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人格魅力 > 第十二章 暗 恋
    陈彬的教学任务很重,也很充实。工作之余跳到大清河游游泳。周日早上,常去学校对面的山包上吹吹竹笛,放松放松。

    一个周日,陈彬照样在山包上吹笛子,一些青年人拿着锄头上来了,有五男七女。他们自称是西安市来的知识青年,在北沟公社于家坪cha队。由于都是年青人,他们之间说话也很投机。知青们说是通过本村的中学生知道陈老师的,没想到能在这里相遇。他们生产队的地就在山角下。周日上工时,有时听到陈彬的笛声。说笛声常勾起他们思家的念头,曾几次想上来,怕队长说,一直不敢来。今天队长没来,他们便上山了。大家很高兴认识陈彬。

    正因为那次的相识,这些知青成了陈彬的常客,一有空就来学校找陈彬。时间长了,他们也常向陈彬说些心里话,大家都很羡慕陈彬上了大学。但对陈彬来水岭这个穷山沟不理解,说他们上山下乡是心血来潮,以为农村真是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现在看来和他们想象的相差甚远,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吃不消。农民很不欢迎他们,他们成了农民的负担。也不知道在这里要呆多长时间。如果这样下去,一生就完了。

    陈彬劝他们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说不上那一天能派上用场。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

    从此以后,知青们成了陈彬的常客,陈彬成了他们的主心骨。大家在一起无话不说。有不明白的事就向陈彬请教。

    陈彬除了给综合学校的孩子上数学课,还要给乐队的成员教乐器,抽空给这些知青们补课。一天下来,陈彬累得筋疲力尽,有时甚止连饭都吃不下去。

    乐队几年如一日,不间断地练习着,提高着。可学校和部队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走的,有来的。熟练的走了,生手加入了。为了提高学生的水平,又尽量不影响他们的学习,陈彬把假期利用起来。

    每年的两个假,他都不回家,全心全意地教。寒假比较难过,因为是冬天,山区比平原格外冷。学校条件很差,没有取暖设施,孩子们的小脸冻得红红的,手指头冻得发僵。但孩子们的热情依旧很高,每天基本能够完成陈彬的计划。一直练到大年三十的上午才放了假。过了初三,再组织起来练。由于过年,正好当地人都休息,一听说学校排节目,来了不少人,很多学生的家长也来了。因为这里是全县唯一能听到乐器的地方,教室两边的窗户外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陈彬耐心地指导学生们调音。正式排练时,当指挥。有时停下来指出存在的问题。当孩子们演奏出一段完整的曲子时,外边便响起鼓励的掌声。就这样,天天如此,学校无疑成了全县最热闹的地方。

    陈彬除了教学,还要用不少时间为小乐队操劳,除了训练,乐器坏了,还得修理。

    一天,陈彬去西安买乐器配件,在大街上邂逅宋小莉和她的母亲。此时已是中午十一点半钟,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母女俩要求陈彬去她家里吃饭,陈彬以公务在身,婉言谢绝。但在二人盛情邀请下,陈彬只好去了宋家。

    由于要办事,下午还得赶回水岭,所以陈彬在宋小莉家呆的时间不长,吃了饭,马上就去办事。今天发生的这一切,陈彬浑然不知其中的秘密,实际上这完全是宋小莉精心设计的。

    宋小莉何许人也?她是水岭县北沟公社于家坪村的女知青。一九六八年下半年,全国的高初中在校学生,响应毛首脑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知青们高喊着“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下乡了。那时的她和所有知青一样满腔热血,打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辉煌壮丽的人生,她和学校的一批同学浩浩荡荡开进南山山区,下到水岭县北沟公社,她和其他10名同学分到了于家坪村。

    当年她十八岁。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杠,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shen手生活的城市姑娘,凭一时的热情,在一个山区生活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还将就,时间长了,怎么受得了。于家坪村在一个山坳里,山高谷深,开门就是山,干活就爬山。这里山地贫瘠,打不了多少粮食。去地里,光上山就出一身汗。一天下来,全身shi透了。回到住处,连个澡也不能洗,弄的全身都是虱子。

    这样的日子她实在受够了,不知这种蹉跎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每当回到父母身边,常常哭着诉苦。可是知青上山下乡那是大势所趋,父母有什么办法。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在这六年里,她老在琢磨早点离开农村。按常规,这个年龄早就该谈婚论嫁了,宋小莉整天发愁。她想在城里找个对象,找个机会调回去,可这时的同龄人大都下乡了,找个知青自己又不甘心。当她结识陈彬后,常去那里补课。陈彬敏捷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她折服。一道很难的数学题,经他一指点,便茅塞顿开。

    从此,她不知不觉迷恋上了陈彬。她喜欢陈彬那温文尔雅的性格,慈眉善目的形象,幽默大方的谈吐,朴素无华的品质,虔诚助人的精神。渐渐的陈彬在她心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也常让她魂牵梦萦,成了她的依靠和知音。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根本不同意。原因是:陈彬是一个山东人,又在那个穷乡僻壤的水岭山沟里教书,没什么出息。他们认为女儿迟早会返城,就是找个工人也比山沟里的教书匠要强。可小莉就是认准了陈彬。父母没有办法,唯一的千金,掌上明珠。俩人便答应找个机会见见陈彬后再说。前天,小莉得知陈彬要去西安,便提前请假回到西安,在汽车站等着。便出现了前边提到的小莉和母亲在大街上“邂逅”陈彬的一幕。

    送走了陈彬后,全家开始讨论起来。小莉忙问:“爸,妈,你们瞧陈老师咋样?”母亲刘彩英开口说:“总的来说,人家毕竟是大学生,说话、待人接物都很有水平,人长的也帅,工作也不错,在学校里人缘也好,老师同学都评价很高,咱们没啥可挑的。至于山东人吗,我看咱西安市外省人也不少,这也没啥。现在关键是个教书匠,我就不喜欢教书的,有啥出息。”

    小莉忙cha话说:“妈,在山沟工作是暂时的,以后有机会往外调吗。至于教书匠吗,这有什么,只要书教的好,说不定将来还能成为大学教授呢。”

    小莉的父亲宋仁凯听了女儿这番话冷笑了两声,说道:“调,那么容易,你以为你爸是省长还是部长,你爸才是个科级干部。”说完,半天没人说话。过了一会儿,宋仁凯问:“小莉,这件事人家陈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小莉说:“他肯定同意。”宋仁凯问:“他肯定同意?你怎么知道的?是人家向你表了态,还是托别人传了话?”“都没有。我发现他对我有好感,一见我就笑。”“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小莉呀!你也太天真了,人家对你笑,你就认为人家是那个意思,他见了我也笑呢。”宋仁凯给女儿拨了盆凉水。

    “爸,你理解错了,不光是笑,还有另一种眼神。就是那种……反正我也说不上来的那一种眼神。让人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宋仁凯是个眼里有数的人,虽然陈彬在他家呆的时间那么短,也没有说多少话,但他看出这个人不一般,和自己的女儿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他怕女儿看走了眼,造成误会。

    “你们俩单独在一起谈过吗?”宋仁凯问。“没有,每次都是我们几个知青一起去他那里,我没机会向他表白。”

    宋仁凯听了更怀疑了,那么多人一起去,怎么能看出人家给了女儿特殊的眼神,他觉得女儿在单相思。

    “爸,你和妈要是没有什么意见,我就要向他表白了。”宋仁凯一听忙说:“别,别,八字还没一撇呢,我觉得你们俩人落差tg大的,不一定合适,将来生活在一起,能有共同语言吗?你要和人家谈对象,你不怕人家给你闭门羹?”

    刘彩英不满丈夫对女儿的态度,忙说道:“共同语言?文化程度不同,就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在一起生活?我们厂的老厂长,老婆是农村家里给包办的,不但是个文盲,脚还是个三寸金莲,别人都说是个糟糠之妻。可老厂长把他老婆当宝贝,人家不但下得了厨房,还上得了厅堂。我们的技术科长大学毕业,老婆小学才上了几天,斗大的字识不了几箩筐,人家俩人相敬如宾,过的也tg好的。就拿咱家来说,我小学文化,你是中专,我们一样不比别人过的差。大学生有啥了不起,我们莉莉长的也不赖。再说,我们家是西安大城市的,家庭条件也过得去。陈老师不就是个大学生吗,我们厂的大学生找工人的多的是。什么共同语言不共同语言的。我看呀,你的脑筋还没开化。”

    老婆这么一说,宋仁凯也没了主意,只是摇了摇头。

    小莉说:“爸、妈,我们知青七个姐妹都对陈老师有好感,我怕她们也cha手,如果不趁早下手,恐怕就来不及了。”刘彩英对宋仁凯说:“孩子也不小了,要是不下乡,这事早解决了,现在小莉就是看上这个陈老师,咱们从中阻拦,要是耽误了,我们负不起这个责任。我的意思让她们去处吧,至于成不成,那是她的事,也怨不得咱,你看呢?”

    宋仁凯觉得老婆的话有道理,于是便说:“莉莉呀,你想和陈老师谈恋爱,爸妈没意见。不过吗,婚姻这事不好说,可能成,也可能不成。成了更好,你得做好在水岭生活一辈子的准备。成不了,你也别当回事,思想上也不要有什么负担。”

    m.