全。

    今日他在大殿之上执意要举荐萧何负责军需及粮草,是因为经过这些年的战事,深知两军交战,打的就是粮草,打的就是后勤。

    谁掌握了粮草,谁就掌握了主动。楚汉两家虽说现在结盟,可这天下间的纷争那个不是从盟友翻脸开始的。万一那天项羽反悔,或是外星军团忽然走人不打过来了,楚汉两家不还是得斗个你死我活啊?

    那时候,谁手里握有粮草,谁便是天下之王。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连称佩服佩服,还是子房心思细腻。

    在两人身后五十步开外,龙且和范增也在窃窃私语。

    龙且一直在埋怨范增,不仅军需让给了萧何,而且大将军也让给了韩信,这前后两头都给了汉营,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楚营可要遭受灭顶之灾。

    范增笑而不语,等他说累了,方悠悠然问他:“萧何筹措粮草,手下是什么人啊?”

    龙且困惑说道:“楚究啊,不是你举荐的吗?”

    范增又问:“军需、粮草大部分存于何处啊?”

    龙且更迷糊了:“当然是后方粮仓,前方需要时再安排运送。”

    范增还问:“那现在这天下能人志士都迁往何处,由何人安排?”

    龙且恍然大悟,低声叫道:“哦,那都是相国带领虞子期在做,也就是说人是我们的人,地方也是我们的地方,最终还是我们握有主动。”

    范增笑道:“孺子可教也,便宜不能明着拿,他们拿足了面子,我们自然会挣足了里子。”

    龙且一想不对,追问道:“那你也不能把大将军也让给他们啊?你可以举荐英布嘛。”

    范增又笑道:“英布做大将军,谁做先锋?”

    龙且拍着胸脯,豪气说道:“那自然是我了。”

    范增又问:“韩信做大将军的话,谁做先锋?”

    龙且想了想,说道:“应该是樊哙吧,那是汉王的主力部队。”

    范增说道:“这就对了,你觉得他们有几成机会活着回来?”

    混血女主播直播后忘关摄像头 私_生活视频遭曝光!!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meinvmei222(长按三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