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一四五章 安排
    生于大明建国之前的陈诚今年也已经五十六岁,他是二十七年贡士,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但是因为常年出使各地,他的身体比一般人要强壮的多,今年五十六岁的他,看起来比许多四十多岁的人还要强壮。

    在西北的三年,郑亨在明,他在暗,郑亨在上,他在下。但是他立下的功劳却一点也不逊色于郑亨,甚至在串联,拉拢各方面,他的贡献还要大于郑亨。

    出使之前,他替朱瞻基管着下马桥农庄,几年的时间,将大明皇家医院办的有声有色,各大研究院都能正常运行发展。

    即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次出使西域各国,拉拢各族归附大明,更是苦劳与功劳兼备。

    所以他这次回来,朱瞻基是要重用他了。

    位置朱瞻基也替他想好了,那就是通政司通政使。

    通政司,是明代才开始设立的衙门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宋代有通进银台司(后改承进司),俗称“银台”。

    这个部门有点像情报局和信访办的综合体,不过因为大明有锦衣卫,有都察院管辖的提刑按察司,有刑部的各大清吏司。朱瞻基又建立了內监的咨情司,所以这个衙门,权力并没有那么大。

    不过,通政使的级别还是挺高的,是正三品,是明朝的大九卿之一。

    陈诚原本是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出使西域的时候,被朱瞻基挂名了正四品应天府丞。在西北苦了三年,擢升为三品的通政使并不算跃迁。

    听到朱瞻基的安排,陈诚立即拜倒叩谢,但是朱瞻基从他的席位表情,还是看出了他的情绪有些失落。

    陈诚是个闲不住,喜欢干事的人,通政使则是清贵之职。虽然级别上去了,但是等于被高高挂起,闲置了。

    朱瞻基笑道:“如今朝廷各部职能混乱,待九月孤登基之后,将会逐渐对朝廷各部职能进行整合。今后,通政司将会从刑部与都察院,将世情监督渠道掌管起来,形成朝廷的三大情报机构之一。所以爱卿可不要用以往的眼光来看通政司。”

    陈诚有些疑惑地看了朱瞻基一眼,他很清楚,锦衣卫是皇家监督百官的情报机构,咨情司则是太孙操办起来,主要负责监察民生。

    锦衣卫因此跟都察院是谁也不服谁,因为两者的职能一致,经常斗的不可开交。

    咨情司则很少往里面插,他们更多的像一个寄生在內监商业系统上面的情报网,偏重了解民生民情。

    外朝这边,名义上是通政司负责情报,掌控申述渠道,但是,通政司的手里没有权。

    刑部查案有自己的清吏司,都察院也有监督百官的大权,还跟刑部监交叉管着各地的提刑按察司,在这样的时候,有谁会在乎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的通政司呢?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在孤的计划里,通政司将会在以后的朝廷里,占据一个主要位置。除了大明境内的各种情报,通政司还将在世界各地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也就是说,通政司以后将主要偏向大明境外。”

    这一下,陈诚听明白了,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夷人无廉耻,上进之心,只有利诱才能让他们听话,如果想要建立这样一个完善的渠道,需要一大制定出来的服役制度,你拿回去好好揣摩揣摩。在东洲建立起来了这套完善的评检制度,容不得丝毫马虎。你要是想回来,就必须把这套制度深入人心。”

    东洲跟大明不同,那边不仅没有严格的制度,还因为大明人相对土著高高在上,一个普通士兵过去就能当上人上人。

    这个时候,许多人肯定会开始惜命。打仗,服役就不会太用心。

    但是朱瞻基要在东洲建立起来藏兵于民,并且不容军阀,豪强存在的环境,就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朱真这个心恋故土,不愿意出去,却又有一定能力的将领再合适不过。

    他只要在那边干的不差,用几年时间建立起来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回来以后,不管是晋升公爵,还是擢升高位,朱瞻基都不会吝啬。

    他回来以后,他也不会在那里留下尾大甩不掉的局面,今后他的儿子们过去,很容易就能接管起来。

    跟朱真细说了一番在东洲执行大明士兵高人一等的政策重要性之后,朱瞻基将他打发了出去,让他去跟制定这套制度的杨荣讨教。

    而杨荣,也将会是这次前往东洲的副帅,他对政策更精通,却在军队缺少影响力,所以还需要朱真过去镇守。

    他们一文一武,再加上內监的监控,朱瞻基才能放心。

    这东洲,在朱瞻基的心里重要的容不得半点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