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54年,二月,魏帝曹髦日益恐惧司马氏,不堪忍受屈辱,竟欲自杀,后被太医吉钊所救,所幸无大碍,正值伪汉姜维犯境,晋王司马师召集魏臣及魏帝商议,最终任命雍州刺史陈泰为征西大都督,总揽对伪汉之战,厉侯于圭诽谤朝政,本应律法加之,念其父旧功,贬为陈泰军中副将,另,牙门将徐质,中书朗张华为辅,跟随陈泰前往陇西。
西元254年,三月一日,太子舍人成济冲撞魏帝曹髦,被魏帝当场斩杀,禁军统领张虎,晋王之侄司马炎二人对帝素有不敬之心,魏帝曹髦刺瞎一人,鞭挞一人,震动洛阳。
西元254年,三月五日,安平亭侯司马敏之子司马彪被人杀害,晋王司马师称其田豫为主谋,卫瓘率领三千虎豹骑包围田豫府邸,夷灭田豫三族,田府血流成河。
西元254年,三月七日,魏帝曹髦遭遇刺杀,所幸并无大碍,次日朝会之上,更是有将皇位禅让于晋王之意,天下震动。
……
雍州,狄道
汉军大营中,只见姜维坐在主位闷闷不乐,自带兵离开川蜀,开始北伐后,除了首战逼狄道长李简献城投降,之后数次战役皆以惨败告终。
本来他占据狄道,通过李简知晓陇西郡守也是李家之人,顿时大喜,若是能得陇西全境,便可夺取雍州,直逼魏国长安,到那时何愁大事不定?
于是姜维当断则断,当日便命令李简率三千轻骑前往招降陇西郡守,他则亲率大军随后就到,只是他二人万万没料到司马师的动作并不比他们慢,他们还在路上之时,陈泰与张华等人就已经到了陇西。
于是,姜维接下来彻底悲剧了。
陈泰到了陇西后首先将陇西李家之人全部处死,随后将投降姜维的李简定为反贼,接着封锁城内消息,紧闭城门。
由于李简并不知晓,依旧以为陇西郡守是自己李家之人,贸然进入城中,被许仪当场斩杀,其带领的三千轻骑全军覆没。
李简死时,姜维率领汉军刚刚到达陇西,由于陈泰与姜维多次交战,姜维自然认得其人,所以陈泰居于城中,并未出现。
尚书郎张华在城上自称是陇西郡守李凌,并称愿意献城降汉,请姜维率军进入城中,姜维并未见李简,心中生疑,命令赵云之子赵统率领五千步卒先行进入城中探查,岂料张华误将赵统认为是姜维,提前打开城门,魏军突然杀出,俘虏赵统及其五千步卒,姜维见状大惊,率军撤退。
随后,姜维在短短一月之内,数次进攻陇西,均是损兵折将,不过让姜维纳闷的是,陈泰只是固守陇西,并未进攻收复狄道。
姜维进攻不得,退军又恐魏人耻笑,于是固守狄道,开始与陈泰对峙,只是到了现在,姜维已经内外交困……
他这次出兵北伐,本来是受到汉帝刘禅的强烈抵制,可是他仗着自己掌握了军权,强行出兵北伐,引得川蜀之人非议,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就在前几日川蜀之地居然流传着一则消息,声称他姜维欲废汉称帝!
此消息流传之快,流传之广,使他根本来不及应对,如今朝堂之上不但皇帝不支持他北伐,就连大臣们都开始抵制,从后方运来的军械辎重,比以往少了大半,时间上也慢了许多。
所以这几天姜维心情越来越烦躁……
这天,有探子报,魏国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挟淮南之地起兵讨伐司马师,联合东吴声势浩大,中原震动!
姜维大喜,急使人召集众将商议。
……
数十个时辰前,扬州城外烟尘滚滚,东门守将发现后急忙使人通报扬州牧乐琳,一面传令众人戒备。
不多时,一队骑兵进入视线范围,守将观察旗号,却是扬州刺史文钦的旗号。
众人都是纳闷儿,文钦虽为扬州刺史,但一向是坐镇寿春,为何前来扬州城?
纳闷归纳闷,但是他们可不敢得罪文钦,还是等扬州牧乐琳大人来了亲自问吧……
乐琳是名将乐进的独子,当年乐进与张辽,李典驻守合肥,大破东吴孙权十万大军,逍遥津一战险些就把孙权给杀了,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乐进死后,乐琳继承乐进的爵位,由于投靠了司马师,官场仕途一路高歌猛进,如今被司马师封为扬州牧,镇守扬州。
扬州在汉朝时期本只有一个,不过三分天下后,吴魏将扬州一分为二,魏国辖内的扬州治所为寿春,辖下淮南,庐江两郡。
文钦负责淮南,乐琳负责庐江,二人一个是扬州刺史,一个是扬州牧;一个是中央派在地方驻守的部队,一个是扬州的地方军。
二者互相牵制不说,甚至庐江的军力还在淮南之上,即使是淮南地区,文钦能调动军队也是有限,只有当战时,朝廷授予虎符,才可以全权指挥该地区的所有兵力。
这并非是针对文钦专设,而是历来已久的制度。
当年王凌身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扬州军事,一人统御两地,威势之重远在今日文钦之上,可就是因为没有虎符,不能调集众军,当司马懿大军前来征讨时,能指挥的只有本部数千人马,最终不战而降。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必须先握住两地军力才有资本举事。
扬州牧乐琳此时也刚刚赶到城楼之上,见是文钦,暗责守将小题大做,不过既是文钦来访,自己出去迎接也是应该。
乐琳想到此处,转身便要下楼迎接,忽然心头一动,转身再看,不禁心头狂跳,文钦身后骑军竟有千余人之众,骑兵之后尚有步卒,一目望去约有二三千人,要知道文钦本部也不过六,七千人,城下步骑之众将近五千,乐琳一时不明所以,疑虑丛生。
“文扬州率众前来,可是有了敌情?”
城门处一人昂然而立。
文钦见乐琳在城楼上并无出城迎接的意思 ,心内暗自堤防,抬首道:“某受命宣诏而来,乐扬州何以不见?”
说话间,一行人已接近吊桥。
“既是宣召,何以众军随行?”喝问者见文钦似答非答,左右骁骑簇拥,身后众军紧随,大步向前再次扬声喝阻:“朝廷使臣何在?”
文钦一行人闻声,理都不理双腿轻夹马腹,加速冲过吊桥,喝问者在城门下,见文钦等人骑马直冲过来,视自己如无物,连忙闪身躲避,骏马擦身而过,身后骁骑一拥而上,直入城门。
乐琳在城楼观之,顿感不妙,只见文钦入城之后翻身下马,大步踏上城楼,直奔自己而来,所属步骑却是将城楼团团围住,乐琳心虚,见如此情形,哪还不知发生何事,转身就跑。
文钦也不着急,手按佩剑,缓步而追。扬州守军见主将往城楼上跑,文钦在后面追,方才转醒过来,可惜为时已晚,文钦之子文鸯带领士卒,将扬州守军一一缴械。
城门喝问者让过文钦大军,见此情形,疾呼造反,被正在入城的镇东将军毌丘俭背后一枪透胸而出,倒地身亡。
跑到城楼顶端,乐琳是避无可避,见城楼之下,一片片都是文钦的淮南军,自己的扬州军已然被完全控制,远处数支淮南军,奔往各个方向……
扬州彻底完了,等他待转过神 来,文钦手持长剑登上顶楼,看着自己就像看一个死人。
“仲若……仲……若……”
没等乐琳说出什么,文钦手起剑落,乐琳顷刻毙命。
司马氏走狗,死有余辜!
文钦随手割了乐琳首级,命人传首四方,不多时,各部来报,扬州城内已然平定,守军尽降。
扬州既定,文钦威名盛重,士民无不敬畏,短短数日,已然收编两淮,扬州大部分军卒。
除了扬州城的军卒之外,淮南淮北两地尚有屯田军,这也是文钦要拉拢收编的对象。
当年朝廷准备大肆屯田,兖州刺史邓艾经过考察后认为两淮之地“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于是著《济河论》深得司马懿赞同。
从此以后,两淮之地大兴水利,广屯军田,一片繁荣景象,两淮军粮充足,又无水害,连年丰收。
所以对于此,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是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