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百万担记的粮食以及各种御寒物资,在李承乾的统一调度下,使用他指导工匠做出来的爬犁从长安运到伊州,再从伊州运送到西域各地,这不仅换来了百姓的歌功颂德,也让那些依旧怀有异心之人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慑!
没有人会想到大唐居然真的会拿出上百万担的粮食赈济灾民,更没有想到大唐居然真的有那个能力将粮食运到西域各地。
而既然粮食能够送到,那便意味着大唐的大军随时都可以出动,让原本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丝毫不敢再有任何异动!
……
“殿下,此次赈灾共计调运粮食一百二十万担……截止昨日两道十二郡上报的信息之中,再无冻死、饿死之人!不过……”
“不过什么?”
“如今方才开春,距离秋收尚有数月时间……这段时间是否依旧免费向百姓发放粮食?如果继续免费发放,恐怕朝廷也无力支撑……”
石万年如今已经升任西域都督府长史,辅佐李承乾这个西域都督府大都督统辖西域诸事。
虽然这个西域都督府只是一个为了方便李承乾管理西域事务临时设立的机构,等李承乾离开西域就会被撤销,但是,石万年这个长史的权利一点都不小,西域两道十二郡之内除了军事之外,所有事务他都可以管理。所以,对于各地赈灾情况他可以说最为了解。
如今距离官府免费向灾民发放粮食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时间也来到了贞观六年。有了大唐全力救助,此次波及整个西域的雪灾并未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当然,不死人是不可能的,但是相较于以往,人数少了很多就是了!
李承乾自己是觉得赈灾效果不怎么样,但是其他人对统计上来的人员伤亡数据震惊不已,甚至远在长安的李二陛下在看到李承乾发回去的奏疏,一度以为是有人欺上瞒下、谎报数据,为此还专门下了圣旨让李承乾严查造假之人,并严加惩处……
当李承乾看到这封圣旨,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人品果然坚挺,自家老子都丝毫没有怀疑数据是自己造假的。
第二个反应就是自家老子也太小瞧自己了,居然以为自己没有什么经验,被底下人骗了而不自知!自己怎么可能那么傻呢?
如今最困难的寒冬过去了,可有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又摆在了众人面前,那便是那些受灾的灾民的生计问题!
虽然已经在大唐的统治之下的西域,百姓都分到了土地,但也不可能立马就收获粮食,至少也得再等几个月时间。而这段时间那些灾民该如何安排?
如果继续由朝廷发放粮食,哪怕大唐这几年连年丰收,也无力支撑!可若是放任不管,那之前耗费海量粮食及各类物资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民心必定会毁于一旦,那整个大唐的西域战略就将前功尽弃。
李承乾皱眉思 索片刻,想到了一个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粮食肯定得发放,不然咱们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不过并不是免费发给他们……”
“殿下的意思 是?”
“修一条路,一条直通中原的路!”
“修路?”
“对,雇佣西域百姓修一条连接西域和长安的路……”李承乾将自己想到的解决办法详细讲述出来,在场众臣脸上疑惑的表情也渐渐变成了震撼!
“殿下英明!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灾民生计问题,又可以不耗民力修筑道路……果然是两全其美之法!”
面对众臣的称赞,李承乾只是淡淡一笑,虽然办法是他说出来的,可是却不是他的原创,后世可是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创举,名叫“以工代赋”……
“殿下,之前煽动民变之人已然调查清楚,为首者乃是原高昌王鞠文泰……”
“哦?鞠文泰?原来是他!我都差点忘了还有这么个人了……抓到了没?”
“属下无能,让他提前跑了。”
“跳梁小丑不足为惧……不过尔等依旧全力追查,早日将其抓获。”
“是!”
“好了,西域诸事既然定,孤不日也将返回大唐,此地之事便拜托诸位了!”
“臣等定竭尽所能,必不负殿下及朝廷所托!”
从去岁离开长安至今,已经过去半年有余,大唐的西域战略基本已经实施完毕,剩下的一些细枝末节之事已经无需李承乾亲自操办,他自己也有些想念长安以及那里的那些亲朋好友。最重要的是,昨天他接到了李二陛下的一封密信,要他尽快返回长安!
尽管李二陛下并未在心中说明是什么事要李承乾尽快回长安,但是李承乾从书信之中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李二陛下言语之间的焦急之色!
安排好西域诸事,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造成,李承乾便在一万玄武卫的护卫下离开了延城,向东而去……
……
长安,太极宫,两仪殿内,李二陛下眉头微皱,看着李承乾送来的关于修建西域与中原直道的奏疏。
“太子所说之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若按照太子殿下所说,修建这条道路无需朝廷耗费多少钱粮,臣以为自无不可!”
“臣附议!西域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由朝廷出钱、出粮来修建这条直道臣以为都值得,何况现在无需朝廷投入毫厘?”
“臣以为太子殿下此法极妙,完全可以大力推广,我大唐各地的直道可是好些年都没有修缮了!”
“嗯,玄龄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拟旨昭告天下吧!”
“遵旨!”
“好了,这件事就说到这里,说说另一件事……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众臣不复方才积极的表现,反而全都低头沉默不言,让李二陛下眉头皱的更深,拳头握了几次,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良久才长长一声叹息道:“唉……罢了,诸位爱卿去忙吧,尽快将直道之事安排好!”
“是!”
众臣纷纷告退,留下李二陛下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大殿之内,面带落寞的看着殿门怔怔出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