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修真小说 > 完美 > 第464章 大禹渡江
    一路而行,赵京娘浮空倒也没影响几人的速度。淑乐和小延汐,铉恒运用内力裹带二人飞身冲向高空,四人无比诡异,一个在铉恒头顶上被担架支撑着,两个小孩被铉恒用内力裹带着。四人前往大禹渡口,整整用了一个早晨。

    大禹渡,依山傍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此地树木四季葱郁。

    传说古时大禹治水曾在此拴马、憩息,故被人们称为“神柏”。在神柏下翘首远望,滚滚黄水迎面扑来,游船往来荡漾,诗情画意跃然大河之上。

    大禹渡,有一亭子,名曰望岳亭——位于沉沙池东南方,亭子六角玲珑,拱式在花板上龙凤相戏,举目西眺,华乐在望,故取名“望岳亭”。大禹渡的山谷摩崖上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个大字。由于船只往来于黄河两岸,使大禹渡更富诗情画意。

    来到大禹渡,铉恒四人引人注目。很快,四人被特别邀请到船上。铉恒四人来到此地的势无人能敌,所以,才能够被其他人关注。与高手同行有安全感,大家乘船都为安全问题着想,几个呼吸间,这艘船人满为患。

    大船开始形式,大禹渡为上游,黄海是下游。想要从大禹渡直接到达黄海是不可能的,这中间涉及到转船的问题。

    在船上,铉恒与赵京娘、小延汐、淑乐几人受到优待。其他人都是群人居住一室,而这里人则全部居住一室。

    船摇摇晃晃,赵京娘无比难受,幸得铉恒多次运输内力给赵京娘,这才稳住她的病情恶化。

    “小延汐,之前说过,京娘的病有救,真的能够救吗?”铉恒看到赵京娘如今的样子,怕是还没到雁荡山就已夭折。

    “哎!说来惭愧,我那是唬人的。”

    “这种事能开玩笑……我……真想……一巴掌……拍死你……”听到小延汐的回答,铉恒举起手,又想拍人。

    “别……”小延汐嗖的一声,跑得远远的。

    “你是如何看出她身体情况的?”冷静过后,铉恒询问小延汐根源。

    “等你把归一真窍诀修到第二层,便能看穿人的身体。”小延汐回答。

    铉恒运转归一真窍诀,全身骨骼响个不停。

    “才第一层后期,干爹,继续努力。”小延汐拍了拍铉恒的肩膀。她这样子,像是老人教育孩子。铉恒无语,这小屁孩还教训起自己来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小延汐懂的可真多。

    “咳咳……马大哥,我们什么时候到雁荡山?”赵京娘咳嗽,气息孱弱无比。

    “快了”铉恒敷衍对方,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说还远而让对方绝念头。

    “爹,我们去雁荡山干嘛!”

    “玩”铉恒同样的敷衍淑乐。

    “好哎!去玩喽。”淑乐高兴的跑到船舱玩耍。

    次日清晨,铉恒等人到达函谷关,要从函谷关重新乘船才能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地处“两京古道”即长安、洛阳之间。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函谷关仅靠黄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当年,“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的终军等人曾在这里留下各种传奇之事。

    函谷关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而且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成为军事要冲。

    铉恒来到函谷关,不为其它,只为看一看儒学圣人老子的雕像。

    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三丈多高的“瞻紫楼”。

    一日清晨,尹喜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老子书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

    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郎中与那人争执,青牛只是咔咔不止后突然咔出一个肉团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

    人们为了感激老子之情,家家户户贴春联,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笔趣库小说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