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春日的午后,亭亭玉立,不染纤尘的谭熙莹走进了白晴方的视线,也走进了他的心里。
说来也巧,前几日熙莹在父母的带领下专门来拜望姑母,希望能够得到她的点拨。二姨太平日里虽然很是憎恶自己的兄嫂,但是对于这个清秀温婉的侄女却是满心喜欢和疼爱的。前几年,熙莹随爹妈去关外跑码头,与二姨太有日子没有再见,如今冷不丁的出现在眼前,二姨太心里的欢喜更甚了一层。
二姨太对熙莹的喜爱和看重一是因为她生的与自己有些相象,二则是当年自己待字闺中的时候,熙莹就是在自己怀里抱着长大的,再加之自己多年以来膝下空空,对这个自幼看着长大的侄女自然更加疼爱了。
二姨太听兄嫂说明来意,见他们难得到自己跟前不哭穷不叫苦不要钱,既然是为了孩子的前程,那自己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因此上就满口应承了下来。她留熙莹在自己院里住下,准备将自己当年唱红的那些段子一一传授给侄女,正好也给自己解解闷。
那日,二姨太在自己院里用过早饭,便带着熙莹在家里的各处随意的逛逛,当走到戏班子排戏的院子外边时,听见里面晴方的一段萧太后唱的醇厚大气,酣畅淋漓,二姨太和熙莹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凝神听了起来。二姨太当年唱大鼓的时候,就唱红过一出很有名的《萧后识婿》,里边唱的与晴方他们唱的都是辽国萧太后摆下天门阵,与杨家将斗志斗勇的故事。二姨太教了熙莹几日,熙莹虽然把词和韵律全部记住了,但是由于熙莹的嗓子不似姑母那般宽厚,属于绣花的小嗓,甜润有余,高亢大气不足,因此唱到萧太后这里时火候总拿捏不好,唱的温吞吞的,提不起人的精神。
二姨太给侄女示范了半日,熙莹还是找不准那种感觉,气口和嗓子也总达不到姑母的要求。当正为找不到人物感觉而暗自苦恼的熙莹在墙外听见京胡伴奏下晴方气韵悠长,醇厚大气的演唱之后,在那个瞬间她就像着了迷一样,深深的迷上了这个声音。见侄女听的入迷,二姨太笑着轻轻拍了拍她,然后告诉熙莹:“方才你听的是京戏的《盗令》,里面的萧太后从行头到唱腔再到身段都很出彩,不如你随我进去好好听上一听,看上一看,没准你就开窍了。”说完,二姨太就带着熙莹走了进去。
与师傅们寒暄了两句,又向众人介绍了熙莹,二姨太便拉着熙莹坐到了一边,然后让晴方和月明两个又将《盗令》一段带上身段和京胡唱了一遍。场子上晴方与月明唱的更加卖力,场子下熙莹看得越发的着迷,她仔细的观察着晴方的表情、晴方的身段,认真听着他声腔的高低变换,深浅交替,在某一个瞬间,熙莹的眼前豁然开朗,她从晴方的表演中受到了启发,终于找到了萧太后应该有的感觉。
一段唱罢,晴方和月明又走到廊下,二姨太笑着让他们赶快坐下歇着,然后对教戏的师傅和几个管事的说:“这几日,就让我这侄女早晨跟着晴方他们在院里练练身段,跑跑圆场,再熏熏京戏,几位师傅可要多费费心,别嫌我娘家侄女是个唱大鼓的,替我好好教教她。”
几位师傅一听二姨太这话,自然不敢怠慢,连连说一定用心,一定用心。
熙莹没想到姑母要自己和晴方他们一起练功,心里自然有几分害羞和紧张,她偷偷拽了拽姑母的袖子,二姨太笑着看了她一眼,然后慈爱的拍了拍她的手,轻声说:“孩子,你的嗓子太单薄,气口也浅,身段又不活泛,跟着他们好好练练,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半点坏处,快,听话。”
熙莹知道姑母是为自己好,加之方才晴方他们唱的实在精彩,让她又羡慕又钦佩,熙莹便再没有多说什么,从那天起跟在晴方他们后头练起功来。
二姨太那日拜托完师傅,又专门叮嘱晴方多带着点熙莹,晴方略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应了一声。
熙莹跟着晴方他们学了有一个月,在几位师傅的指导和点拨之下,从京戏里受益良多。她过去唱大鼓都是全凭大白嗓在唱,有的词和句换气也换的不对,弄的自己每到换气时就有些急,而且她站在台上很少有动作,显得很是死板,而她的眼神也过于冷淡,不是很讨喜。在几位京戏师傅的调教下,她终于明白,不论是唱大鼓还是唱京戏,都应该以情带声,大小嗓真假声混着用,什么样的情境应该有什么样的身段,什么样的人物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高低大小,深浅厚薄处处都是学问。
在任家的这一个月,熙莹上午跟着晴方他们练功喊嗓,下午跟着姑母学大鼓,每日虽然忙碌但是无论从唱还是演都较之以往进益了许多。看着熙莹一天天的进步,二姨太这个做姑母的自然又是欢喜又是欣慰,她在将自己当年独有的几出唱词倾囊相授的同时,又给熙莹缝制了几身花色新颖、做工考究的新旗袍,为的就是让侄女能够延续自己当年的荣光。
一个月后,二姨太求了丈夫,让他将熙莹介绍进了天桥规模最大的一家曲艺场子,又在熙莹首演的那天下午亲自给她把场,唱的正是她自己当年唱红北平城的那出《萧后识婿》。有了姑母的点拨和铺路,加之自己过人的悟性,熙莹在台上犹如换了一个人一般,不仅唱的犹如飞泉鸣玉,余音绕梁,就连眼神和身段也更加的灵动富有生气,不再是过去那个在台上有些刻板的姑娘。
当一出唱罢,台下的座们毫不吝啬的将掌声和喝彩声齐齐的送给了熙莹,熙莹哪里见过这阵式,她连连向台下的众人鞠躬致谢,然后带着几分兴奋几分羞涩结束了自己的演出。一进后台,熙莹就紧紧的抱住姑母,在耳朵边轻轻的说了声:“姑妈,谢谢您。”
二姨太也欣喜的用手轻轻的拍了拍熙莹的后背,然后慈爱的说道:“好孩子,这才只是开了个头,往后就要靠你自己个把这条道走得更宽更长更红火,你明白姑妈的意思吗?”
对于姑妈话里的深意和期许熙莹自然明白,她望着姑妈充满期望的眼神使劲点了点头。
二姨太又在后台嘱咐了熙莹一番之后,便坐着自家的洋车回去了。熙莹送走了姑妈,准备回后台洗脸换衣裳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禁微微一动,心想:我以为你没有来,原来你一直都在。
熙莹看见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姑妈家和自己朝夕相处了整整一个月的白晴方。这一个月里,熙莹就跟在晴方后面踢腿下腰跑场喊嗓,练完功后又坐在廊下看着晴方排戏,随着时日的增多,她对这个模样俊朗、天赋过人却又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少年格外的关注了起来。
因为熙莹是任家当家二姨太的侄女,所以上到教戏的师傅下到班子里坐科学戏的徒弟都热脸巴巴的贴着熙莹,可惟独这个白晴方仗着自己唱的比旁人好演的比别人妙,就一副冷若冰霜的模样,从不和熙莹说话也从不在她跟前奉承她。熙莹素日也是个最冷淡孤傲的性子,她对于旁的人上赶着的讨好与奉承心里虽说也感到十分的别扭和尴尬,但是对于晴方对自己的轻视她心里也有一丝不悦和失落。
这一丝不悦倒好说,哪个花样年华的女子不喜欢少年郎追逐的目光,可是说到失落就有点奇怪了,难道熙莹心里对晴方还有些不为外人所察的心思吗?这份心思只有熙莹自己明白,那天在院外被晴方婉转的唱腔所吸引,又跟着姑母坐在廊下仔仔细细的将那出《盗令》看了一遍,熙莹的目光就始终没有从晴方的身上挪开过。她没有想到,一个眉目俊秀,英姿挺拔的少年郎在胡琴声一响之后,就能立马换成一副母仪天下、威严端庄的太后模样,这就已然很让人佩服了,但是从他开口唱的那一刻,熙莹的心就更不可自已的跟着晴方的一举一动一频一笑走了。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清幽,那笑容时而威严时而温和,真真是想不入戏都难。一出《盗令》唱罢,晴方又恢复了男儿汉的模样,大大方方的走下场来,立在阳光下静静的看着旁人的表演。熙莹平生第一次不由自主的想去打量一个少年,她尽量克制自己,可是那份心动却任凭自己怎样的克制都不能被压抑下去,她脸上虽然依旧淡淡的冷冷的,但是在假装不经意的望了一眼晴方后,她眉间的那一抹淡淡的忧伤就像冰山之巅的白雪一样在炙热的阳光下慢慢的消散融化。
从那日以后,晴方越是无视自己的存在,熙莹就越是懊恼,越是懊恼就越是难以抑制的想要引起晴方的注意,哪怕是让他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一瞬也好。熙莹哪里知道,就在她百转千回的同时,少年白晴方也正在为了她而辗转反侧,相思难眠。
在戏班子的这些孩子里,晴方不是一个热情似火左右逢源的人,他最不擅长奉承人,也不屑于拉拢人,因此他在班子里的人缘一直有限,加之他的性子向来如同竹节从不打弯,刚直有余柔软不足,让旁的人亲也不是远也不是,总之他在师兄弟们眼中是一个另类,不似师兄骆月明那样谦谦有礼,温润如玉。
晴方每天晚上躺下之后,满脑子都是熙莹的身影,他恨不能一眨眼的功夫就迎来第二天的太阳,因为那样他就又能看见熙莹亭亭玉立的模样。可是,每天当熙莹站在自己身旁的时候,他又紧张的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他,他又不屑也做不到像骆月明那样坐在熙莹身边热络的嘘寒问暖、聊天谈话,他惟有一如既往的冷冰冰的坐在一旁,将自己伪装和包裹起来,不让别人窥探到一丝的异样。
两个彼此有意的人就这样在心中暗自纠缠,谁都不肯也不敢向前多走一步,任凭这美丽又短暂的春光悄悄的在身旁一天天的流逝。
春天已经过半,在姑妈家学戏的日子一转眼就到期了。一个月后,二姨太带着熙莹来到院里,向师傅和班子里的众人辞行,她的心中有万般不舍,千般不愿,她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来得及去学,还有好多话没有来得及和那人去讲,但这里虽好却不能久留,毕竟她是要赚钱养家的。告别的时候,熙莹在院里并没有寻到那个冷冰冰的身影,他为何今日不在院中,是病了还是怎么了,他往日这个时辰应该是在院子里排戏的呀。熙莹本来想着临别之时,能再看一眼那个让人又恼又恨又爱又敬的白晴方,可是他却像一团浮云一般不知道飘向哪里去了。
简单的道别之后,在众人的目送之下,熙莹依旧一脸平静的跟着姑妈走出了学戏的小院,她的眉间又浮起一抹淡淡的忧伤,任凭这满园的春色也难以让那忧伤消散。
走到正门口的时候,熙莹意外的看见晴方竟然站在那里,肩上背着一个包袱,熙莹认得那包袱是姑妈今儿早上亲自包好的,里面装的是姑妈做给她的几件上台的衣裳,还有一些糕点果子和药膏香丸之类的东西。
熙莹猛得记起,吃过早饭,姑妈说待会让人背着包袱送自己回家,难道送自己的正是他?
正想着,二姨太笑着对熙莹说:“莹儿,就让小方子送你回去吧,好在家离的又不远,我也就不给你叫车了,免得让这家里旁的人瞅见又说我娘家的人轻狂。”
熙莹听姑妈如此说,心里其实万般的欢喜,但她嘴上却说道:“姑妈,不用麻烦旁人了,我自己背着包袱走几步就回去了。”
“那哪成啊,就让小方子送你回去,听话。”二姨太慈爱的整了整熙莹的衣服,将她送出了大门,然后又交代了晴方几句。
熙莹和晴方四目相视了一下,然后都有些慌乱的把目光马上移向别处,一前一后的走下了门口的石台阶。
春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熙莹和晴方一前一后走在街市上,不紧不慢的保持着一米的距离,说近也近,说远又远,近的可以听见彼此均匀的喘息声,远的看不见对方的面容。熙莹看见身旁的墙壁上映着他们两个的影子,晴方背着包袱的影子就像驼着一个大大的龟壳的乌龟一样,熙莹不由得掩住嘴冲着墙上的影子笑了一下。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连忙朝后看了一眼,她发现晴方也正冲着墙上的影子发笑,显然他也发现了熙莹发笑的原因。熙莹还是头一次看见晴方笑呢,原来他不绷脸的样子更好看,就像这和煦的春风一般清爽。此时,晴方也看向了熙莹,他发现笑起来的熙莹也没了往日的孤冷,眉目间多了一丝娇羞与绚丽,两个年轻人这一次都没有把目光轻易的挪开,而是彼此会心一笑。
两个人的影子渐渐的在拉近,越来越近,直到交织在一起,两颗年轻的心也怦怦跳的更热烈了。那一春,那一日,那一城的春光,因那这一对清涩又青春的男女而显得越发的明媚越发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