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家烈的侄子王友达是高县的实际控制者,但名义上高县还是有个叫做赵长寿的县太爷。猎『 Δ
和黄浩然的会面被安排在这位赵县长的办公室。王友达公开的身份是县政府顾问。这样既可以保证让他参与到这场会面中来,又可以不必被顶在最前边。
“鄙人赵长寿,是高县的县长,不知道黄司令为什么要见我的顾问王先生?”
装模作样的开场词,赵长寿企图扮演挡箭牌,好让王友达躲在旁先观察观察情况,但却被黄浩然单刀直入的打断了。
“王顾问的全名是王友达吧?你是王家烈的侄子?”
黄浩然在亮出身份通报之前,已经在高县绕了好几个小时。活在川贵两省边境上的老百姓并没有官员的那些顾虑,外来客可是他们的财源。换上便衣带着杨文娜花了几块“半开”银团吃了顿饭,高县的情况黄浩然便了解得清清楚楚。
武汉政府行的法币,在这样的两省边境地区并不好使。贩卖烟土的商贩和当地居民对钞票相当不信任,半开银元才是这里的硬通货。
云南的半开银圆,即清政府所批准的银铸币中的半圆银圆,每两枚抵壹圆银圆枚使用。
云南本省的机铸银币,以这种半圆银圆为主。
辛亥革命后,民国开元铸币厂新模来不及做,但急需铸造银圆,所以只能用旧模,是民国年间铸造的唯清朝的龙洋。由于它较适应于相对落后的云南社会经济的水平,所以云南自铸银圆和流通市面的银币以半开银圆为最多。
1911年,云南“重九光复”,建立了军都督府,并成立了地方金融核心机构富滇银行。1912年,军都督府布告示,明令富滇银行“行各种纸币与银圆,律通用”,从而确立了银圆本位,成为全国继四川之后“改两用圆”的第二个省份;接着又将云南造币分厂改为云南造币厂,自行铸币,铸数日多。云南在历史上是“受协”省份,辛亥革命后,由于“协饷”停止,为筹措军政费用,本省造币厂所铸大圆,为数不多,后来由于纸币充斥,铸料不足,乃专铸半开银圆。191年,护国成功,又铸银圆,而公开行的仅有半圆种,后铸新版“拥护共和”纪念银币也是五角银币。经此过程,半开银圆沿袭其清末时已在云南广泛流通和使用的习惯基础,实际上已在云南取得了流通中主币地位。初铸的半开银圆,尚维持着原来的成色标准,如上文提及的“拥护共和”纪念银币,与老云南半开银币成色致,都为含银成六。但护**兴后,因军用浩繁,被迫以铸造减色半开为筹饷办法,致使半开由成降至七成六成,乃至五成,甚至不足五成者。尽管这种低值银币在不断铸造出笼,但因同时还有富滇银行行的大量纸币充斥市场,铸币竟还远远跟不上滥纸币的需要,以致在金融日益混乱的市场上,人们“宁要半开,不要纸币”。于是,贬色的半开越铸越多,流通愈来愈广,甚至越出省界,进入贵州广西及四川的部分地区。云南遂半开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