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全球财富 > 第1章 螺狮壳里做道场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早晨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的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最具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现实写照,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啊?”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排着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肥皂的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jj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zb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ns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hp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是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喘不过气来。

    巨龙车摇摇晃晃地终于停下了,彭渤几乎是被人流挤出了公交车,他长舒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是如此新鲜,他抹了把头上的汗水,一身新衣已被汗水浸透。

    沪海经济报社。

    报社大楼已经就在眼前,当他终于跑了进去,抬手一看手表,离上班还有十五分钟时间。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没有迟到,这让他很是开心。

    “小彭,今天有什么高兴事?”一个老记者也刚刚走进大楼,她打量着彭渤。

    “没事,师傅,大清早起来见到你,高兴。”彭渤笑着抹了一把汗水。

    “瞎贫。”老记者笑了,她突然一指前面道,“这个月的发稿排名出来了。”前面一群人围在大厅中央的墙下。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各人的名字和发稿量,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彭渤笑道,“我的发稿量排名,先要从最后找起,肯定准确无误,我有一双慧眼。”

    前面几个记者笑着回过头来,几个记者看到他都笑起来,果然,最后一名是他。

    “小彭,总编找你。”有人从人群外面喊了一声。

    “好的。”彭渤答道,“师傅,我去了。”

    “跟老鲍好好说,新人,都有个过程。”老记者耐心地嘱咐道。

    对于全年的报道任务,社里实行目标管理,即年初落实任务,把总社下达给社里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各采访室、落实到每个记者,每月都要排名,直接与奖金收入挂钩。

    砰砰——

    “进来。”总编室里传来一个声音,很沉闷,就象这八月沪海的天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