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殿中诸人的反应都一一落在了皇甫超博的眼中,几年之前,皇甫超博曾经在卢植面前装了一回,终于使得卢植的两个儿子真真正正的投入到了自己的麾下。妙书斋小说网..
封侯虽我意,唯愿海波平
如今想想,皇甫超博都觉得自己燥得慌。
人都是想要往上爬的,皇甫超博是如此,殿中诸人也是如此,他们投靠皇甫超博,还不就是为了博一个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不然的话,如何会有“封侯拜相”这个说法
不然的话,陈胜吴广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呼”会得到如此多人的呼应
不然的话,为何会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
至于世间是不是真有淡泊名利之人,皇甫超博知道肯定是有的,只是那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别说是万中无一,就是十万百万当中恐怕也没有一人。而如今在场之中,应该都属于普通人之列,就连最为淡定的田丰也不例外,刚刚从他的眼眸当中一闪而过的亮色,虽然快但是依然被皇甫超博察觉到了。
看到值事宦官又走了出来,殿中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武将队列中为首的黄忠,心中想着接下来应该就是黄忠无疑了。..
“王上有旨,宣国相田丰上前受赏”
殿中众皆是一愣,田丰也愣住了,没有想到自己竟然除了五位老臣之外第一位被封的实权官员。对于前面五人的封赏,田丰知道自家大王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就是为了安抚几人,要知道,大鸿胪也好,太仆少府也罢,都并不是重要的官职,就连朱俊的太尉估计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真正权利还是掌握在少数的几人手中。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稳住心神,快步向前来到殿中,躬身答道“臣在”
“大汉建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献皇帝诏曰唐国国相田丰,天姿朅杰,权略多奇今为唐王皇甫超博所举,特封其爵为官亭侯,邑二百户,以表其功钦此”
田丰听罢,连忙拜服在地,叩首谢恩道“臣孔融谢天子赏,谢大王赏”
对于皇甫超博,田丰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当初虽然用了一些不好的手段将自己从冀州框来洛阳,但是一直在来对自己都是信任有加、重用有加,来到洛阳任职的田丰比起当初在冀州之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所以一直以来田丰也是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为皇甫超博处理好每一件政务。..
如今正是被任命为文官之首国相,让田丰的心中更是感激莫名,但是田丰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除五位老将之外第一位受赏。
田丰之后,便是平东将军黄忠被封爵东武亭侯,食邑二百户;平北将军赵云封爵西关亭侯,良邑二百户;武卫将军典韦封爵滑亭侯,食邑二百户;娄圭封爵长门亭侯,食邑二百户;枣只封爵阳关亭侯,食邑二百户;度辽将军陈靖封爵关内侯,食邑百户;左军将军张安封爵关内侯,赏食邑百户。
五位乡侯、六位亭侯和两位关内侯,这十三个爵位封赏下去,让殿中的唐国一众官员都红了双眼,有汉四百来,封赏的侯爵一共不过数百人,可见想要得到爵位赏赐之艰难,特别是天下承平之时,能够封爵的官员将军更是少之又少。
当初大汉立国之初,高祖一次性封赏了十八位侯,号称汉初十八侯,然后再加上其余的陆续的封赏,拢共也不过数十人。到了后面封侯就更加困难了,像历史上着名的飞将军李广,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三朝,与匈奴大小战事七十余次,至死也没有能够封侯。而据记载,除去皇室以及外戚之外,在这三个朝代,获得封侯的人数分别是汉文帝时十人,汉景帝时十八人,汉武帝时代七十五人,合计一百零三人。
由此可以封侯之难,可见一斑。
如今天下动荡,皇甫超博封王之时的封赏,光是这一次的封侯便有十三人之多,这里面除去除去朱俊他们五人之外,还有其余八人得以封侯,这些人就是唐国官员将领最好的榜样,这如何不能让一众官员将领羡慕。
而这八位当中,文官有三人,武将有五人,除了田丰与赵云之外,其余六人皆是追随皇甫超博起于微未的从龙之臣。而田丰和赵云两人皆是皇甫超博入主洛阳之后才加入,却也给了后进之人以希望。
其实这封赏的八人当中,陈靖和张安两人,皇甫超博确实是抱着补尝两人的心思,因为两人的能力实在有限,这一次趁着自己封王之际能够给两人封侯,但是他们两人的爵位应该也就是止步于关内侯了,以后大不了就是再加个一两百户的食邑。而对于独孤三兄弟,即便是皇甫超博有心给他们一个爵位,却也因为三人的军功实在是太低,所以皇甫超博只考虑在别的方面来补尝。倒是呼延都,如果后面战功能够累积上来的话,说不定也还可以够一够封侯的条件。
“诸位爱卿,此次借封王的机会,孤特意向长安的天子请封了这十三位重臣的封侯,蒙天子看重,无一驳回,此乃侥天之幸。当今天下动荡,大把功名等侯诸位来取,还请诸位戮力同心,与孤一同荡平宵小,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数年之前,孤在卢大家病塌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封侯非我意,唯愿海波平。今天孤亦用此语赚与诸位封侯亦我意,唯愿四海平。若能够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孤又何惜一个侯爵之位”
殿中众人一听,全部激动得面色通红,一齐出列拜倒道“吾等愿追随王上,荡平宵小,换取四海清平,国泰民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好,让吾等君臣一同,荡平宵小,换取四海清平,国泰民安”皇甫超博站起身来,大声道;
“臣等谨遵王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人一齐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