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府附近有几座山岭,冯宝与小娇爬到山上的荔枝林中玩耍赏景。
且说冯融见小娇和冯宝去了许久不见回来,慌忙派人去寻找,到山上唤冯宝他俩回来。
一会儿李迁仕辞别冯融,小娇与冯宝依依不舍,互赠了礼物,小娇随李迁仕回去了。冯融见此情景,对身边的长史张融道:“瞧他们,人小小就学会儿女情长!”
张融望着冯宝和小娇,道:“不能怪他们,是啊!长得真快!转眼间过去了十多年,公子又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
“你是什么意思?”冯融不解道,“你是想我儿子娶那李大人的女儿吗?”
“不是,不是,先生误会我了!”张融忙辩解道。
“不是是什么意思?”冯融道。
张融道:“我的意思是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哦!你的意思是?……”冯融恍然大悟笑道。
“我可是什么都没说!”张融道。
冯融笑道:“亏你想得出来,郡主冼氏还不到十岁吧?且她知书识礼,文武全才,我儿冯宝高攀得上她吗?”
张融正色道:“也不小了,瞧郡主长得身材高大,与公子站一起还以为郡主比他大呢!完婚当然不是时候,可下聘礼订婚有何不可呢?”
“说得对啊!哈哈!”冯融恍然大悟道。于是着令张融为媒,尽快为冯宝办好此事。
婚嫁在秦汉以后视之为一项民生国策,因战乱以至人口稀少,以及大龄女性生产风险等问题,朝廷实行早婚制,凡男女十三岁以上不婚嫁视为违法,会受到处罚,因此古代的早婚制,是种种落后的原因所造成,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也许无可非议。
郡主冼英忽然来了“初潮”,发生了生理变化,唐月华因此为女儿忙得手忙脚乱。冼英问母亲自已是不是生病了?怎会这样?唐月华却被逗得只管笑而不答。冼英也不便再追问,想是女孩的事,于是去问珠嫂是怎么了?
珠嫂是大哥冼挺的未婚妻,姓祝,名英梅,字明珠,人称珠嫂,附近祝姓村人。珠嫂见问,恰闻窗外荔枝树梢上有只喜鹊在叫。珠嫂神秘地笑道:“喜事临门了!”
恰在此时,有人来唤冼英,称冯府来了人,要郡主速回。冼英又欲问时,见珠嫂只是在笑,只好作罢,回来招呼客人。
冼英回来,见是张融求见大首领,身后一人挑着一担聘礼进来。冼英问张融:“谁的彩礼呀?这么丰富!”
“当然是我们家宝贝女儿的呀!”冼辉耀笑道,“郡主就快出嫁了!”
“哈哈哈!我才多大呀!”冼英听了,忍俊不禁大笑道。问张融:“先生可知我多大?”
“这,这……”
“这是冯太守与你订亲的聘礼!”大首领见张融显得难堪的样子,对冼英道:“别胡闹!尊重点,不可放肆!”
听父亲这样说,冼英心里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喜爱冯太守,让她马上与他完婚她也愿意,当然她知这不可能,须依照婚俗来。冼英故作神秘,调皮地向父亲附耳而语说了一会。这让大首领有点儿为难了,回复张融道:“郡主她的意思,是要举行一次比武招亲!”
这让张融大感愕然,道:“在下佩服郡主之志!这样吧,聘礼请先收下,我们入乡随俗,一切都依郡主如何?”
大首领征求女儿意见后,不想让张融难堪,于是同意了。张融饮了杯大首领请喝的新垌茗茶,辞别大首领夫妇和郡主,回来向冯融回复。
冯融听了张融汇报,只好着手准备,要让冯宝到时能够胜出,娶郡主冼英为妻。
郡主冼英提出来要比武招亲,她是想借此机会以武会友,广结天下英雄豪杰。她常听父母讲祖先秦未巾帼英雄冼夫人的英雄故事,听说了她如何比武招亲嫁来高州的,对冼英深受影响,以祖先冼夫人为学习榜样。……
这天,冯融向儿子冯宝说了已向冼氏提亲一事,要他多用时间习武,赢得这门婚事非常重要。冯宝才学丰富,英俊萧洒,是姑娘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正因为如此,冯融担心他在择偶上更容易花多眼乱,阴差阳错。如今才貌双全,与冯宝般配的郡主冼英出现在眼见,令冯融那样动心,这不正是天生的一对佳偶吗?冯融甚至心里为之焦急。
冯宝年方十三岁左右,虽己到南朝的法定婚龄,可生理尚未成熟,要到十六岁左右方能体会到男女婚恋之事。他听不懂父亲在说什么,但他想大概与民间说的“指腹为婚”意思差不多吧?又见父亲说郡主还要举办比武招亲,反而感兴趣道:“郡主要比武招亲,那会有多热闹啊!”
冯融道:“你喜欢郡主吗?”
“那还用说!”冯宝笑道,“郡主能文能武,貌美如花,谁不喜欢!”
“比武招亲可有信心?”
“当然!请父亲放心!”冯宝道:“我一定能赢!”
“有信心就好!好样的,加油!”冯融勉励道。
却说郡主冼英比武招亲举办日期安排在二年后,消息一公布,高凉早已沸腾了,年轻人奔走相告,跃跃欲试,欲抱得郡主美人归。一时习武之气成风,传为佳话。……
再说梁武帝常到寺庙上香拜佛祈福,十分虔诚,肖宏见梁武帝只顾问佛,似是走火入魔,于是野心勃勃,他想如果梁武帝驾崩,必由肖宏继承皇位。肖宏于是以高价收买剌客,潜伏于梁武帝常去的寺庙,伺机下手,认为神不知鬼不觉,他能逍遥法外。而且那次他带兵打仗,临阵脱逃造成惨败,那么大罪,梁武帝都饶恕了他,这次就算失败,梁武帝也同样会饶他,抱着侥幸心理,肖宏有恃无恐。犯罪心理往往是在侥幸心理下形成的,人在愚昧思想中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因而没有文化,受教育少者思想愚钝,常常容易犯罪,干出人们意料不到的蠢事,容易被利用,所以不学无术的人更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