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火岩洞中,马竹凡和火魅儿面前站立着一只妖兽,此妖兽体形重达百斤,长相如老鼠,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
马竹凡看着那妖兽,凝重地对火魅儿道:“魅儿,这火光兽可是中级古兽,实力相当于气行第三穴中封穴的修为,你确定不要我想帮。”
火魅儿固执地点头道:“公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锻炼魅儿的作用,公子在旁压阵就好。”
火光兽龇牙咧嘴地对着火魅儿和马竹凡吼叫,接着,火光兽腾空而起,一爪向火魅儿拍去。
火魅儿见状,娇叱道:“来的好,中阶上等武技火灵铠。”
但见,火魅儿运转丹田真气,红色卷发飞扬,翘挺的臀部、丰满的酥胸、平滑的腹部、如粉藕般的臂膀上生出一层红色铠甲,红色软鞭被其紧握在手中。
火魅儿挥动红色软鞭,软鞭如蛇般将火光兽攻击而来的爪子缠绕住,接着,原地旋转曼妙的身姿,借力将火光兽甩到墙壁上。
“轰”的一声火光兽撞在墙壁上,甩了甩有点眩晕的脑袋,朝火魅儿再次吼叫,接着,火光兽的背上发出黑光,大量的一米长的毛发如一根根钢针一般飞速向火魅儿袭来,马竹凡看到,惊呼道:“魅儿,小心。”
火魅儿拧紧秀拳,娇喝道:“火灵罩。”
但见,火魅儿周身的红色铠甲上,发出一圈圈红色的光晕,那光晕形成一个球状的红色光罩将火魅儿包裹住,一根根如钢针般的毛发前仆后继地撞击在红色光罩上。
火魅儿的脚步不断后退,疯狂运转丹田真气维持红色光罩的能量,“咔嚓”一声光罩破碎,所幸如钢针的毛发也所剩不多,火魅儿踩着灵动的舞姿间不容发间躲过钢针的攻击。
火光兽看准时机,再次挥动锋利的爪子攻向火魅儿的腹部,火光兽锋利的爪子在火魅儿腹部的红色铠甲上留下了深深的白色抓痕。
火魅儿有些吃痛,伸出两掌扣住火光兽的脑袋,身体腾空,翻跃三百六十度,借着腰部的力道,将火光兽扔向空中。
“轰”的一声,火光兽脑袋着地,落在地上,这一击摔得不轻,火光兽嘴里发出痛苦的吼叫,头晕脑胀地站起来,火魅儿趁机,甩出手里的红色软鞭锁住火光兽的脖子,用尽全力挥动手里的软鞭。
但见,火光兽的身体被软鞭牵制着,不断撞击在火岩洞的墙壁上,那叫一个“惨”啊,半盏茶的功夫火光兽已被撞的头破血流,身上近一米的毛发已被血液染红。
火魅儿喘着香气,有些力竭,她见火光兽已不再动弹,就收起了手里的软鞭,有些吃力地对马竹凡说:“公子,终于解决了。”
马竹凡也有点欣慰,道:“魅儿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是很厉害的。”
“魅儿,散开。”马竹凡突然吼道,接着,其一个瞬步,将火魅儿搂在怀里。
火魅儿感觉背后一股腥风袭来,她有点惊恐地转过螓首向背后看去,但见满身是血的火光兽张口锋利獠牙向火魅儿的脖颈咬来,唬得火魅儿浑身颤抖,恐惧不已。
马竹凡搂着娇躯颤抖的火魅儿,仓促间使出了低阶中等武技火形墙,但见,一道赤红色火焰墙壁出现,抵挡住了火光兽的攻击,那火光兽已然发疯,火焰墙只抵挡片刻就被撞碎.
马竹凡搂着火魅儿瞬步后退到九丈处,与火光兽拉开距离,火光兽继续向马竹凡怀里的火魅儿冲来。
马竹凡怒道:“好你了畜生,纳命来。”
马竹凡运转丹田真气,右掌伸出,喝道:“中阶下等武技火狼术。”
但见,赤红色火焰从其右掌中喷出,汇聚成一条高两丈长的赤红色火焰巨狼,巨狼周身火焰缭绕,咆哮连连,火焰巨狼和火光兽撕咬在一起。
火光兽本就是强弩之末,半盏茶的功夫就被火焰巨狼咬断了头颅,惨死当场,马竹凡散去火焰巨狼,低头看着火魅儿关心道:“魅儿,没事吧。”
火魅儿仍然心有余悸,脸色苍白道:“公子,魅儿没事。”
马竹凡轻轻拍着火魅儿的项背,以示安慰,道:“魅儿,我们不能小看任何一个敌人,哪怕是一只妖兽,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只有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
火魅儿回道:“是魅儿大意了,魅儿会铭记公子的话。”
马竹凡笑道:“以后,我们有空就到火岩洞来杀妖兽历练。”
火魅儿高兴道:“只要和公子在一起,魅儿到任何地方都可以。”
马竹凡捏了下火魅儿的嘴巴,道:“别贫嘴了,去吧,把火光兽的内丹和皮毛取下,我们回去吧!”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马竹凡已到火岩国半年的时间了。
自动上次和火魅儿击杀了火光兽后,两人隔三岔五就会到火岩洞来历练,火魅儿与妖兽厮杀的反应能力和攻击技巧也加强了不少。
亥时,马竹凡盘坐在梧桐树下用丹田中的真气淬炼自己的肾脏,人类的肾脏一共有三大作用,第一是代谢作用,第二是调节作用,第三是内分泌作用。
其实马竹凡在两个月前就开始淬炼肾脏了,肾脏在五行中属水,修炼气固这个境界,修仙界统一的修炼法门便是“五气归元法”
何为“五气归元法”就是观想心气为赤色之龙、肝气为青色之龙、脾气为黄色之龙、肺气为白色之龙、肾气为黑色之龙,五条五色龙,依次飞回丹田,结为一团,名曰“大丹圆”,这是返老还童的妙法。
何为“五气”,这五气其实就是五脏中的污秽之气,这些污秽之气严重影响修道者的身体机能和寿命,随着年龄增大,加速修道者容颜衰老,五脏衰竭。
所以,修道者要用丹田中的真气进入人体五脏上的隐秘穴位中,刺激穴位,将五脏中的污秽之气慢慢逼出,在脑中观想逼出的污秽之气,让其化成与五脏相对应的五色之龙飞回丹田,缓慢在丹田上汇聚成“大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