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天下第二美 > 第595章 番外六 榴花红
    泰始三年,冬。

    阳光普照,海浪涛涛。

    大燕东南一座滨海小县,正是四季如夏的好气候。

    就算冬日,也只需着件单衣即可。出来干活,还得戴上斗笠,否则灼烈的阳光,可是刺眼得很呢。

    此时,本地新上任的年轻县令,正指挥着百姓,在鱼塘边种下桑树。

    要说这活并不累。

    但乡亲们不理解的是,为何要把天然形成的大鱼塘,分割成小块,还一定要种桑树呢?

    种榕树不好吗?

    那个长大了,可是枝繁叶茂得很,独木能成林呢!

    可县令说是什么书上看来的法子,非叫大家照做。

    乡亲们私下取笑,这位据说中过榜眼的年轻县令,是不是书读太多,脑子坏掉了?

    听说他媳妇就会治病,怎么也不给他治治?

    ……

    老乡们嘀嘀咕咕,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以为别人听不懂,谁知早有“叛徒”告密啦。

    “展大人,他们都在说你坏话!”

    一个七八岁,皮肤黝黑的民间小姑娘,闪着一双微微凹陷的灵动黑眸,操着半生不生的官话,跑来告状。

    她前几个月生病,几乎快要死掉。县上大夫没办法,爹娘都放弃了。是新上任的展大人,不嫌弃的把她抱回家,让他好心肠的夫人,治好了她的病。

    然后,知恩图报,又口齿伶俐的小姑娘,无师自通,很快成了展大人的“翻译官”兼“小眼线”。

    县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大事小情,统统都要来汇报!

    不得不说,在展云楼刚来赴任的时候,小姑娘的翻译,还当真帮了大忙。

    不过现在,已经初步掌握地方方言,也聘请了几个本地厨娘仆役,开始熟悉民情之后,展云楼已经应付得来了。

    小姑娘再成日这样往他身边跑,会招乡亲们嫌弃的。

    但直言让她不来,太打击人了。

    再说展云楼,很有自信。

    他让百姓建这桑基鱼塘,虽是从书中看来,却是很古老并有效的养殖方式了。

    海边地平,容易造成水患。将大池塘分割切小,就减轻了一旦暴雨,便全面溢塘,跑光鱼儿的风险。

    塘边种上桑树,既可防水固土,又能养蚕,缫丝纺线,给百姓多一项收入。而蚕砂,又恰好是喂鱼的肥料。

    由此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相互裨益。

    可这些道理,是很难跟乡亲们讲明白的。

    等到桑树长成,让百姓们看到成果,自然会明白他的苦心。

    在朝堂上观政三年之后,本来他们那一届的前三甲,都可以留京,谋个好差事。

    但当燕武帝问他们有何志愿时,最年轻的探花郎,寻回生母的欧阳棣表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想为了生母梅姨的名字做点什么,愿去寒冷的北方,为大燕平定外患。

    皇上很高兴,派他和纪筠一起离开了。

    至于展云楼,挑了南海。

    从燕武帝造船开始,他就看到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水事领域上的远见了。

    如今海上北方有薛慎镇守,他愿到南方,为开拓大燕海域,做个先锋。

    至于当年的状元石中棠,他主动请缨,愿回江南任职。

    展云楼和欧阳棣,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石中棠可不是吃不了苦,要回江南的温柔乡。

    而是他要去为大燕,为天下,撬动江南盘踞多年的利益圈。

    兔子不吃窝边草。

    可石中棠,显然不是一只寻常的兔子。

    正因为出身江南世家,他越发能清楚的看到江南世家,包括石家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

    表面上看,他们富可敌国,甚至有能动摇国本的能力。

    可越是如此,越发危险。

    就如之前青州旱灾,江南不愿借粮一样。

    虽说有先帝埋下的恶因,但当一个王朝面临巨大困难,江南若还只顾着自己的利益,罔顾天下人的安危,那是会引发大乱的。

    而江南的那些世家,哪怕是诗书名门,真的就光鲜亮丽,一派风光霁月么?

    不可能的。

    否则虞家这样堂堂的帝师之家,虞老太师过世才多少年哪,为何就会养出虞亮这样的儿孙?

    所以石中棠,愿做那根“反骨”,去揭开华丽袍子底下的虱子。

    他虽是江南人,但更是大燕子民。

    而他的志向,从来不是做江南的名门贵公子。而是站在朝堂之上,做那个能辅佐帝王,成就一番赫赫功业的名臣。

    皇上听了很高兴,却没遂他的心愿。

    燕武帝把他派去青州,挖铜矿了。

    小子!

    有志向是好的,但别想贪心,企图一口吃个胖子。

    想当年,他去青州抗旱,还是堂堂汉王呢,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啊。如今发掘铜矿,如此巨大的暴利,各路人马更该眼红了。

    先把这事理清楚,再去干大事吧。

    所以石中棠,只好先去挖矿了。

    上月收到他的来信,很是发了一通牢骚。

    原以为曾经皇上亲自治下的地方,肯定是政通人和,上下齐心。不想现实,根本不是如此。

    石中棠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饶你说破天,人家不听不信不明白。就算你是为了他好,他也还要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来。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此时石中棠才明白,为何皇上不让他去动江南了。

    以他现在的水平,若去了江南,只怕是羊入虎口,白给人下菜。

    就象一个人,哪怕吃遍天下名菜,背下所有食谱。可真能亲自动手,做好一盘炒青菜吗?

    未必。

    菜炒糊了,还可以推倒重来。

    治理国家,或是一州一县出了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所以牢骚归牢骚,信中最后,石中棠还是与老友共勉。

    虽然困难很多,但只要一点一点的去努力,总有解决的时候。

    他们毕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都是先贤的智慧,只要明白错在哪里,改正起来也更快。

    所以他还是很有信心,往名臣的道路,大步前进。

    展云楼没石中棠那么大的志向,但也想做出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但如今如何合理劝退一个小姑娘,却让他颇感为难。

    忽地,衙役过来禀告。

    “展大人,您让我们领的书送来了!”

    展云楼忽地有了主意,忙道,“先送一本过来。菊妹啊,我有件正经事,想请你帮忙,可以吗?”

    小菊妹瞪大眼,一下认真起来,“大人你说!”

    展云楼打开新印的卫生防疫小画册,慎重交到她的手里。

    在美娘,如今得尊称皇后娘娘了,帮着长春道长推广这份小画册之后,收效极好。

    因使用频率太高,第一批小画册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各地官府纷纷提出加印申请。

    可,可在青州得了个大铜矿的燕武帝,还是没钱!

    采矿也是要人力物力呐。去年南方一场大水,又冲毁不少良田。

    皇上,他是真穷。

    还好皇后娘娘有面子。

    请了常平郡主,以慈善捐助的方式,揽下这件差事。

    所以二版印刷的小画册,也是京城,乃至大燕第一个女工作坊的成品。

    林皇后当年那封信,深深影响到了谢常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直接拿钱财帮助有困难的女性,只能救济一时。真想要长远解决问题,得让她们自立。

    所以谢常平,拿为燕武帝选后赚的第一桶金,办了小作坊。

    招收京城那些穷困女子,给她们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

    虽然也有少数女子,会存着等靠要,天上掉馅饼,被人照顾的心理。但大多数的女子,在能有工作机会时,她们爆发出的勤奋与努力,还是深深震撼了谢常平。

    相较于男子,更多的女子,因承担着母亲妻子女儿的职责,比男子更愿意为家庭付出。

    所以谢常平起初试水的小小作坊,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状大起来。

    从帮人缝洗衣裳,打扫煮饭这样的家务小事,渐渐扩展到各行各业。

    好比这次的印刷,因考虑到成本,她们用的还是第一版的雕版。

    但木制雕版印多了,都会出现磨损和脏污,一般再印,成色就会差上许多。

    但作坊里的女工们,却硬是用她们的细心与耐心,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有的雕版,都被她们仔细清理打磨干净,印刷中稍有油墨沉积,马上再次清理。

    就靠着这样不厌其烦的认真与负责,她们印出了与原版几乎一模一样的新书。

    字迹清晰,图案准确,就连配色,都显得更加柔和清丽。

    展云楼此时拿起这本新画册,交到小菊妹的手上。

    “你去找夫人,让她安排个人,教你认得这上面的图画和顺口溜,回头你再教给邻居孩子们,行么?”

    这,这是要教她读书吗?

    小菊妹在衣上擦了擦手,才虔诚的双手捧过,生平接触到的第一本书。

    打开一看,就喜欢上了。

    书印得漂亮极了,上面的小图也特别浅显有趣。

    都不需要人教,她都能猜出上头的意思 。

    “这是在烧水。嗯,旁边这人直接喝河里的水,肚子痛,就生病了。”

    聪明!

    展云楼毫不吝啬的夸奖了小姑娘,正想教几句顺口溜,忽地有百姓敲着锣,急急奔走呼号。

    “海盗来了!海盗来了!”

    “海上来了一艘好大的船,定是来抢东西的!”

    小城瞬间大乱。

    小菊妹一手抓着书,一手拉着展云楼就要跑。

    “大人,我带你去躲起来,再叫上你家夫人!”

    展云楼却是松手让她快走,高声急呼。

    “大家不要慌,不要乱!把各家的老人孩子都照顾好,本官这就带人迎敌!”

    不得不说,关键时刻,有个能主事,敢担当的县官,情况就好多了。

    小县虽然慌乱,但大家还是安定了几分。

    尤其一个面上刺字,被流放来的囚犯头子,名叫五哥的,主动站出来道。

    “真要是海盗杀来,都是个死。不如出去拼一拼,挣条活路。有愿意的,就跟我来!”

    五哥一带头,那些胆大的青壮,便拿着扁担锄头,跟在士兵衙役后头,壮着胆子来帮忙了。

    滨海的小县城,就一个三丈高,两丈来宽的小城门,防是防不住什么的,但展云楼还是让乡勇留下,关门落锁,自带着衙役迎出去了。

    在城门这儿,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海面上果然驶来一条大船。完全不似普通渔船,可瞧着似乎也不太象海盗船吧?

    毕竟,以常理推断,海盗要打劫,不是应该挑在夜黑风高,或是浓雾天气么?

    这青天白日,艳阳高照的,这海盗究竟是胆子太大,还是有恃无恐?

    还有,这船怎么略感眼熟?

    展云楼正皱眉琢磨,衙役们已经架好远程火弩,问他要不要先发制人了。

    这是水战的新式武器,据说是福禄岛那位名声赫赫,人称鬼见愁的海上一霸,刘三金刘教头研制出来的。

    箭头上注了油,只要点上火,攻击对方的甲板船帆,很容易燃烧起来。

    听说展云楼这位榜眼要主动前来守南海,薛守备虽素未谋面,却很欣赏的送了他两架。

    要不以衙役们那点战斗力,哪敢跟着展云楼出来迎敌?

    “等等!”

    眼看衙役们都点上火把了,展云楼是越看越不对劲,“你们谁眼神 好,看看船头旁边,那是个什么字?”

    海水斑驳,风雨侵袭,字迹已经很模糊了,但感觉怎么这么眼熟呢?

    低矮的城墙上,一个青壮道,“我,我眼神 好。我看得见,可我不识字啊!”

    笨!

    留在城墙上的五哥道,“你就写在地上,我能认。”

    那人赶紧写了,五哥顿时惊了。

    “大人,那,那是一个湖字啊!从前汉王在湖州造船,才会写这个字!”

    展云楼恍然!

    怪不得眼熟,送他和家小来此赴任的,可不正是湖船么?

    “都先别动手!来几个嗓门大的,赶紧问话。”

    “嗳!”

    对面船上的人,却是先嘶吼了起来,“你——们——这——是——哪——里?”

    “大——燕——越——州!”

    “回——家——啦!我——们——回——家——啦!帮——帮——忙!”

    船上的人,兴奋若狂,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突然就把一面降下的船帆,重给拉了起来。

    那船帆上,写着大大两个字——

    原林!

    若只是一个原字,或一个林字,还无所谓。可现在整个大燕,谁不知道原林产品的鼎鼎大名?

    城墙上的五哥震惊了,“难道,难道这是皇后娘娘的船?”

    他一纵身,便从低矮的城墙上,跳了下来。驾着小船,赶过去了。

    展云飞倒是细心,命人拿了些清水干粮,紧随其后也来了。

    那船上人不多,却是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

    衣衫破旧,头发蓬乱,又黑又瘦,就跟野人似的。

    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先跳过来抢了清水,分给大家,痛快喝过,方哑声开口。

    “我,吾等乃大燕子民……”

    展云楼道,“别急,慢慢说。”

    那中年人忽地就哭了,激动得泪流满面。跪在甲板上仰望苍天,又不停的捶着胸口嘶吼,哽咽难言。

    展云楼急坏了,“你们到底是哪儿人啊?怎么会有湖船?这帆上写的原林,又是何意?”

    “林!林、美、娘。”

    船舱里,一个高大黑瘦的年轻人走了出来。略显结巴,但一字一字,清楚的告诉展云楼。

    “汉王、少夫人、派我们出海、五年、回来了!”

    当年美娘想着,反正人都派出去了,钱也花了,不如顺便替原林做个宣扬吧,所以命人在船帆上写了原林二字。

    谁想说好的一年之期,竟是走了五年多。

    天!

    天哪!

    展云楼激动得难以自抑,整整出海五年,他们居然活着回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而且展云楼瞬间就意识到,他们出海五年,学到的经验,吃过的教训,走过的海途,就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人得赶紧保护起来,快带他们回岸上去!

    可船上的人,虽然有终于回归故土的激动,但一听要他们下船,顿时警惕起来。

    尤其那花白头发的中年男子,更是擤掉鼻涕,就蹿了过来,“我们要见到林少夫人,或是汉王殿下,才会下船。之前遇到风暴,我们的罗盘掉海里了,才会迷失方向。既然回到大燕,我们买点清水干粮就走。”

    展云楼和善一笑,“汉王殿下,已于三年前,登基为帝了。林少夫人,如今是皇后娘娘。你们要见他们,只怕得上京城才行。”

    什么?

    汉王登基了?美娘居然当了皇后?

    在终于意识到展云楼不可能,也不敢欺骗他们之后,葛秀才抱着小结巴雷长庚,开怀大笑!

    “这回不必担心,有人抢我们的船了!”

    “皇后娘娘的宝贝,谁敢抢?谁敢!”

    不敢不敢。

    展云楼赔着笑,心里是不大信的。

    就这么一艘破破烂烂的船,能有什么宝贝啊?

    可等他进去略瞧了一眼之后,再不敢瞧第二眼了。

    “赶紧赶紧的,你们休息好了,就赶紧上京!”

    东西太贵重,丢人他赔不起。

    等送走了葛秀才和雷长庚,展云楼回头找到五哥。

    “本官看你颇有胆识,又能识字,愿不愿意组织乡勇,做个团练。协助官府,护卫一方平安?”

    五哥愕然,“我犯过大错,大人没看过我的卷宗么?我挖过人家祖坟的。”

    展云楼道,“看过了,也知你原是林皇后手下。可你自来此地服刑,风评甚好。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不犯错,你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那么往后余生,愿不愿意为了自己,也算是为了皇后娘娘,守好这个小县城,做点好事?”

    五哥,当年的小五,潸然泪下,用力点头。

    会的,他会为皇后娘娘,守好这个小县,报答她当年的情谊!

    京城。宫中。

    与南海的晴天日丽不同,北地正是一派冰天雪地。

    但再大的冰雪,也不能让已为帝三年,素来沉着稳重的燕武帝,冷静半分。

    连貂裘都不肯穿,只顾焦躁在大殿外走来走去,走去走来。

    “怎么还不生?怎么还没生下来!”

    在为燕成帝足足守满了二十七个月的孝期后,林皇后才怀上了第三胎。

    这是大喜。

    因为如今宫中就一位皇后,半个嫔妃都无。

    皇后娘娘不生,就没太子!

    朝臣们又不敢说。

    因为谁要敢提,那位自称“没读过书,没啥文化”的徐太后,就要亲切的派人上门,给他们相看小娘了。

    好在林皇后孝期结束,很快就怀上了。

    群臣喜大普奔。

    在太医诊出皇后怀的是孪生双胎后,越发开怀。

    但也越发紧张。

    万一,生的又是公主怎么办?

    虽说如今当朝的两个小公主,都挺好。

    代国公主就不提了,聪明伶俐,在跟着李大学士读书启蒙后,那是一日千里。

    如今小小年纪,不仅书画俱佳,人家把封地都打理得清清爽爽。跟林皇后一样善于理财,年年的税收大户,朝堂上都没人敢小觑。

    至于芜城公主,则完美遗传了林皇后的音律天赋。娇小玲珑,人见人爱。

    所以大家相信,就算林皇后再生女儿,肯定也很优秀。

    但王朝还是需要小太子啊!

    群臣们快愁死了。

    只能拿着林皇后的祖母和姑姑,都曾生育过龙凤胎来互相安慰。

    哪怕再生个女儿,只要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就好!

    所以当皇后娘娘终于发动,自登基起,从未有一日懒政的燕武帝,表示要罢朝几日,陪媳妇生孩子,臣子们纷纷赞同。

    横竖他们也没心思 办正事,都在翘首以待,等着林皇后的喜讯儿呢!

    可大概是孪生子的缘故,美娘这胎生得格外艰难。

    之前两个女儿,都是顺顺当当,大半日的工夫就生下来了。偏这两个,从昨儿到今天,已经发动两天了,还是没生出来。

    这不能怪太医不尽力。

    当然也不能怪皇后娘娘肚里的两个小家伙,太调皮,居然手拉手,抱在了一起。

    这要怪——

    天知道应该怪谁!

    太医都快急疯了。

    燕武帝根本就不介意,只为了媳妇孩子平安,早就叫他们进产房帮忙了。

    可进去也没用啊。

    就算是最有经验的稳婆也不敢保证,能把两个软嫩小婴儿,在娘肚子里毫无损伤的分开,既不伤到大人,又不伤到孩子。

    这可怎么办?

    燕武帝转了几个圈,怕管不住自己,跑进去添乱,就又跑到宫中皇庙去了。

    徐太后带着两个孙女,早都在这儿跪着了。

    求祖先保佑。让儿媳妇,孩子她娘,快些平安生产吧!

    秋大姑和葛大娘,另跪在神 仙菩萨跟前,连上官令都忍不住给天地上了三柱清香。

    反正他们家人是把能想起来的漫天神 佛,齐齐整整,全都拜到了。

    可美娘怎么还不生?

    眼看着小弟子急得快要六神 无主,抓着一把还没点着的香,就稀里糊涂往香炉里插去,上官令看不下去了。

    “别担心,我之前卜了一卦,美娘虽有些凶险,但不至于生不下来,总有贵人相助……”

    闵柏一拍脑门,“对呀!朕怎么糊涂了?赶紧传朕口谕,命人前去延请京城名医,还有城中稳婆。若有遇过这种情况,能帮皇后平安接生的,皆有重赏!朕,朕还赏他家一个七品官职!”

    这典型就是病急乱投医了。

    上官令正想翻白眼,小太监急急来报,“恭喜皇上,恭喜皇上!”

    众人精神 大振,齐齐追问,“可是皇后娘娘生了?”

    “不,不是……”

    “不是,你报什么喜呀!”闵柏没好声气,差点赏了人板子。

    小太监哭丧着脸道,“可是,可是长春真人回来了呀!还给皇上献书来了……”

    “快快快!”

    这一下,连上官令的眼睛都亮了,“赶紧的,备轿,把真人送到皇后娘娘那儿去!”

    “朕亲自去!”

    书不书的,没人关心。

    长春真人可是极高明的大夫,这点最要紧。

    燕成帝撩起龙袍,大步流星迎出去了。

    在代州边关苦心蛰伏数年,终于完成生平著作,才回到京城的长春道长。可怜须发皆白,都快百岁的长春道长,连口茶水都没捞着。就被燕武帝亲自扶着软轿,被一众侍卫抬着,简直是用飞一般的速度,给送到了皇后中宫。

    赶紧进去,接生!

    长春道长缓了好一阵子,才算是缓过了那阵子头晕目眩。

    待他清醒过来,听说美娘难产的症状,倒是笑了,“莫急莫急,贫道自有办法。”

    大殿里的太医稳婆,宫女嬷嬷们,眼巴巴的看着,就见老道长不急不徐,从怀里取出一根细细的小银针。在火上烤过,转身交给那稳婆。

    “对着胎儿的虎口,轻轻扎一下即可。”

    啊?

    众人大惊。

    居然是这么个法子,如此简单粗暴?

    可老道长摊手,“不然呢?你们要怎么让小儿松手?”

    似乎,好象,有点道理!

    最终,还是美娘听到,并同意了,“就,就照道长说的办……”

    再折腾下去,她真是半点力气没有了。

    然后只得选了个最沉稳,眼神 又好的稳婆,依法炮制。

    那小针轻轻一扎。

    知痛的胎儿,顿时缩了手。

    稳婆大喜。

    赶紧顺势正过胎位,这个被扎针的胎儿,就头一个被接生了出来。

    之前抱在一起看不清,如今生下来一看,稳婆大喜。

    “是皇子,是大皇子!”

    呼!

    殿内所有人都齐齐松了口气。

    终于有皇子了。

    他们大燕王朝,有继承人啦,不用担心纳后宫了。

    美娘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浑身汗透的她,虚弱表示,“再也不生了。就这一回,再也不生了!”

    还是闺女好,从不磨她。瞧这生个儿子,也太艰难了。

    大殿外头,闻知喜信的燕武帝,更是喜笑颜开。

    “平安就好,有一个能当太子就好。那小公主,生出来没有?”

    瞧瞧这话,似乎太子是个烂白菜,没人要,正好扔给儿子似的。

    宫人听着忍笑,闻讯赶来的徐太后,忍不住打趣,“那万一还是个儿子呢?”

    闵柏觉得不大可能。

    他和美娘好象都是女儿命,就算美娘这回随了祖母和姑姑林俊娥,皆生龙凤胎,那肯定剩下的还是闺女。

    谁知这回却是被徐太后言中。

    很快太监又来报喜,“恭喜皇上,贺喜皇子!皇后娘娘平安诞下了二皇子!”

    哟哟哟!

    徐太后一下高兴得笑开了花,“皇后很可以呀。不生则已,一生就生个双黄蛋。好好好,赏赏赏!”

    惊鸿公主,自觉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才不会妒忌小弟弟们,却忍不住提点不靠谱的徐太后。

    “皇祖母,您有了小弟弟,可不能太偏心。我倒罢了,琴姐儿还小呢。”

    徐太后听出大孙女的醋意了,“你放心,皇祖母再如何,肯定最偏疼你。我们琴姐儿要妒忌呀,就妒忌你姐姐去。”

    琴姐儿也是四岁多的孩子了,不如姐姐口齿伶俐,却也是灵透之极。当下仰着跟美娘一样的小脸,笑得又乖又甜。

    “我才不妒忌姐姐呢,只要皇祖母疼我们,疼谁都一样。”

    这孩子,就是招人疼!

    徐太后心都酥化了。

    “我们琴姐儿放心,祖母也偏疼你,不比你姐姐少。”

    闵柏瞧着,只觉心口饱胀,满满全是幸福。

    一手一个,抱起两个女儿,一边亲一口,大笑着冲到院里转起圈圈。

    “父皇也疼你们!朕的两个宝贝女儿,永远是爹爹的心尖尖,掌上明珠!”

    琴姐儿到底年纪小,被转得头晕,只会咯咯笑了。

    小惊鸿掩嘴笑着,还不忘管着她爹,“父皇你连斗篷都没穿一个,就冲到雪地里撒野,仔细回头招了风,母后又要生气,您不爱惜自个儿身子。”

    这话说得很是。

    燕武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自家媳妇生气。

    赶紧把闺女放下,还给自己找借口,“方才心里着急,都出汗了,才没穿的。你们回头可别跟你娘说,她如今要做月子,可生不得气。”

    这才对嘛。

    小惊鸿正想叫她爹去添件衣裳,吃点东西,谁知小太监再次出来,慌慌张张,脸色煞白。

    “不好了不好了!”

    怎么又不好了?

    闵柏如今可沉稳得很,双生子都已经平安生下来了,还能有什么情况?

    “慢些说,别一惊一乍,惊着太后和公主。”

    小太监咽咽唾沫,“皇后娘娘肚里,还有一个!”

    什么?

    闵柏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不是说双生子吗?怎么多出一个?”

    “你别慌,别慌!”

    徐太后嘴上叫儿子别慌,自己慌得手软脚软,话都说不清楚了,“那个,这个……”

    倒是小惊鸿,表现出长姐风范,沉稳喝问,“把话说清楚!母后前两个都平安生出来了,就算还有位小皇弟,生出来不就完了?”

    小太监这才捋直舌头,“是,是小皇子生下来了……可,可他生下来没动静啊!”

    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竟是,是——死胎?

    此时,一个太医满头大汗,出来回话。

    看他还想跪下行礼,燕武帝厉声道,“说正事!”

    太医连连点头,径直就说了,“双生子本身就弱,三皇子,就更弱一些了。之前一直都没能把出脉象,是以我们也没想到……生产时只见两个大皇子倒还脉博有力,就耽误了工夫。谁知小皇子憋在最里头,出来就不大好了……怎么拍也哭不出声来,扎针也没反应……可皇后娘娘,娘娘跟疯了似的,亲自抱着小皇子,怎么也不肯松手……皇上,皇上要不您进去吧,我们实在,实在劝不住……”

    话音未落,闵柏已经跟阵风似的,冲进大殿里去了。

    套上宫人准备好的雪白药袍,燕武帝没有半步迟缓,走到妻儿身边。

    旁边宫女嬷嬷已经跪了一地,可方才还累得半死的美娘,却是乌眸雪亮,专注盯着怀里,已经浑身青紫的小小婴孩。

    他显然比两个哥哥都瘦小得多,浑身皱巴巴的,一点都不好看。

    可美娘半点也不嫌弃的给他嘴对嘴吹着气,还轻轻反复按压他单薄脆弱的小小胸膛。

    “娘在,别怕。孩子别怕,娘在!”

    闵柏眼眶微湿,走到床边坐下,“朕来。”

    美娘抬眸,鸦青头发早已被汗浸透,贴在她雪白雪白的脸上。

    闵柏爱怜的抚过妻子冰冷的小脸,“你教朕。”

    美娘愣愣看着他,忽地就笑了,只是那笑里含着大大的泪珠,可她又死命咬着唇咽下。

    “按他的心脏,轻一点,但要跟心跳一样快。”

    这是谭迎春从前教过她的,刚才太医宫女也用类似的手法试了几下,皆无反应,就要放弃。

    但叫美娘怎么舍得?

    就算有了两个儿子,可这一个,也是她的孩子啊!

    闵柏用热水洗了个手,快速擦干,开始按压起儿子的小心脏。

    美娘也没闲着,拼命搓热双手,给孩子搓着冰凉的四肢。

    “你瞧见没?父皇也来了。爹娘都在呢,哥哥们都去吃奶了,你不加把劲吗?”

    “美娘,你说,给这小子取个什么名字呢?这么懒,竟是还当是你肚子里呢,显然是在睡懒觉,叫懒哥儿好不好?”

    “不许,不许这么叫我的孩子!我们小哥儿不懒,就是一时睡迷糊了,对不对?他也是个乖孩子,好乖好乖的。”

    ……

    一屋子太医宫女,都听得落下泪来。

    长春道长轻声在外头诵起祈福经文,声音苍老,却平和安定。

    琴姐儿在外头听着,顿时含泪,望着苍天跪下了。

    “老天爷,求您老人家,保佑我小弟弟,让他快点醒来啦。琴姐儿愿意把寿命分给……”

    “呸呸呸!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徐太后抹着眼泪,也跟着跪下了,“老天爷,你要带,把我带走吧。我活够了,把我小孙孙留下吧。他才多大啊,还没睁眼看过一眼人呢!”

    所有人都跪下了。

    流着眼泪祷告上苍,把孩子留下吧,留下吧!

    帝后在那儿忙活了快半个时辰,在闵柏和美娘都快要绝望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声大喝。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您的海船回来啦!”

    闵柏听得手一抖,下手就重了。

    殿外来报信的侍卫,只听说皇后娘娘终于平安生下小皇子,他原本还想来个喜上加喜。

    因人人都在揪心小皇子,也无人阻拦。

    等报完喜信,这侍卫才留意到宫中非同寻常的压抑气氛。

    这,这是怎么了?

    侍卫莫名,“是,真是皇后娘娘派出去的船,雷长庚和葛秀才出海的船,回来了……”

    绣花针落地都能听见声响的大殿里,突然传出一声小猫似的哭泣。

    然后是燕武帝狂喜的声音,“孩子活了!美娘你看,孩子活了!”

    美娘紧紧抱着终于哭出声来的幼子,放声大哭。

    太医赶紧上前,接过小皇子检查身体。

    太不容易了,这简直是奇迹!

    出生半个时辰都没有动静的孩子,竟然也能活。

    这是帝后感动了上苍啊!

    “孩子哭出声就有救了。娘娘,我们就是拼出性命,也必会留下小皇子!”

    燕武帝偷偷拭去眼角泪花,大笑出声,“他们这辈刚好随水,三皇子看来与海有缘,就叫海哥儿吧。他们这一走这些年,都带回来了什么好东西?”

    挺多的。

    珠宝香料,可谓是满载而归。

    但最让帝后珍视的,是他们弄来的航海图,还有植物种子!

    尤其有一样稻谷种子,听说产粮周期短,结穗多。是他们好不容易才编进竹筐底下,夹带回国了。

    当然,这些种子不一定都能活。但只要能给大燕增添几种作物,那就是功德无量啊!

    然后,长春道长也终于有时间,献上他的书了。

    是他毕生行医的积累,这些年,他窝在代州不动,就是为了写这本书。

    比起之前的卫生防疫小册子,更全面更仔细,里面还详细记载他多年研究出的偏方秘方。

    如今,老真人无私的全然把它们公开了。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学习,并掌握。若能多救几条性命,也是功德无量。

    只是美娘看着书册作者一栏,赫然还写着迎春居士,与原林居士,诧异了。

    她知道这些年谭迎春一直有跟长春道长通信,说些卫生医疗方面的事情。列上迎春居士,并不奇怪。

    可列上自己,就没必要了吧?

    这原林二字,天下人一看,皆知是她。若说拍马屁,长春道长还真不是这种人。

    长春道长笑道,“娘娘虽然没有涉及里面的内容,可这些年要不是有您的鼎力支持,老道哪有闲心写下这么一本书?就算写,也是不齐全的。如今列上娘娘名字,老道还有一层私心,便是想将出版之事,尽数拜托娘娘。老道能在闭目前,看到这套书出版,便余愿已了。”

    好吧,想着皇上那点子家底,美娘把这差事接了下来。

    而后,谭迎春得知,自己居然能在这时代出本书,留下些除了孩子之外,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点东西,可是高兴得又哭又笑。

    弄得俞宪父子都直嚷嚷,说她“疯魔”了。

    不过爷儿几个私底下高兴得很,也倍觉骄傲。

    家里的女人很争气啊,他们很有面子呢。

    还主动表示,等书印出来,他们要买个一百套,留着传家送人!

    只后来过于显摆,不意把岳父外祖谭大人给招得红了眼。

    特意来信表示,女儿是他家养的,为何不干脆冠以谭氏大名?要是女婿不同意,外孙你们要替你们娘发声哪!

    这事要如何解释,谭迎春留到后面头疼。

    如今的她,疯魔过后,也要给皇后娘娘打点贺礼了。

    三胞胎啊!

    全是小皇子。

    美娘这一胎生得,大燕上下可是心服口服。

    百姓们是衷心羡慕,朝臣们再也不敢提选嫔妃入宫的话了。

    一胎三子,皇后娘娘这是石榴花神 关照吧?怎么这般好运?

    如此多子,宜室宜家,哪个妃嫔有这本事?

    皇后娘娘居功至伟,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甚至有臣子,仗着跟皇上熟,偷偷打听起生子秘方来。

    燕武帝可是骄傲得不得了。

    才不告诉你们!

    这样的好媳妇,是那么容易娶着的么?

    御花园的吉祥乔二,美滋滋的给皇后娘娘献上三盆盛开的白茶花。还顺便跟着二位小公主,去看了一回小皇子们。

    后来据他透露,小皇子都生得好看极了,跟皇上简直一模一样!

    我的天,

    皇上一张脸,已经很能打了。

    再来三个……

    不得了,臣民们好期待看到小皇子们长大的画面!

    可又有人忧心忡忡,既然如此,将来继承皇位,要怎么分得清谁是谁?

    呵呵。

    燕成帝冷笑,这样天大的秘密,朕会告诉你们吗?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