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玄幻小说 > 主角之外 > 第十四章 起因之学艺(三)
    彭道:“精魄,是人体内精元的结晶,而精元则是维持体内精气运转、再生、释放甚至爆发的必要因素。结晶后的精元可以吸收天地正气,有固本回元、滋养回春的功效。所以有基本数量精魄的武者,断不会有口干舌燥的征象。”

    罗凌浩问道:“所以师兄据此判断我体内精魄不足?”

    彭逍遥道:“师尊收徒,向来标准极高,便是一般精魄充足者,在他那里,也是资质甚差。所以资质甚差不宜习武云云,在师尊那里,时而当指难以小成;时而当指无法成为超一流剑客。

    初闻师尊同八皇子谈及师弟的资质,为兄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以为意。

    可现如今看来,情况确实比之前猜想的要糟糕许多。

    师尊当时所指想必是前者。”

    罗凌浩馁道:“师父据此判断我不宜习武,所以借授艺之机刻意刁难,好让我萌生退却之意,放弃习艺?”

    彭逍遥摇头道:“师尊为人豁达开朗,且重诺守信,他老人家既已答应八皇子传授师弟你武艺,则断没有存心刁难一说。

    只不过……师尊他老人家天生神通,自幼不但精魄超人,且天赋异禀,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所以他老人家授徒,也会不自觉认为,徒弟都具备如他一般之灵感。

    他自己学一遍就会的东西,自是相信徒儿也不该超过两遍。

    若是他授了一遍,弟子学不会,他便不再有心性传授第二遍。”

    彭逍遥说完这话,兀自下山去了。

    罗凌浩此时才明白,原来重九是神童出身,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远异于常人。

    若是站在他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倒是比较容易解释他先前的不满。

    不是因为他嫌弃自己体内精魄太少,而是当他演练了一遍剑法之后,见自己依然未得要领,自然不胜其烦。

    自己在以常人的学习进度理解学习,当然满心委屈。

    天底下哪有只传一遍就学会的道理?

    可是这个道理在重九这里,恰恰就有。

    不但有,而且是顺理成章。

    所以重九必然想到的是,还有你这么笨的学生么?

    我都把剑诀告诉你了。

    我怕你不懂,还亲自给你演示了一遍。

    你难道没看出来我是根据刚才的剑诀演示的么?

    有剑诀,有招式,还有人给你演练招式。

    结果你呢?

    你是剑诀剑诀记不住,招式招式全忘光。

    你精魄少也就罢了。

    脑子居然会笨到这种程度。

    罗凌浩推想着重九心声,觉得就算重九心中所想未必完全符合自己的推算,但他心中所想的方向应该与自己所料大致不差。

    于是罗不禁暗自叹气,心想:罢了,谁让人家是天才,而自己偏偏是个普通人呢。

    且就体质而言,自己较普通人又为差。

    若是单单体质较差而脑子好使,估计也能博得师父的欢心。

    可偏偏资与质都差得厉害,那不论怎么做,都不可能再做对了。

    就在这时,彭逍遥已然折返,手中多了一个托盘,盘中放了一个壶和一个茶杯。

    罗凌浩直接抓起壶,先试了下温度,然后咕嘟咕嘟将壶水倒入口中。

    满满喝两大口,又将壶放回托盘之上,赞道:“好茶。”

    彭逍遥缓缓放下托盘,手中执剑道:“四平剑法讲求先发制人,因为强调出剑的势与速,但务必要以准为前提。因此入剑较出剑,势弱速缓。前两百式为基础剑招,后两百式为前者组合,真正克敌制胜,当需以后两百式为主。”

    彭逍遥边说,边开始演示,一招连着一招,有如滔滔江水,连绵澎湃,随着手上的出招越来越快,气势也越来越强。

    到最后,整个人舞成了一团剑光,如虹如电,直叫罗凌浩看得如痴如醉。

    他此时在想,没有哪个街头卖艺的师傅,能将剑术耍得这般好看。

    若是一个平头百姓能有这般修为,靠着卖艺为生,亦可发财致富。

    他也未曾见到过皇家的军中,有哪个武师单人演示剑术能演到这种震撼人心的程度。

    若是有哪个武师、剑师能将剑术耍至这般气势,必定在军中迷倒一片,可以成为威信赛过将军的无冕之王。

    他甚至觉得,单从观赏性来看,师兄的舞剑会让他这种人误以为其剑术已经盖过师父了。

    彭逍遥将二百招四平剑一气打完,收式,面如常色,好似刚才发生的事情与他无关一般,问道:“如何?师弟,可愿意学习此剑术?”

    罗凌浩兴奋异常,小鸡啄米一般地点头。

    彭逍遥点了点头道:“好的,师弟,要想练好这套剑法原也不难,若是能在舞剑使招的过程中,将体内精气释放出来,那么剑气纵横,杀伤力倍增,就能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可若是体内精魄含量过少,将剑法练熟,也能强身健体,提升修为。

    但是练熟的前提要靠基础,所以剑法的前两百招是关键,却最为枯燥,师弟你可愿意重复练习?”

    罗凌浩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愿意。

    彭逍遥道:“好,那咱们一招一招地学起,我出一招,你来模仿。不对之处,我给你指正过来。直到你将一招练熟,咱们再学下一招。”

    罗凌浩听他这么说,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减轻不少。

    不需要把两百招一气学完,学一招是一招,这种思路才适合我这种资质不佳的人。

    于是他跟着彭逍遥从第一招开始学习。

    彭先给他解释剑诀,然后告诉他出招时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在罗不断的练习中,彭又不厌其烦地给他纠错。

    罗凌浩明白了其中的技巧之后,一次一次地练习。

    他发现,自己并不算太笨,但也绝对不怎么聪明。

    一次一次练习中,一次一次出错,但好在每次出错后,他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这样一天下来,竟然也学了四招。

    晚上罗凌浩躺在chuang上很兴奋。

    他美滋滋地想着,一天能学四招,照这个进度学下去,不出俩月,四百招四平剑法就能全部学完。

    然而,他错了。

    学习,永远都不是简单的数术运算。

    甚至连数术运算的学习,也不是仅仅靠计算就能完成的。

    在第二天的学习中,罗凌浩只学会了两招。

    原因很简单,一觉醒来之后的罗凌浩,发现昨日学过的四招竟然就生疏了。

    在师兄的悉心指导下,他又耗费了半日的时间,才将昨日的四招熟悉清楚。

    他这个时候才感觉到四平剑法的难处。

    他在皇家军队中也曾习得剑法,军中的剑法主要用于防身和简单性或n体性出击,所以剑法极其简洁,一招就是一招,没有太多变化。

    与他在军中所习剑法不同,四平剑法走的是小巧路子。

    每一招式中,都暗藏应变招数,一个招式虽然出招的时候为一招,但在这一招中,要考虑敌人的反应,然后根据可能反应,做出不同方向的出招调整。

    所以所谓的“一招”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套路。

    尽管套路中会有重合部分,但是随着学习招数数量的增加,学习的套路也在成几何倍数增长。

    罗凌浩都开始感觉到,先不谈体质如何能够发挥出招式中怎样的效果,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脑子已经越来越不够用的。

    需要记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且出击时的注意力要分散到各个位置,包括身体的姿势、剑锋指向、手腕的幅度、肩膀的高度、腰部的转动、步法的前后关系、脚掌该如何配合用力,还要假想敌人的反应,以及根据可能的反应,将前面一系列的设计进行重新的调整。

    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记忆力的挑战。

    记忆力好,学习就快;记忆力弱,就只能少学一点。

    记忆力若是不行,学什么也不行。

    这么一路学下来,罗凌浩坚持了七天,一共学了七招,但是脑子彻底乱了,记混的套路有一大堆,因此剑招走得也是乱七八糟。

    先不说需要耗费多少脑力,把这些套路重新理清。

    这个过程本身对心理就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七招剑法一路使将下去,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不断出错,错到连罗凌浩自己都接不下去。

    他真希望出错的时候,自己可以是一个没有情感没有思考的机关,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自我怀疑。

    相比较而言,彭逍遥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负面情绪。

    每次在罗凌浩出错的时候,他只是平静地指出他的错误,给他做具体解释,并且在他不甚明了的时候,重新作出演示。

    这样的指导练习中,罗凌浩一次又一次地扪心自问:如果身份置换,我是师兄,师兄是我,我会对他这么有耐心么?

    他一会觉得师兄好倒霉,摊上这么一个笨蛋师弟。

    一会又觉得,明明自己愚钝,可愚钝的代价却要师兄来承担。

    一会又在师兄指导自己的时候,观察师兄的表情,希望能够从那副平静的外表下,看出他内心的焦躁或者不屑。

    就在各种杂念的作用下,罗凌浩勉强坚持了七天。

    又一个七天的时间,罗凌浩学会了几招呢?

    八招。

    不是又学会八招,而是一共学会八招。

    后来的这七天时间,他只多学了一招。

    他终于崩溃了。

    “不学了!”

    就在他又一次出现错误,而且连他都知道是极其低级弱智的错误的时候,彭逍遥依然是若无其事地给予他指导。

    他弃剑。

    他将宝剑狠狠摔在了地上。

    “不学了,不学了,不学了。”

    罗凌浩不断摇头。

    “学不会,学不会,学不会。”

    罗凌浩zui上这么说,心里却在问:真的是学不会吗?

    学是可以学会的,只是照着这个速度学下去,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只听说过循序渐进,哪有越学越慢的道理?

    越学越慢也是有道理的——笨蛋的道理。

    罗凌浩知道自己其实在逃避。

    他隐隐觉得,放弃学剑,原因就是他不想花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笨蛋。

    看着满是负面情绪的罗凌浩,彭逍遥并没有劝诫他什么,他只是拍了拍罗的肩膀道:“师弟,师尊曾经告诉过我,一个人,如果想法很多,那么做的一定要比想得多,这样一来,虽然身体会累,但心里很踏实。日积月累下来,身体也不会觉得累了。

    恐惧,不一定来自怕死;一个不怕死的人,也未必有勇气面对挫折。”

    说完之后,也不管罗有没有听进去,他又拍了拍罗的肩膀,不再说话,席地盘腿,开始打坐。

    罗凌浩见彭缓缓闭上了眼睛,自己一时之间也没什么事可做,于是从后山回到凌云斋。

    进了房门,一头扎到chuang上,想着应该做点什么,又不知道能做什么。

    突然想起之前师兄说要带自己四处转转。

    干脆自己出去转转吧。

    既然做的要比想的多,就当“出去转转”也是“做”吧。

    于是他一翻身又下了chuang,穿过花园,出前门。

    他不知道要去哪,但是他知道怎么去往迎宾阁。

    排除法吧。

    他有意避开去往迎宾阁的那条路径,七扭八拐地,居然就来到了一处院落。

    门上匾额写着“踏雪园”三个烫金大字。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