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买马
    曹鼎蛟当年在辽东的地位,比这两名夜不收和塘骑高多了,但在这里他只是个新人。

    没去争夺什么,只是沉稳的坐在老爹的下首,等着两位老卒挑选完。

    胡瞎子杨秃子两人经过商量,决定由胡瞎子亲自率领狙击大队,凭借他比狗鼻子还灵敏的嗅觉,能让狙击大队发挥更大的作用。

    凶悍的杨秃子决定亲自率领步兵营,说是步兵营,其实是一支马上步兵,也算是杨秃子的老本行了。

    战场上为了能让士兵发挥最大战斗力,两点很是至关重要,一是机动性,二是体力。

    一来可以让士兵尽快到达战场,二来士兵可以保证充足的体力进行战斗。

    如果是一天急行五十里,士兵到达战场累的手臂都抬不起来了,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朱舜的视线落在曹文耀身上:“辽东大马买了多少了。”

    一匹中等辽东大马,在边关只需要八两银子,到了京城就贵了很多,最少二三十两。

    朱舜安排曹文耀采买的就是中等辽东大马,又不是用来冲锋陷阵,只是当做步兵营和火箭营的机动性辅助,中等辽东大马已经足够了。

    上等辽东大马过于昂贵,饲养的成本又高,步兵营和火箭营暂时使用中等辽东大马。

    曹文耀拿出一卷书册,翻开其中一页递给了朱舜:“我家大兄,这两年倒是俘获了不少辽东大马,便私自做主从大兄那里买了一批辽东大马。”

    “大兄给的价钱相对也比较低,七两银子一匹。”

    “辽东大马的采买倒不是很难,咱们在辽东聚拢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了,大兄那里不够,还可以从黄得功那里采买。”

    “不过马匹的数量很多,算上拉着各种辎重铅弹的骡马,最少也需要一千三百匹辽东大马,真正难的是饲养。”

    “马厩、马场、草料等等,都要跟上,这些跟不上,买来的辽东大马很容易变的瘦弱,丧失大半马力。”

    朱舜在手边的一张宣纸上,写下了马场马厩问题,盖上工人协会的印章,交给了曹文耀:“这件事尽快办法,需要多少银子,直接去找经济署去批。”

    “嗯,经济署署政暂时就由宋兄代领,各个蒸汽工厂捐纳的自卫队筹银,由经济署掌管。”

    “另外,乡勇的招募也要尽快完成,争取在半个月以内招募全部的八百四十名乡勇,这件事也劳烦曹兄了。”

    曹文耀行事作风也干脆利索,从来不拖拖踏踏,拿上朱舜给的批文就推着轮椅出去了。

    宋应升站起来拱了拱手,走出了会首公舍,走进了两旁的经济署公舍,清点各个蒸汽工厂捐纳的筹银。

    筹银也不多,经过三人的商议,暂定为一年收益的百抽一。

    百分之一确实不多,但是架不住蒸汽工厂的体量大,单是宋家的蒸汽面粉厂一年就能送来二万两白银。

    永定河岸边又有五十多家各种蒸汽工厂水力工厂,算上各地的梳棉厂,一年少说也有个七八万两白银。

    供养上千名团练乡勇暂时足够了,不过如果真的有了战事,这个银子就远远不够了。

    火箭营的一波齐射就能烧掉一千两左右的银子,加上各种火枪铅弹的消耗,一场战事下来,少说也得上万两白银。

    朱舜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蒸汽时代的进程,最好先把金融体系搭建起来,这样就能用一两银子杠杆十两甚至一百两银子使用了。

    曹文耀回到已经重建的家里,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亲随,让他尽快把书信交给大老爷曹文诏。

    接下来就是处理乡勇的招募了,这件事对于曹文耀来说也是熟门熟路,让家丁搬来一车的现银,拉着一车白灿灿的雪花银,招摇过市的去了乡野。

    秋收过后,老百姓忙着打谷米,打好谷米输租给官僚乡绅。

    然后趁着难得的农闲时月,勤着做些别的生计,贴补家用。

    顺天府的老百姓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把高产二十石的土豆卖给宋家,用银子代替粮租,拉上自家留着吃的土豆,去蒸汽磨坊碾磨成面粉。

    顺天府各县的蒸汽磨坊每到秋收过后,也就成了最繁茂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前去碾磨的乡野百姓,逐渐形成了临时的市集。

    曹文耀拉着一车银子来到良乡县的蒸汽磨坊,远远就看见这里人头攒动,到处堆满了乡野百姓。

    “刚出锅的炸秦桧呦,一文钱一根。”

    “土豆馎饦——喝了身子热乎,两文钱一碗。”

    “卖估衣喽,卖估衣喽。”

    买卖土豆炸秦桧、土豆馎饦、土豆姜汁索饼等等各色小吃的支着一个个棚子。

    针头线脑,铁器铜簪,布匹估衣,各种沿街叫卖。

    曹文耀看到远处喧嚣热闹的一幕,不得不感慨,朱舜推动的蒸汽时代,对于大明的影响真是巨大。

    就在三四年前,顺天府到处都是食不果腹的流民。

    蓬头垢面,卖儿卖女,易子相食的都大有人在。

    堂堂天子脚下的顺天府,就像是一处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饿死,每天都有小孩子被吃掉。

    谁能想到短短三四年时间,顺天府就像是变成了人间天宫,老百姓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土豆面粉的产生,把辅粮变成主粮,老百姓从此能够吃饱饭了,手里还能有一些余钱。

    纺织体系的初步建立,不仅把棉布的价钱降低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低价,还让顺天府的手工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旺盛发展。

    过去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穿上一整套棉布对襟了,只有很少的补丁。

    不过衣服的款式有了很大变化,剪裁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蒸汽工厂的工作服。

    看来命名为工人的蒸汽工厂工人,在大明老百姓心里是一群很有地位的人。

    曹文耀走进近处,果然看到一些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挺直腰板很有自信的里面走来走去,好像自己是一位乡绅老爷。

    相熟的人,也都热络给工人们主动打招呼,能够得到回应,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