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璀璨心生 > 正文 第二十九章 热线记者的收获
    。

    江凡同刘嘉月的聊天逐渐深入起来,江凡也从中知道了不少她的情况,诸如来这里是叔叔的安排,原本做市场助理,现在被调前台之类,乃至个人的一些情况也涉及了,至少谈到了喜欢旅游,偶尔看看电影等共同的爱好。

    等到聊到热火朝天之时,江凡听到楼梯间隐隐有人声传来,赶紧打住了:“好了,他们应该是散会了,我看还是先撤吧,不要影响你了。”

    刘嘉月这会也注意到了,看到江凡的样子知道他这次没有开玩笑,心中一动。

    “等等。”

    江凡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刘嘉月偷摸地注视着楼梯的动静,防止有人下来而没有察觉。

    “怎么,不至于这么难分难解吧。”

    “你这人,这会儿还有心思瞎说。”

    她匆匆拿出一张单子,拿给江凡的半途突然收回来,提起笔飞快的写了一排数字,又递了过来。

    “拿着吧,刚才是采购部经理阻拦你的。你可以试着同市场部的人联系联系,也许有收获呢。”

    江凡抖了抖纸,这是一张景联的长安分部人员的联系表,刘嘉月特意在市场部经理和大区副经理上着重描了记号。

    江凡看到了,心中感到了一阵温暖。

    “这上面是你的电话吧。”

    “嗯,看你人挺不错,不要想多了啊。”

    “明白,美女有心,怎能不了解呢。”

    “讨厌。”

    江凡暂时没有自己的联系方式,将办公室的公用电话留下来,叮嘱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找他,之后就心情愉快的离开了。

    出来后,江凡心中还是一阵感叹,刘嘉月毕竟还没有被工作将热情磨灭,自己这路子探的还算顺利。

    随后,有暗叹一下,看来自己不小心扯入到了景联的一些内部纷争了,不然刘嘉月不会特意叮嘱那句话。

    从之前了解的信息看,好像是大区副经理刚上任,而这个采购部的老油子还不肯收敛吧。

    不过,这事情江凡也不需要参合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事实证明,江凡当时的坚持是正确的。

    在随后的联系过程中,江凡获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景联市场部配合的极为主动,尤其在得知江凡在第一次去到分部受阻后,更是有了卖力提供信息的动力,还联系供应商提供数据,对江凡的帮助可谓极大。

    之后,江凡对物价、工商等单位的采访还算顺利,这些单位在这种领导点名的事情一向没有敢于拖延的情况,因此,江凡的第一轮采访圆满结束。

    这一趟下来,江凡对于信息已经基本把握,但是接下来要组稿,要结合材料分析,形成一篇完满的深度报道并非易事。

    在组稿之前,江凡找到特意找了辉哥和程婷婷他们,请他们指出要点,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在认真分析后,江凡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写稿工作中。

    从列好提纲,认真分析材料和采访得到的信息开水,江凡就发挥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绝不局限于鼓吹的范畴,而是特别强调广度和深度,肯定了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丰富市民餐桌乃至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效果,毫无疑问是涉及长安百万市民的福祉,夸张点说,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民生工程。

    但他也认真提出,“菜篮子”工程建设种种弊端和缺憾,诸如淡旺季供应情况不足,蔬菜品种多样化进展缓慢,乃至调控手段有限,不能有效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等等。

    结合之前出现的问题,江凡从政府、超市、供应商、农户四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一番工作下来,颇感困顿。

    江凡花了半天的时间将报道成稿,并交给主任帮忙修改。

    这次的稿件得到了郭主任的充分肯定,尤其对于江凡数据的完整翔实提出了赞许,毕竟是老记者出身,能够看透稿件背后的东西。

    在采集信息这块,记者只有不断跟踪搜集的份,没有嫌弃太过细节的时候。这也是多少记者的经验总结。经年累月下来,记者的认识面和囊括信息的能力,的确是一般人所不能及。只是这样一来,记者工作自然又累又苦,还需要他们具备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有着吃苦耐劳、专心敬业的精神,这样要求下的记者确实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自然也就不虞对他们的“防火防盗防记者”评价了。

    很快,郭主任审稿完毕,同编辑部主任商量之后,报社将同样负责近期民生热点工作的记者的稿件合组成一个版面,成为一组民生专栏。

    报社主编随后表示赞同,发行之后,在长安市引起了一小波的轰动,读者们表示情况详实,报道深刻,一时之间,晚报社的读者反馈数量又有了不小的增长,江凡再接再厉,不断跟进着这一类的新闻,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江凡继续发挥着不俗的表现,他的工作能力逐渐得到认可。

    其实江凡在被报社安排在热线记者组时多少还是有点想法的----相对于之前在跟随着采访部里老记者们出去采访时的忙碌时,那种有对接口、联络人、通讯员和报社相关资源调度的情况,现在在热线组里可以用杂乱无章来形容了。

    这里,江凡更多接触到的是市民的咨询、投诉和无伤大雅的别有用心,但是现场采访往往也是必须的,那样,才可以真实地探明现场的情况和真实的事件。

    徐主编曾说过,热线记者就应该该勤跑、多看、兼听、常思,江凡这些日子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这里面,江凡有时也能找到自己当初从事新闻时的英雄的憧憬----能够为市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境,呼吁社会的关注;有时则是面对纠纷,从旁观记录着化身为调解达人;也有些时候时,会遇到一些想借着报社的平台扩大影响,为自己谋个方便的情况,这就需要江凡的谨慎应对了。

    在这个过程里,江凡被迫或是主动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处理物业事情时,需要学习的物业管理条例;比如居民因为政府修路,导致道路不便,需要道路维修常识和政府交通规划情况;比如日用品质量纠纷时,需要学习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百货鉴别常识省略号……

    其实,热线记者因为情况所限,很难有发现什么重大的新闻价值的机会,之前江凡从郭子来那里接到采访任务,严格来说,不算是热线新闻范畴,但在报社里,记者只是同新闻打交道,很难固定在那个方面里。

    原本江凡也担心自己在热线组这里能不能有足够的锻炼机会,即使他能从主任、老王他们那里探测到这里很是有一番作为,但现在他才真的懂了。

    每天起来,江凡都要接触长安市内各行各业的人,同各种各样的事物打交道,面临的情况多了,江凡也有原来的了解情况,但只能勉强应对,逐渐发展到从容不迫,进退有据了。

    这样的变化,来源于江凡应对局面的能力,也来源于江凡对于场面的把控程度的提升。

    市井之中,一切的鸡毛蒜皮都是了不得的问题,很多矛盾因此而生,江凡要做的,更多的是同这些为了每天的油盐酱醋而伤脑经的人们站在同一立场,而后转身又要理解另一方工作人员的苦衷,如此一番折腾,别的不说,江凡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讲鬼语的本事倒真是炉火纯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