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重启巨星之路 > 第285章
    (还没修改完毕,请读者大大们在半小时之后刷新一下。)

    感动,是真的感动。

    在看过赵诚大热天还穿着长长的迷彩服,冬天被风吹得冻起满脸冰渣子后,再听到老人的话,实在让大家感触很深。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甚至是现在都还存在着的事。

    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久了,有时会把一切看得理所当然。

    甚至会忘记有群可爱的无名勇士,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付出着。

    而这个节目,把他们重新带进了大家的视线中。

    赵诚在拍摄【守卫边疆的军人】时,是真的跟着整个节目组来到了边疆地区。

    华央在节目立项之前,就已经跟有关部门做好了协商。

    所以,他们来到这里拍摄都是经过同意的。

    只要节目组不影响战士们的正常工作,别进去不允许拍摄的范围,基本没什么问题。

    另外,除了赵诚自己和少许演员外,军人们在节目中也有集体出镜的一幕。

    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都是真实场景。

    赵诚扮演的原型老人,今年其实也才50来岁。

    可模样看上去比平常的50岁老人要憔悴不少,像60多岁。

    虽然他站直了以后,依然有着挺拔的军人之姿,但多年的辛苦全写在脸上。

    老人家里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电视和小霸王游戏机。

    不说富裕之家,起码都是条件不差。

    假如老人当时选择的不是当兵,他估计会过着滋润的生活,保养得当,然后像李治海那样,到了50岁看着也还是30多岁。

    观众们心中都充满了感慨,化身为节目的自来水,四处宣传。

    “真是出乎意料的好看,好期待下一集啊,完全没想到我有一天会催更一部记录片。”

    “《我和祖国的那些事》这名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看过的人都猜测它是个无聊的节目,看过的人才明白它有多么贴切。”

    “我之前还以为赵诚是节目组邀请过来讲‘爱国心得’的嘉宾,可现在看来,他是身兼力行啊。”

    华央是观众缘不错的频道大哥。

    但它除了《新闻联播》和几个老牌的节目外,整体收视率其实不算高。

    旗下有些小众频道,更是把为爱发电诠释得淋漓尽致。

    《那些事》这节目则是小众里面的小众,哪怕别人在摁台无意中看到了,也会下意识地略过。

    尽管制作再精良,在前世也没能溅起一粒水花。

    因为大家对华央的印象已经固定了,都认为他们做出来的节目,都是严肃的教育或科普。

    所以有很多优秀的节目,由于大家的先入为主就这样被埋没了。

    其实,《我和祖国的那些事》在前世也很棒。

    哪怕从前没有赵诚的加入,节目的质量依然扛扛的。

    毕竟立项的资金,有90%都投入在节目的塑造当中,演员也严格按照演技的标准来进行选取。

    例如这期【守卫边疆的军人】,为了追求真实感,监制让全组人都搭乘飞机来到了边疆地区。

    除了赵诚开头的在家玩耍的场景,其余镜头都在这里完成拍摄。

    一整个节目组的住宿、伙食以及交通费用,那是非常庞大的。

    最后,只剩不够10%的资金,用来支付全体演员的片酬。

    这样的良心节目,怎么能不好看?

    可引用观众的话来说,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龚导演一心一意放在节目的制作上,其余宣传什么的一概不管。

    因为在他眼里,华央本身就是个金字大招牌,识货的人自然会过来看,没必要像其他卫视台那样暄众取哗地进行炒作。

    道理是这样没错,但龚导演没了解过现在的人,更倾向于快餐式节目。

    大家没那么多深沉的想法,表面上看着哪个好就看哪个了。

    这就是《那些事》前世扑街的原因。

    而这辈子有了作品口碑向来就不差的赵诚,总有群人会因为看见这个名字,而尝试收看节目。

    如今又有一群观众现身说法,力证节目很好看。

    这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兴趣。

    大家抱着打开试试的心态,去瞄一眼这种平时绝对不可能关注的节目。

    结果这一看,就沉迷到无法自拔了,一个个像当时参与论坛直播的那些网友那么惊讶。

    由于,谁都想不到龚导演会以这种‘重现过去’的方式展开叙述,所以,《那些事》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龚导演虽然比较古板,但也完全不至于对一些热点盲目。

    他在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观察了一下反馈情况。

    然后,发现了有很多观众喜欢赵诚,就干脆把属于赵诚的特辑,全堆在了前面一块播出。

    把节目选在中秋期间首播是对的,大量的学生和工作者群体,放假回家。

    除去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这些基本环节外,就没啥事干了。

    这突然在放假的第一天冒出个爆款节目,众人哪怕凑个热闹也会过去瞅一瞅。

    等到了第二天连播的时候,节目的收视率直接翻了三倍。

    而第三天播出,收视率已经是首播时的九倍以上了,这也是个宣传的好机会,赵诚马上就联系了赖总,让他安排一下热搜。

    中秋假期的最后一晚,微博也就因为这个话题爆了,观众们的热情超级爆炸。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些事》是我今年看到最有意义的节目!”

    “我就知道疯狂跟身边人安利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九倍的收视率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我很自豪!”

    “我第一眼看到有赵诚参加的时候,就知道节目不会差,但没想到比我想象中更棒。”

    别说是观众激动,就连节目组的负责人龚导演都惊讶得不行。

    他在节目开播之前,对收视率其实早就心里有数。

    毕竟,他一个跟华央有着不少合作的老牌导演,肯定是能预测得出收视率走向的。

    尤其是龚导演以前替华央,做过一个类似的节目。

    他当时费的心思 ,甚至比现在拍《那些事》还要多,可回报的结果却是收视率低下,观看的人寥寥无几。

    而且经过调查之后,看的人有九成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家。

    最后,节目因为完全拉不到广告赞助商,亏损得实在太严重,只能被砍掉。

    在那个时候,龚导演就对年轻观众失望透了。

    所以,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

    龚导演这次依然尽心尽力,但再也不会期待些什么,就抱着观众们爱看不看的心理。

    无心插柳柳成阴。

    《那些事》首播已经超出了龚导演的预期,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

    虽然,节目在中秋假期期间的三连播,已经暂时停止了,以后会恢复到每周两集的正常状态。

    但大家的爱国情绪,却像成堆的干枯稻草一样,被《那些事》点燃了熊熊的烈火。

    小年轻们纷纷在网络上看得见的地方,表达着自己对军人们的理解。

    嘴巴甜一些的,还会一口一个‘战士哥哥们辛苦了’地说话。

    还有岁数长点的大龄青年,则说着自己曾经被军人战士帮助过的经历,让很多网友又是一阵感叹。

    至于那些不会上网的大爷大妈,在看过节目之后,也用自己的方法对军人表达心意。

    其实,他们不是很分得清哪些才是军人。

    但这不要紧,反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就全都是好样的。

    所以,他们买了很多水果、五谷杂粮或者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给提到警队、消防队和武装部去了。

    后者自然是不可能收他们的礼物,可无论怎么拒绝,大爷大妈非要把东西留下来。

    有些实在是送不出手的,仍然不死心。

    等到第二天大早或者晚上的时候,把东西放在值班岗位或者门把手上,丢上就直接跑了。

    让很多当班人员哭笑不得。

    节目后续引发的连锁效应太强大,让一些不看节目的人也跑去围观《那些事》。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这个爱国群体变得越来越大了。

    2011年的时间,恰逢在中秋过后不久就是十一国庆节。

    《新闻联播》把这件事的具体整理了一下,当成了素材播放到新闻里面。

    《那些事》整个节目组的成员都高兴得不行,他们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了收获。

    正能量题材,终于出现一个能够跟那些娱乐性综艺,站上对手擂台的节目。

    龚导演再次获得了宝刀未老的称号。

    另外,刨去大家对军人们的喜爱以后,他们第二感兴趣的,就是这个节目的拍摄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因为有些片段是真的拍得十分骇人,在第三期的时候,赵诚扮演的是一个救生员。

    这个救生员的原型人物,就是获得过《感动华夏十大人物》其中一次荣誉的人。

    救生员赵诚在一个海滨城市居住,他在平时只是一个转着薪酬不多的普通仓管员。

    但等到每天下班以后,他就会来到家附近的海滩,成为一个没有工资的救生员。

    在赵诚坚持当救生员的17个年头里,总共救起了48条鲜活的生命。

    当赵诚21岁时,第一次从海里救起一个小女孩后,他就牺牲了很多陪伴家里人、自我发展的时间,用来守着这个海滩。

    龚导演为了凸显救生员到底有多么不易,特意用一幕惊险的场景来说明。

    那是天气不太好的一天,昏昏沉沉。

    海浪也比平时更加波涛汹涌。

    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是不适合出海打鱼的。

    然而,有个家庭贫困的两兄弟,因为等着要钱给换重病的妈妈做手术,就不顾危险地出去深海捕鱼。

    由于心急出海,有些日常准备就没有按部就班的检查。

    他们出海的那首小船,在去到深海鱼多的地方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故障。

    而贫困两兄弟所在的那片海域,又正好是浪最大的时候。

    两人很不幸地连船带人一块被海浪打翻了。

    所幸他们水性不错,翻船的地段离岸边也不是很远,就是境地往岸上游。

    实话实说,赵诚在下水拍那一幕之前,是写好了遗书的。

    虽然选的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海滩,但那毕竟是大海,是大海就会有风险。

    华央旗下为数不多的一个访谈节目,看准了节目组现在的热度。

    整个节目最大的赢家,除了导演以外,就要数当了好几期男主角的赵诚。

    他的敬业,这回真的是被超级多人认可。

    以前的电影,虽然也能体现赵诚敬业的一面,但那到底是在拍商业大片,有些人还是会抱着‘他为了赚钱才拼命’的成见。

    而这回不同了。

    嘴巴甜一些的,还会一口一个‘战士哥哥们辛苦了’地说话。

    还有岁数长点的大龄青年,则说着自己曾经被军人战士帮助过的经历,让很多网友又是一阵感叹。

    至于那些不会上网的大爷大妈,在看过节目之后,也用自己的方法对军人表达心意。

    其实,他们不是很分得清哪些才是军人。

    但这不要紧,反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就全都是好样的。

    所以,他们买了很多水果、五谷杂粮或者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给提到警队、消防队和武装部去了。

    后者自然是不可能收他们的礼物,可无论怎么拒绝,大爷大妈非要把东西留下来。

    有些实在是送不出手的,仍然不死心。

    等到第二天大早或者晚上的时候,把东西放在值班岗位或者门把手上,丢上就直接跑了。

    让很多当班人员哭笑不得。

    节目后续引发的连锁效应太强大,让一些不看节目的人也跑去围观《那些事》。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这个爱国群体变得越来越大了。

    2011年的时间,恰逢在中秋过后不久就是十一国庆节。

    《新闻联播》把这件事的具体整理了一下,当成了素材播放到新闻里面。

    《那些事》整个节目组的成员都高兴得不行,他们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了收获。

    正能量题材,终于出现一个能够跟那些娱乐性综艺,站上对手擂台的节目。

    龚导演再次获得了宝刀未老的称号。

    另外,刨去大家对军人们的喜爱以后,他们第二感兴趣的,就是这个节目的拍摄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因为有些片段是真的拍得十分骇人,在第三期的时候,赵诚扮演的是一个救生员。

    这个救生员的原型人物,就是获得过《感动华夏十大人物》其中一次荣誉的人。

    救生员赵诚在一个海滨城市居住,他在平时只是一个转着薪酬不多的普通仓管员。

    但等到每天下班以后,他就会来到家附近的海滩,成为一个没有工资的救生员。

    在赵诚坚持当救生员的17个年头里,总共救起了48条鲜活的生命。

    当赵诚21岁时,第一次从海里救起一个小女孩后,他就牺牲了很多陪伴家里人、自我发展的时间,用来守着这个海滩。

    龚导演为了凸显救生员到底有多么不易,特意用一幕惊险的场景来说明。

    那是天气不太好的一天,昏昏沉沉。

    海浪也比平时更加波涛汹涌。

    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是不适合出海打鱼的。

    然而,有个家庭贫困的两兄弟,因为等着要钱给换重病的妈妈做手术,就不顾危险地出去深海捕鱼。

    由于心急出海,有些日常准备就没有按部就班的检查。

    他们出海的那首小船,在去到深海鱼多的地方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故障。

    而贫困两兄弟所在的那片海域,又正好是浪最大的时候。

    两人很不幸地连船带人一块被海浪打翻了。

    所幸他们水性不错,翻船的地段离岸边也不是很远,就是境地往岸上游。

    实话实说,赵诚在下水拍那一幕之前,是写好了遗书的。

    虽然选的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海滩,但那毕竟是大海,是大海就会有风险。

    华央旗下为数不多的一个访谈节目,看准了节目组现在的热度。

    整个节目最大的赢家,除了导演以外,就要数当了好几期男主角的赵诚。

    他的敬业,这回真的是被超级多人认可。

    以前的电影,虽然也能体现赵诚敬业的一面,但那到底是在拍商业大片,有些人还是会抱着‘他为了赚钱才拼命’的成见。

    而这回不同了。

    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